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汉语言文学毕业正文

陈茂智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 投稿阿杰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1021次
  • 评分4
  • 27
  • 0

谢智香 权力利

摘 要:陈茂智作为瑶族作家的代表,作品丰富,社会影响颇深。本文以长篇小说《归隐者》和短篇小说集《静静的大瑶河》为例,分析了陈茂智小说在语言方面呈现的特色:以方言的形式展现十足的乡土风韵,熟语和粗俗语的运用展现出浓厚的口语色彩与质朴的语言幽默感,以歌谣的形式及瑶语的使用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陈茂智小说 《归隐者》 《静静的大瑶河》 歌谣 瑶语

一、陈茂智生平及作品简介

陈茂智(笔名陈一墨、墨汁),男,生于1968年6月,湖南江华人,大专文化,1987年参加工作,当过教师、文化馆文学专干、报社编辑记者,现在党政部门工作。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在《民族文学》《湖南文学》《都市小说》《百花园》《佛山文艺》《戏剧春秋》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三百余件,曾获“2001~2002《小小说选刊》全国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全国微型小说评奖二等奖”等多种奖项。2005年12月出席湖南省第五次青年作家文学创作会议,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江华瑶族自治县作家协会主席,《瑶族文学》主编,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静静的大瑶河》、长篇小说《归隐者》。

二、 陈茂智作品的研究动态

陈茂智作为瑶族作家的代表,作品丰富,社会影响颇深。但是由于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瑶族文化特征,不管是语义还是意境方面,都给广大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关于他的作品评论人们从现实与理想的角度切入的居多,如周生来的《守望 冲突 回归——论陈茂智长篇小说<归隐者>》中就提及陈茂智作品的主题和小说的故事一样,虽然看似很简单,但却意蕴深刻。聂茂的《转型时期瑶族文化的精神书写——陈茂智长篇小说<归隐者>研讨会综述》主要从《香草溪:家园的坚守与失落》《归隐:精神的安抚与拯救》《诗意栖息:审美价值的凸显》等方面对陈茂智长篇小说《归隐者》进行探讨。从众多学者的分析评价可以发现,陈茂智是当代著名的民族文学作家,陈茂智的作品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深受文学界欢迎。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歌谣、方言词汇和民族语言,结合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在语言的使用上有独特之处。

三、陈茂智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陈茂智小说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常以歌谣的形式展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以方言的形式展现乡土风韵,以“民族语、方言和普通话”相结合的方式凸显了陈茂智惯用的语言手段,使作品更具吸引力。作者惯用的语言手段鲜明突出,处处散发着“大瑶山”的乡土风情。

(一)方言词语

“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1]方言词语对表现小说人物的独特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韩邦庆在《海上花列传》“例言”中说:有时不用方音字“便不合当时神理”。对此,胡适认为“方言文学的可贵,正因为方言文学最能表现人的神理。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能表现说话人的神情口气。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官话里的人物是做作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语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人。”[2]由此不难看出,在众多乡土小说中,方言词语本身所具有的地域性和民间性的特点,能够更生动更自然地刻画出人物形象。而方言口语则能够将人物的神韵更加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陈茂智的小说使用了大量的方言词语,让读者感受到独特的地方特色及浓厚的乡土气息。如:

(1)我一个寡男人就拉扯了这么个儿子呀,我一蔸巴人这一脉香火就这么断了!(《静静的大瑶河》)

(2)还得央你给写张状子,张老师……(《静静的大瑶河》)

(3)你是巴望着村里的旅游搞不起来,巴不得村里穷得屙牛屎,巴不得我们投进去的钱打水漂……(《静静的大瑶河》)

(4)你看这石卵卵冒了白烟,你看这龙鸡鸡吐了口水(《静静的大瑶河》)

(5)不行,把他的车摇把扣起来,不准他的车子走(《归隐者》)

(6)还不死在这瑶山旮旯里!(《归隐者》)

( 7) 赵玉广说, 山窝窝里哪有电话啊。(《归隐者》)

( 8) 不管怎么说, 是他拉扯大的,是他给做的三朝……(《静静的大瑶河》)

(9)灵芝正在挺个大肚子正在给快要出生的毛仔仔做夹衣。(《归隐者》)

“蔸巴人”在这里指“上了年纪的老男人”,多含贬义;“状子”即现在的“申请书”;“屙牛屎”本义是“牛排泄粪便”,这里形容“穷到没话说”;“石卵卵、龙鸡鸡”都是对“石头”的称呼。在文中以歌谣的形式出现,是为了体现趣味性、对仗工整并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习惯。“车摇把”指“拖拉机的摇手柄”,“瑶山旮旯、山窝窝”指的都是“偏远的大山脚”,“三朝”指“满月酒”,“毛仔仔”指“快要出生或已经出生的小孩儿”。再如:(10)一小捉了很久没捉到,香英就骂他不湿鸟毛。(《静静的大瑶河》)

(11)程似锦唆唆鼻子,说:“好香的鸡肉味呢”(《归隐者》)

“不湿鸟毛”是“不中用”的意思,一般用于方言口语中;“唆”指“敏感地嗅”,例(11)中主要表现程似锦灵敏的嗅觉,刻画他用身体器官感知四方的形象。陈茂智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词语,呈现出独特的地域风貌。

(二)熟语

“熟语”又名“习用语”,指人们常用的已经被定型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通常包括歇后语、谚语、成语、惯用语、俗语等。在陈茂智的小说中使用的熟语主要是谚语,体现了农民的精神风貌,再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例如:

(12)盖草说,他们都是水牯子一样的后生,每年都要跑一趟木排的,熟练得很,哪像我们,十年不耕九年不收的,搞不赢他们。(《归隐者》)

(13)有道是,无酒不成宴席,无色路断人稀,人活在世,都像他们,这个世界连人种都传不下来。(《归隐者》)

(14)盖草和百顺说,是要注意,病来如山倒,病去如丝抽,养病的日子总要一步一步来,着急不得。(《归隐者》)

(15)盖草说,百顺就这点不好,总喜欢来借他的书,老虎借猪,借了不还。(《归隐者》)

谚语大多是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一些深刻的道理,是一种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言。人们根据生活需要创造出来的口头语言,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还给人以启示和教育,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在陈茂智小说《归隐者》中,谚语的运用也比较频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比如“十年不耕九年不收”主要表达的是人们不经常干那活儿,但表达效果明显胜过普通的白话方言;作者通过“病来如山倒,病去如丝抽”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主人公病得很严重;“老虎借猪,借了不还”将百顺时常借书不还的习性表现出来。

(三)粗俗语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的本质在于以艺术语言、形象手法、饱含思想情感的笔触来塑造人物形象,艺术地反映现实生活。粗俗语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不经意说出,因此,作者在塑造这类形象时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脏话、粗话、痞话。从这一意义上说,粗俗语主要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乡土小说中有其独特的作用。陈茂智的作品也不例外。如:

(16)百顺说:“你个鸟毛盖草,叫你来喊我的嘛!搞得我又被这些鼓手师傅们灌了几大碗,唢呐也没捞到吹。”(《归隐者》)

(17)地狗打了个长长的哈欠,说:“娘卖的,人背时卵生疮,这餐狗肉吃出这么大的事!”(《归隐者》)

(18)灵芝没好脸色,说阿婆不像你们这些饿痨鬼,她从来不吃这埋太龌龊的东西的!(《归隐者》)

(19)你爹麦子山屌用没有,就晓得窝在香草溪,就晓得整自家人!(《归隐者》)

(20)嘿!城里人就这卵样!(《归隐者》)

(21)“你娘个屁,逼的老子活不下去了,老子还真不想活了了……”(《静静的大瑶河》)

以上都是陈茂智作品中骂人的粗俗语,这些粗俗语的使用更能体现出小说中农民的粗野,更能体现真实的农村生活。

(22)盖草又臭了他一句:狗屎!(《归隐者》)

(23)根普老人见了灵芝,微笑着说:“灵芝,你是四眼人,还是避开的好!” (《归隐者》)

(24)麦庆富说,屌毛。百顺就笑,屌毛你也是头。(《归隐者》)

( 2 5 ) 庆富说, 你就是讨骂的贱骨头。( 《归隐者》)

(26)百顺臭他说,他就是只三脚猫,东跳西跳的,搞不出名堂。(《归隐者》)

(27)普详说,现在的屌毛后生,不晓得看是做事。(《归隐者》)

以上是陈茂智小说中非骂人的粗俗语,虽然字面意思看起来很像是在骂人,但是只要根据作品的上下文内容就会发现,这只是关系比较密切的熟人或朋友之间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从粗俗语的运用中透露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四)歌谣

如果说方言词语是陈茂智作品中的血肉,那么歌谣就是陈茂智作品中的灵魂。瑶族人民历来喜唱山歌,以歌传情、以歌代言的习俗代代相传,唱山歌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在瑶族人民情感表达、民族教育、宗教祭祀活动,以及日常交流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8)《十亲十不亲》:“第一亲来天也亲,想起天来两样心。南京城里落大雨,北京城里扫灰尘。人要害人天不肯,天要害人草不生……”

(29)《淋丧歌》:“水字海内一点清,龙王要水去藏身;千担良田水灌溉,穿山过坳水为踪。在生莫说水无用,死后还要水洗身……”(《静静的大瑶河》)

(30)瑶族的“圣经”《过山榜》:“国家普天下哟万顷山河,王瑶子孙哟承耕茅坡。青山茅坡哟建起家园,种下竹木茶叶还有野禾。只许与百姓通贩营生,莫许那汉家危害强迫。谁要是强占我田园山林,瑶人啊要控告绝无留情……”(《静静的大瑶河》)

(31)情歌对唱,云朵喊山黛唱歌,山黛说自己多年未唱,有些开不了口,于是云朵自己唱了起来:“大瑶河水清又清咧,两岸树木密又密呢,阿妹坐船河中走呦,只盼林中阿哥来啰。——呦喂!”

歌声一落,开船的岳西竟接了过来:“盼哥来呢哥就来,手上刚打一捆柴。问妹是要对个歌哟,还是一起放张排?”

云朵接着唱:“看你是个做鸡崽,哪有叫妹去放排?你有本事放排去,当了老板娶妹来。”(《静静的大瑶河》)

(32)“哥想妹来妹想哥,只因隔了一条河;喊声妹妹你听不见哟,要想过河哟——衣难脱”(《静静的大瑶河》)

(33)“送妹送到清水河,哥捧凉水给妹喝;妹吃一口哥一口,口口吃妹莫丢哥……”(《静静的大瑶河》)

(34)情歌对唱,百顺:“对门码头高又高,妹妹洗衣不用瓢;妹洗一件哥一件,件件都往怀里抱。——哟喂!”

码头边很快有人答唱起来:“妹在码头来洗衣,昨夜蠢崽尿了席;叫你学乖你不听,打你屁股喊母亲。”

……

盖草向似锦眨眨眼睛,接着唱道:“郎有情来妹有意,哪怕山高水又深;山高总有人行路,水深也有渡船撑。”(《归隐者》)

(35)那边又唱道:“情哥有意撑船来,阿妹赤脚走忙忙;走到河边望穿眼,风吹柳叶断了肠。”(《归隐者》)

(36)盖草又唱了起来:“讲起恋妹好作难,话都讲了几多船;井水讲成河水样,河水讲成醋样酸。”……(《归隐者》)

(37)“皇朝奇女多好看,手拿银珠颈挂链;柳眉银眼(罗哩)细弯弯,好比日头初上山……”(《归隐者》)

(38)“草青草,背起褡裢上南京。南京买丝线,北京买花针,丝线花针买成了,送郎鞋子做的成……”(《归隐者》)

(39)“天呀天,瑶人有苦向谁言?晴天茅棚燃把火,雨天撑匹芭蕉叶;想要放排四方走,哪州哪县有人留?……”(《静静的大瑶河》)

从小说集《静静的大瑶河》和长篇小说《归隐者》来看,歌谣可以分为吊丧歌、历史歌、生育歌、节气歌、礼节歌、情歌和知识歌谣等。陈茂智的作品中除了方言词汇以外,最大的特色就是歌谣,而在歌坛、歌圩上更是不分男女老少,大家尽兴歌唱,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琅琅上口。人们对唱中,除了用方言词来体现作品的乡土风情之外,更重要的是用歌谣来体现生活哲理和表达情感。只要是歌谣,村民就可以做到信手拈来。歌谣中经典的歌词会使枯燥的生活变得有趣味,最重要的是这些歌曲能起到交流信息、传播知识和教育族人的作用。在陈茂智的作品中,瑶区的人们除了唱瑶歌,还会唱曲儿,《归隐者》里就有一段祁剧《花亭会》。

(四)瑶语

在陈茂智的作品当中,出现了少量的民族语言瑶语,既使作品具有神秘感和吸引力,也能增强民族认同感。例如:

(40)瑶山看中女子,一般都是招郎入赘的多,瑶语叫“纠朗瑞”。(《归隐者》)

(41)空坪中央摆的一张小方桌,人们围坐在一起,看筛翁(瑶语,师公之意)做法事。(《归隐者》)

(42)我的崽,这下逮着了,你们两个都给我来豆鼓(钱)!(《归隐者》)

(43)豆腐酿色泽金黄,红中透翠,清香扑鼻,卢阿婆叫他“塔耐”也就是趁热快吃之意。(《归隐者》)

陈茂智小说中的瑶语少而精。从主观上来说,民族语言的使用让读者感觉更有趣,更容易接受;从客观上来说,一是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充实作品的内容。作者有意识地使用民族语言,表明作者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语言意识。因而通过巧妙地使用民族语,展示出一种与汉族文化不一样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唤起读者们的认同感,带来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是对瑶族语言的继承和创新。

陈茂智的作品,从词汇、歌谣和民族语的使用来看,强烈地反映出作者对大瑶山区,对故乡、对人民的一片深情。如此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是作者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关注家乡和长期亲身体验并认真思考的产物,体现出独特的叙述视角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臧晋叔.元曲选·序二[M]北京:中华书局,1958:3.

[2]易竹贤辑录.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508~509.

(谢智香 权力利 云南昆明 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6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