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汉语言文学毕业正文

互文性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应用研究

  • 投稿Sun1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652次
  • 评分4
  • 71
  • 0

杜 悦 丁爱侠

摘 要:互文广泛地存在于实用语体之中,尤其多见于新闻语体,特别是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应用价值。互文性是新闻标题的一个主要特征,它通过不同语篇之间的相互联系吸引读者并帮助读者解读信息。文章通过对搜狐网的新闻标题进行统计分析,重点介绍了引用、仿拟、比拟、缩略和语体渗透等六种表现形式。并从语言机制、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阐述了互文性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应用机制,为新闻标题的设计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互文性 网络 新闻标题 应用

“互文”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参互见义的修辞手法,汉魏以后广泛运用于各种文体。“互文性”作为西方后结构主义的一种文本批评理论,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互文性”虽然产生于西方,但它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属性,古今中外皆通。文学理论中的“互文性”主要是指文本间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言语现象。互文性理论与语言学的结合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网络新闻以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开始盛行,代表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传播平台,是当今主流大众娱乐休闲和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与交流平台。工信部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38亿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1.91亿户。网络新闻已成为老百姓及时了解国内外事件的重要渠道。搜狐网是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目前,搜狐拥有近1亿注册用户,日浏览量高达2.5亿,深受老百姓的青睐。搜狐网络新闻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教育、体育、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其标题形式极具代表性。

文章通过对搜狐网的新闻标题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互文性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应用现状,利用互文性理论研究网络新闻标题的互文性的形式、特点应用机制和意义,探索自媒体语言的发展变化,致力于汉语文本与理论的融合,同时为网络新闻标题的设计和语言表达提供规范和借鉴。

一、网络新闻标题互文性表现形式

网络新闻标题是网民接触新闻的窗口,网络信息浩如烟海,只有那些成功吸引观众眼球的新闻标题才能被注意到,吸引读者继续浏览新闻内容。所以,新闻标题既要准确概括新闻内容,更要形象生动,新颖醒目。从形式上看,新闻标题通常是一、两个句子,没有较长的语篇,所以,新闻标题里的互文性通常表现为句子成分的互文,即标题中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与其他文本成文发生互文关系。引用、仿拟、比拟、缩略和语体渗透等互文写作手法在网络新闻媒体中最为常见,下面分类举例说明。

(一)引用式

新闻标题的引用即标题的词语、短语、句子中含有观众已知的信息,读者在接触该标题时就能够辨认出熟悉的文本内容,因此被吸引继续了解具体内容。引用主要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前者直接引用新闻的主要内容或者新闻人物的原话来突出新闻的重要性,增强事实的说服力,一般会用引号和冒号标识。如:

(1)马凯:五险一金占工资超4成,缴费确实偏高(2014-12-29)

(2)洪灾时刻马来总理陪奥巴马打球,回应:这是外交(2014-12-29)

(3)亚航总裁:QZ8501失联客机是“最可怕的噩梦”(2014-12-29)

(4)奥地利总统谴责欧盟对俄制裁“愚蠢而有破坏性”(2014-12-29)

间接引用指对引用的内容进行改造,引用后被赋予新的意义。引用的话语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使用范围,虽然信息在引用前后有些差别,但与标题下的新闻内容更加契合。如对典故、成语、格言、谚语、警句、名著等的引用。如:

(5)令氏家族:“红与黑”(2013-12-23)

(6)上海一大楼业主回家需出示房产证“验明正身”(2014-12-29)

(7)2014年度理论界“好声音”(2014-121-17)

再如对人名、职务名称等专有名词的化用。

(8)“小李湘”主持农村文化月获点赞(2014-12-26)

(二)仿拟式

仿拟就是仿照已有的词语,临时换一种说法拟出一个新词语。基于词语、短语、句子的形式或内容上的变换,使得修辞格中的仿体与本体之间互有关联,从而通过新旧内容形成强烈的反差提高新闻标题的新颖性和生动性。读者也可借助对本体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轻易地读懂仿体的意义。如:

(9)美再陷“虐囚”丑闻:美军多年深陷“虐囚门”(2014-12-10)

( 1 0 ) 网传河南“ 六斤哥” 拼酒去世系商家炒作(2014-12-30)

(11)不满“牛皮癣”屡被清理男子贴8米高灯杆示威(2014-14-30)

(12)盘点:2014年这些“房叔”进牢房(2014-12-30)

(三)比拟式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通常借助与人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把人的感情抽象成具体事物,或者把事物赋予人的感情。拟人的修辞效果可以把没有生命的事物更加灵动,更具生命力。如:

(13)北京天空出现倒挂彩虹被誉为“上帝之眼”(2014-12-30)

(14)胡辣汤添加血蛤鲍鱼“华丽转身”,最贵368元1碗(2014-08-24)

(1 5)“跳跃式起跑”——201 4年度政府工作报告(2014-03-6)

(16)贵州百灵“唱”不出声了(2014-04-12)

拟物即赋予人以事物性的描述,用事物的特性来形容人。如:

(17)早教“过犹不及”,别让幼苗难承受(2014-6-4)

(18)90后小鲜肉郑业成鲜嫩来袭成就一代国民校草(2014-11-03)

(四)缩略式

传统纸质媒体的新闻标题比较灵活,可以分为正题、引题和副题。网络新闻媒体受网络信息传播片段性、裂变性特点的限制,标题更加简洁明了,再加上网页版面布局相对固定,新闻标题的字数受到严格的限制。缩略式标题既符合汉语的阅读习惯,又可以节省版面空间,更加符合网络信息的传播特点要求,读者也能够通过缩略后的标题词语很自然地联想到缩略前的词语。如:

( 1 9 ) 海南大幅度提高“ 三支一扶” 补贴标准(2013-01-05)

( 2 0 ) 中央深改小组: 刑事涉案财物处置将公开(2014-12-31)

(2 1)专家:只有G D P下去了,中国经济才有希望(2014-10-09)

(22)美职联季后赛争夺,小牛老鹰提前锁定季后赛(2014-4-14)

(五)语体渗透式

自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标题中多种形式的词汇混搭,专业词语、网络用语、生活用语、外来词语、本地方言等组合起来使用,表现形式更为新颖独特,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寓意深刻。如:

( 2 3 ) 宅男练“ 神技” : 不买盆用塑料袋泡(2014-12-31)

( 2 4 ) 9 号线再现“ 咸猪手” 沪轨交警方已介入(2014-10-25)

(25)看守所故事:“躲猫猫”周年又现“喝水死”(2014-12-2)

(26)占地老不走国外都咋整(2014-10-21)

(27)中华神盾入股加速像下饺子,替航母挡导弹(2014-12-31)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网络新闻标题的互文性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往往在一个新闻标题中会同时出现两个或多个互文形式。如:

(28)做业界良心别当“歪嘴和尚”(2014-11-23)

(29)外界“后退哥”吴登民:后退的声音是一笔财富(2015-01-03)

(30)银行理财“输血”两融标准不一ABS备案制或为其“开正门”(2014-12-19)

二、互文性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应用机制

(一)汉语是互文性新闻标题应用的语言基础

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词,谐音就是借助于音同或音近的语言特点来表达思想,可以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达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表达效果。很多网络新闻标题正是利用汉语的谐音来实现互文性,让本无联系的两个文本通过谐音联系起来。如:

(31)偶像剧成“灾区”被软广告整成“呕像剧”(2009-08-18)

(32)来自猩猩的叫兽,你够了(2014-01-15)

(33)PM2.5征名被吐槽:尘惯吸、公雾源、喂人民服雾(2013-03-05)

汉语句法的灵活多变符合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大量新闻标题中的词语搭配都突破了常见的语法规则。如:

(34)被“江浙沪包邮”宠坏的亲,为快递烦心过吗(2014-04-18)

( 3 5 ) 神吐槽: 男人想变坏必须先做高富帅(2014-06-11)

词语之间的相互联系是理解文本转换前后意义的基础,也是网络新闻标题中互文性大量应用的语言基础。其实,网络新闻标题的互文就是利用各种语篇之间的联系,互相呼应,互相阐发。除了增加网络新闻的信息量之外,还可以让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吸引读者更深入地阅读和思考。例如:

(36)消费“马车”稳而快(2014-12-24)

让消费马车奋蹄“后假日经济”。用“马车”来形容“消费”普遍存在于经济题材的新闻或语篇中,主要原因在于两者的含义有相同之处,都表达可以通过努力或者通过外部的鞭策和刺激可以让事物发展得更好。

(二)网络语境是互文性新闻标题应用的语言环境

语言语境影响着人们对语言形式的选择,因为受到网络传播媒介要求的限制,网络新闻标题的文字形式需要简洁醒目,内容应该新颖别致,寓意应当深刻隽永。网络媒体人在对互文性标题的设计中必须根据网络传播语境的特点,在新闻标题的创作过程对新闻内容进行总结、提炼,确定题目后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润色。举例说明:

(37)“博科圣地”头目又现身曾三度“被死亡”(2014-10-04)

(38)扒一扒“富跑跑”们的洗钱密道(2014-07-10)

这些新闻标题的设计者首先自己要对相关词语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其次要清楚广大读者也对该知识背景有所了解,否则,读者便不能轻易读懂该新闻标题,更遑论继续浏览具体内容了。例(37)中“被死亡”来源于网络流行语“被××”;“富跑跑”一下子让人联想到“范跑跑”。这些文本转换前大都是网民耳熟能详的网络词语和事件,网络媒体人成功地利用标题中的相关文本构筑了网络语境,同时拉近了读者与新闻本身以及新闻本身与现实事件的距离。

(三)文化背景是互文性新闻标题应用的社会环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语言的本质在于它与文化的相互联系和制约。语言植根于文化,汉语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的风格与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五千年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文明积淀,国人潜移默化地也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心理。网络新闻标题的设计通常需要考虑网民认知语境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一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需要读者联系传统文化含义和新闻发生的现实语境进行理解。举例说明:

( 3 9 ) 公园暗藏练习场高尔夫球场大玩“ 变脸”(2014-07-10)

(40)新华社批越南南海言论:指鹿为马为世人不齿(2014-06-15)

(41)微信突袭互联网金融“田忌赛马”攻略能否奏效(2014-01-28)

(42)梅普“政治双簧”何时休(2011-04-19)

例(39)中的“变脸”很容易联想到川剧表演绝技;“双簧”也是从清朝流传下来的一种曲艺形式;“指鹿为马”“田忌赛马”等都是在民间流传很广的成语典故。传统文化通过互文的形式渗透到新兴媒体中,既提高了新闻标题的吸引力,也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丰富了传统文化内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经华.从互文到互文性——中国古代阐释观念之演进[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35~38.

[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彭桂.网络新闻标题的互文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杜悦 丁爱侠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阳明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