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汉语言文学毕业正文

试论词语关注点对词义的影响

  • 投稿Leo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183次
  • 评分4
  • 51
  • 0

徐 磊

摘 要:语言使用者理解一个词语时,对词语中各成分的关注程度可能会有所差异,对自己熟悉的成分的关注度较高,而对相对冷僻的或自己不熟悉的成分的关注度较低,甚至会有不同程度的忽略。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对词语的误解,也容易引起词语意义的变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关注 词义 变化

本文所说的词语关注点,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在理解处理一个合成词或熟语时,所重点关注的词语中的构成成分。由于词或熟语的词义透明程度不同,人们处理词语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词义不透明或透明程度很低的词语,只能采取整体记忆的方式,把词语的意义和形式生硬地结合起来,存入心理词库,以备取用,有学者称这种方式为“词库方式”。对于透明度较高的词语,则可以利用其各个构成成分的意义,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推知这个词语的意义,或得到理解这个词语的依据,有学者称这种方式为“词法方式”。对于可以用词法方式处理的词语,则不必死记硬背。

由于人们的知识背景和词汇能力各不相同,面对同一个词语,不同的人可能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董事”,如果知道“董”在过去有“监督管理”义,那么对“董事”的理解就有了依据,进而就更容易理解这个词的含义。但如果对“董”的含义不了解,那么对这个词的理解就只能用词库的方法处理。再如“不负众望”,如果知道其中“负”的意思是“信服”,“负众望”是说“使众人信服”,那么用词法方式理解这个成语就不太困难,否则就要用词库方式处理。

语言使用者在遇到一个词语时,首先会自然而然地检索自己的心理词库,看其中是否有这个词语。如果没有,则会动用自己的词汇能力,试图用词法方式处理这个词语。像“洗衣机”“雪白”“枪林弹雨”这样的词或熟语,首先要理解其中各个成分的含义,其次要理解“洗衣”和“机”,“雪”和“白”,“枪”和“林”,“弹”和“雨”,以及“枪林”和“弹雨”的结构关系。如果能正确理解这些知识,那么即使自己的心理词库中没有这些词语,也可以对这类词语做出正确的理解。

如果语言使用者遇到自己的心理词库中没有的词或熟语,而且如果其中有的成分是他不熟悉或不能正确理解的,那么他就很难利用词法方式得出正确的词义。在这种情况下,他对这个词语的关注点就会自然而然地放在他所能理解的成分上,而对于不能理解的成分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这样做的结果,有时能够得到与正确意义相近的词义,有时则可能误解词语。前者的例子如“狡黠”“滥竽充数”,如果对“黠”以及“滥”和“竽”的意义不熟悉,单凭“狡”“充数”的意义,也能大致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后者的情况则比较复杂,请看下面的例句:

(1)在当今经济学领域中,“分工产生效益”早已被讨论得滥觞了,实际上,“分工之后的结合产生更大效益”则几乎被遗忘。(《新京报》2007年11月3日)

(2)杨钊是海外商人回大陆办厂的始作俑者,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一条缝,绝大多数海外商人在观望、犹豫,杨钊就因对祖国的日日思念和体察而敏锐地感觉到一个新时代将要来临。(北大CCL语料库1993年12月《人民日报》文章)

(3)文章开宗明义,反戈一击,驳斥了《浙南大众》对“包产到户”的诬蔑攻击。(北大CCL语料库1994年报刊精选)

(4)拥有近距离采访证的20多位中外记者纷纷抢占有利地形,各种长短镜头严阵以待,对准大堂入口处。(北大CCL语料库新华社2003年8月份新闻报道)

以上例句中“滥觞”“始作俑者”“反戈一击”“严阵以待”的使用都有问题。“滥觞”是说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觞,古代称酒杯),因此泛指事物的起源。使用者可能不太了解“觞”的意思,因而忽视了这个字,把关注点放在“滥”上,所以把“滥觞”理解为“过度,没有限制”的意思。“始作俑者”的“俑”指殉葬用的陶俑,《孟子·梁惠王·上》说孔子反对用陶俑殉葬,他说,开始用陶俑殉葬的人,应该没有后嗣了吧。后人于是用“始作俑者”泛指坏事或坏风气的开创者,用在“海外商人回大陆办厂”这件事上显然不合适。使用者可能忽视了这个成语的出处,也忽视了其中“俑”字的意义,只把关注点放在“始作”“者”上,理解为“开始做某事的人”。“反戈一击”指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一方,意思和“倒戈”差不多,指在战争中投降敌方,调转武器打自己人。而使用者只关注了“反”“击”的意义,因而把“反戈一击”当成反击的意思了。“严阵以待”的“阵”指作战时摆开的战阵,“严阵以待”意思是摆好严整的战阵,等待来犯之敌。上面的例句只关注“以待”的意义,而忽视了“严阵”的意义。

出现以上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使用词语的人对所用词语中某些成分的含义不太熟悉,因而在用词法方式处理这些成分时,有不同程度的忽略,只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熟悉的成分上,故得出的词义就产生了偏差。

词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会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律。而语言使用者对词语中某个成分关注程度的不同,有时会引起词义的变化。上文讲到,语言使用者对一个词语中自己不熟悉的成分会有一定程度的忽视倾向,而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自己所熟悉的成分上。如果一个词语中有过于冷僻的成分,大多数人都对这个成分不熟悉,众人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放在词语中的其他成分上,时间一久,就有可能习非成是。例如:

【问津】原本的意思是询问渡口。而“津”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上不单独使用,只出现在“问津”“津梁”等复音词中,其“渡口”义在今天已经很冷僻了。对“问津”一词,大多数人会重点关注“问”字,“问津”的意思也就变成了探问情况。

【美轮美奂】《礼记·檀弓下》记载,春秋晋国大夫赵武的宫室落成,人们去庆贺,大夫张老赞叹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郑玄注:“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后人便用“美轮美奂”形容新房屋美观、高大、众多。而在后来,“轮”的“高大”义和“奂”的“众多”义渐渐鲜为人知,对于“美轮美奂”,人们的关注点现只集中在两个“美”上,于是这个成语的意思就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形容的对象不限于房屋或建筑物,逐渐扩大到装饰、布置甚至更多方面;其次是“高大”“众多”的意思逐渐消失,只剩下“美观,漂亮”的意思了。

【文质彬彬】“文”指“文华、文雅”,“质”指“质朴、朴实”,“彬彬”则形容“文和质兼备的样子”。“文质彬彬”原本用来形容人文华和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彩,也很朴实。而后世人们对这个成语主要的关注点是“文”,而对于“质”则有不同程度的忽视,因此这个成语的意思就变成了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整个成语意思的变化,使得“彬彬”的意思也由原来“文质兼备的样子”变成了“文雅的样子”,例如“彬彬有礼”“彬彬君子”。

【自怨自艾】这里的“怨”,义为“悔恨”,“艾”在古代通“乂”,意思是“治理,惩治”。“自怨自艾”原本的意思是悔恨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治理纠正。而在今天,这个成语的意思只是自己悔恨自己,并没有自己改正错误的意思了。发生这样的变化,其原因恐怕主要是“艾”的意思在后来已为越来越少的人所了解,大多数人在理解这个成语时忽略了它的存在。

【空穴来风】这里的“空穴”原指门户上的“孔洞”,有了孔洞才会有风进来,所以后人用这个成语比喻消息或传说是有原因的,而不是凭空而来的。现在这个成语却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完全没有根据。这应该是把关注点放在“空”“来风”上,而且把“空”理解为“凭空”的缘故。

以上例子都说明,语言使用者对词语中某个成分的关注程度会影响词义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对原有意义的偏离,而这种偏离最终能否成立,要看它能否为大多数语言使用者所接受。上文所举的“滥觞”“始作俑者”等的用例目前尚未通过这种考验,因而属于误用。而“美轮美奂”“空穴来风”等的意义之所以发生了上述变化,则是因为现今的用法通过了这种考验,今天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它们现在的意义,而不是它们原本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一种“习非成是”。语言使用者对词语中自己不熟悉的成分的忽视,不仅可能促使词义发生变化,有时还会改变词语的书写形式。例如“铤而走险”中的“铤”是“快步奔跑”的意思,但今天除了在这个成语中,“铤”在别处已见不到,更不单独使用,它的意思也鲜有人知道。因此“铤而走险”就被有些人写成了“挺而走险”。这个写法已经为人们所接受,“挺而走险”也被《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

总之,对词语意义的理解,以往被认为是错误的,以后不一定就是错误的;今天被认为是正确的,将来却不一定是正确的,关键是能否被大众所接受,并通过约定俗成保存下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董秀芳.汉语的词库与词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徐磊 山东济南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