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汉语言文学毕业正文

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的语义考察

  • 投稿赵乾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390次
  • 评分4
  • 46
  • 0

王 文

摘 要:本文针对现代汉语篇章连接成分中的一个小类,从语义角度对其进行考察。考察的成员有“同时”“此外”“另外”“还有”和“再说”。主要从补充性连接成分的辞书释义、语义特点及其差异和语义补充的类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此类连接成分可表示追加语义,在连接上下文时能够体现出语义指向性和篇章依存性。信息补充方式主要有顺序性补充、范围补充和逻辑补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连接成分 语义特征 信息补充方式

廖秋忠(1968)构建了现代汉语篇章连接成分的框架,并对汉语中的篇章连接成分进行分类。本文针对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从语义的角度对它们进行考察,考察的成员有“同时”“此外”“另外”“还有”和“再说”。本文主要从辞书释义、语义特点及其差异和语义补充的类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汉语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的词典释义及语义分类

(一)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407)对“同时”的解释为:表示动作行为在同一个时间发生;或者表示进一层,并且。

《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虚词释例》对“此外”的解释:“除此之外”。同时,《现代汉语虚词释例》中还说明了“此外”后边如果是肯定形式,表示“除了所说的,还有别的”;后边如果是否定形式,表示“除了所说的,没有别的”。

《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另外”的解释:①指上文所说范围之外的人或事;②表示在上文所说的范围之外;③此外。在《现代汉语虚词释例》中,除了以上三种解释之外,还提到“另外”有时候有“重新”义,从表面上看,好像动作在原来的范围里发生或基于原来的对象,但从结果看,是新的范围或对象。

对于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中的“还有”一词,很多词典中并没有把它单列为词,也没有明确的解释。因为“还有”多用于口语,对于它属于词还是词组等问题没有定论。但是,很多研究篇章连接成分的文章中,都将其作为篇章连接成分的成员进行考察。

“再说”在词典中的解释为:作动词时表示留待以后办理或考虑;作连词时表示推进一层。

关于“还有”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都没有将其收录其中。张谊生在《现代汉语虚词》中,将“还有”收录到关联连词的并列连词中。“还有”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可作为并列连词,也可作为副词,还可以出现在短语结构中。随着“还有”一词的逐渐虚化,呈现出连词的特征。除了作连词,“还有”常常在句中作副词短语。

(二)语义分类

根据词典释义,我们将这5个词分为三类:一类是“同时”,一类是“此外”和“另外”,还有一类是“再说”和“还有”。

首先来看连接成分“同时”。廖秋忠(1986:67)将“同时”和“一方面”归为共时连接成分。“同时”本身表示动作行为在同一个时间发生。当它作为篇章连接成分的时候,所连接的前后内容在时间上是同时进行或发生的。例如:

(1)这段时间,我读了很多书,同时,也交了很多朋友。

这里的“读书”和“交朋友”这两个动作都是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同时”除了表现时间上的一致性,还表示前后事件的份量相当。这里就不再局限于事情发生的时间,而是扩展到事件的重要性。例如:

(2)我要好好读书,同时,也要多交朋友。

例(2)中“读书”和“交朋友”对于“我”来说,都是重要的,这两件事的份量相当。由此可知,“同时”在作为篇章连接成分时,体现上下文时间上的一致性或内容上的同等重要。

“此外”和“另外”属于旁指代词。旁指是指在原有一个对象或者范围的基础上,再进行补充。简单来说,指在一个已有的范围之外的范围。这两个词更多侧重的是范围方面的补充。

(3)我打算下个月去旅行,此外,目前没有什么别的计划。

第三类是“还有”和“再说”,“再说”和“还有”与其他几个连接成分相比,可以用作重复动词。例如:

(4)我太忙了,再说,再说我明天真的没有时间。

“再说”和“还有”语篇中,用于口语的情况较多,一般连接的内容和上文的关系密切,可能是上文已提及的内容或者是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出频率上的补充。

“再说”作连词时,有“推进一层,更进一步”的意思。例如:

(5)这里的饭菜不太好吃,再说也太贵了。

例(5)中,如果去掉“再说”,在语义表达上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无法表现出情感上的增强。“再说”连接的内容和上文描写的是同一个主题,相对于前面的内容,语义上更进一步。语气上也有所加强,让人体会到说话人的主观情感。

二、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的语义特点

(一)表追加语义

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连接小句或者句子时,基于自身的语义,常常体现出追加义。这些连接成分之后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出现的新信息,或者说对前文信息的补充。这里对信息的补充,也可以具体分为几个方面。

1.数量补充

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所连接的内容是对上文内容在数量上的补充。例如:

(6)她知道要小心财物,同时她还有另一只镯子呢。(林语堂《京华烟云》)

(7)她父亲当时手下现金并不多,但是说要给她壹万大洋,此外,婚礼也要用数千元。(林语堂《京华烟云》)

(8)2007年4月,我们评估了过去9个月对中文搜索的改进成果,发现中文精确度的提升速度超过了公司内部其他任何的语言。另外,中文的网络索引数量在过去一年也增加了一倍(2008年又增加了10倍)。(李开复《世界因你而不同》)

(9)不能外出拣拾破烂,120元的生活费从哪里来?80元的房租,谁来替他交?还有,他那乡下的妻子,每逢月头还在眼巴巴盼着他往回寄100元钱呢!(《人民日报》1996年4月)

例(6)中,“同时”前面的内容是关于财物,后面提到的镯子也属于财物。例(7)中,“此外还有”前面说父亲要给她壹万大洋,后面说婚礼也要用数千元。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如此,均是从数量方面对前文的内容进行补充。而“再说”一词,在连接句子成分时,较少有数量方面的补充,程度有所递进。例如:

(10)马锐说,“您的心情我明白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好啦,也别老提了,您是诚心诚意倒显得我不饶人了。再说,您是我爸,就算什么事做过了点头,难道我还和您计较不成?”(王朔《我是你爸爸》)

例(10)中,“事情过去”的原因除了过去的事情,还因为“您是我爸”,即使什么事情过了点头,“我”也不会计较。

2.范围补充

范围补充一般是通过此类连接成分,将叙述的主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后文提到的范围可能是前文的扩大或是缩小,或是形成对比。例如:

(11)在北京,人生活在文化之中,却同时又生活在大自然之内,城市生活极高度之舒适与园林生活之美,融合为一体,保存而未失,犹如在有理想的城市,头脑思想得到刺激,心灵情绪得到宁静。(林语堂《京华烟云》)

(12)今后我们如果不能从大学课程设计上加强思考之训练,不能建立学术评量的规范,再多呼吁“给他们一个机会”也毫无用处,因为机会来了而无能力去把握,情形会比虽无机会但有能力去创造机会更糟。另外,有关课程多寡的问题,龙先生认为应该少开课,不能把学生的学分时数填满,而让他们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龙应台《野火集》)

(13)饭做好了,两个人都没心思吃。爸爸妈妈没心思吃,懂事的孩子也没心思吃。一家早早地就饿着肚子睡了觉。再说房东方面也生气。房东以为他们根本就不打算搬。(梁晓声《冉之父》)

例(11)中,“同时”后面的内容所描述的范围比前面的内容更广,虽然一个精神层面,一个物质层面,但是主题还是围绕人生活的环境。例(12)中,“另外”后面的内容仍是围绕大学课程设计展开的,是对前面主题的具体化。例(47)中,“再说”前后连接的内容一方面是租户一家,一方面是房东,他们之间有联系,属于一个范围之内。

“外”类的连接成分“此外、另外”与“同时、再说”不同,它们在语篇中不是对同一个范围进行补充,而是通常开启一个话题的另一个方面。例如:

(13)这次回来后,李云鹤住在小沙渡路基督教女青年会中。徐明清派她教高级补习班文化课。此外,她还由陈企霞和王东放介绍加入了共青团,兼职作些团的工作。(王素萍《她还没叫江青的时候(连载之十)》)

(14)一亩传统田或许只需要三十磅的氮肥,一亩新品种却不得不用两倍到四倍的氮肥。另外,为了维持新品的高产量,杀虫剂的需要也急剧增加。

以上两个例句中的“此外”和“另外”后面内容是前文所叙述的主题的另一方面,例(13)中是关于“李云鹤”除了教课,还被介绍参加了共青团;例(14)中“另外”前面的内容是传统田和新田的对比,后面的则是维持高产量的措施。而“还有”一词也不局限于同一范围的补充,有时只是对上文提及的内容进行解释或者说明,如下面例(15)对“停车能力”进行补充说明。例如:

(15)如北京,1995年小汽车的保有量近30万辆,停车能力却不足2万辆;东城区的各类停车处容量不足2000个车位,而该区的汽车保有量在3万辆以上,即使不考虑外来驶停此区的车辆,这个差距也太大了。还有,这里所说的停车能力是指各种停车库、马路停车位和公共广场等,其中,40%是马路上画白线的停车位。(《人民日报》1996年4月)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同时”和“再说”因为本身就具有“更进一步”的意思,在表示范围的补充方面,更倾向于同一范围的补充。“外”类连接成分“此外”和“另外”都具有表示上面所说的“情况之外”的意思,在范围的补充方面,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叙述的话题的另一方面的补充。“还有”与其他四个词相比,更为口语化,也不局限于一个特定的范围,更多的是对前文主题进行补充说明。

3.信息细化

信息细化是指在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后面的内容,将前文进行更为详尽的说明和描写。一般是基于前面所叙述的主题或给出的观点,再进一步解释。信息细化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是解释原因。例如:

(16)他的老实谨慎,使素云大为烦恼,使素云极为失望,在内心是满看不起他。此外,他还有怪里怪气的习惯。有时候儿,他走了几百步出去之后,还要回来看看他的雨伞是放在前天放的地方没有。(林语堂《京华烟云》)

例(16)中,“素云”对“他”极为失望的原因除了“他的老实谨慎”,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有怪里怪气的习惯”。前面提到的“老实谨慎”较为概括,后文给出的原因更加具体化,细化到“他”平日里所做的事情,使得语义表达更加生动饱满。除了解释原因,还增加了信息量。例如:

(17)概括起来,他对姚怡诚的不满主要是因为她的嗜赌、不会体贴丈夫等。还有,姚怡诚没有什么文化,虽然与蒋共同生活后,曾在蒋的安排下跟随奉化县新作女校的毕业生陈志坚学过一段时间的文化知识,但那种“速成”式的短期教育不可能改变一个人的素养,蒋介石之所以厌弃姚怡诚,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陈廷一《蒋氏家族全传》)

例(17)中,“还有”后面给出“蒋介石不满姚怡诚”的原因,并且将这个原因进行细化,提供了更多细节的信息,并不是单纯告知读者一个原因,而是告知了姚怡诚虽然接受了短期的速成教育,但是并不能改变被蒋介石厌弃的事实。

信息细化的方式多种多样,这里的信息细化还是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扩大信息面或者进一步解释原因。

(二) 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指句子中的某个成分跟句中或句外的一个或者几个成分在语义上有直接的联系。“三个平面理论”提出之后,汉语语法研究更加注重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在对语法现象的分析方面,也更重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语义指向分析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语义指向分析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种。本文所讨论的此类补充性篇章连接成分,主要采用动态语义指向分析,考虑到语境的因素,随着语境的不同,语义指向也会随之不同。例如:

(18)她向往的是大城市的舞台,而不是小县城里的庙台和土墩子,就为这,也得去大城市啊!另外,她还天真地以为她离开济南快一年了,家里人说不定以为她死了,已经早把她忘了。(王素萍《她还没叫江青的时候》)

这里的“另外”与前面例句中的不同,主要起连接的作用。语义方面,主要是引出后面的内容,语义指向通常是指向前面的内容,对上文进行补充。前面描述“她”要去“大城市”,“另外”后面衔接的内容是补充“她”目前的状况,是对前面内容的延续,指“她”的另一个想法。这里,如果我们将“另外”换成“同时”,所表达的语义重心一致,因为它们都表示一种并列的关系。而如果将“另外”替换为“还有”“再说”时,后面的语义重心相对前面较轻。“同时”“此外”和“再说”在作连词时,语义也指向前面的内容。例如:

(19)她说:“曾家的意思是几天之后成亲,这样好破解平亚的病魔缠身。同时曼娘伺候平亚也方便些。(林语堂《京华烟云》)

例(19)中,“同时”在语义上指向的是“成亲”这件事,可以“破解平亚的病魔缠身”,也可以让“曼娘伺候平亚方便些”。

(20)封面精美,印刷考究,共250余页,却只有一厘米厚,放在手上,还不及一只手掌的四分之三,令人爱不释手。此外,企鹅公司出版的一套特价书,也同样精致喜人。(申慧辉《欧美又多袖珍书》)

(21)人死帐不烂,这笔钱说到哪,您也是要还的!您这厂长当得挺滋润,为了这九牛一毛的事,何必咱们公堂上见!再说,我这回来,是立了军令状的。(毕淑敏《女人之约》)

例(20)中,“此外”后面的内容是对“企鹅公司”出版的图书的补充,强调“企鹅公司”出版的书都令人爱不释手。下面一个例句也是如此,“再说”后面的“军令状”和“我”写帖子相比,前面的内容在表意程度上更强烈,语气也更强烈,显示出“我”要“厂长”还钱的决心。

语义指向和语义焦点有所不同,语义焦点语义要表达的语义重点,而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作为语篇连接成分,这些连接词在句中、句际、段落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中也多次提到,此类语篇连接成分对于上文主要是补充说明,在语义指向方面,还是偏向后面所衔接的内容。由以上分析可知,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作连词时,在语义方面一般都指向前文的内容。

(三)篇章依存性

“此外”“另外”和“还有”作为篇章连接成分,出现在句子内部、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起到衔接的作用。但是它们的出现也要受到语用前提的限制,因为此类语篇连接成分都是立足于“此”,由此及彼,必然不能在没有上文的情况之下,孤立地出现,这样不但语义不完整,连接作用也无法得到体现。例如:

(22)离开了殡仪馆,送葬的行列是很有秩序的。许多人悲痛地唱着挽歌。此外,便是严肃的沉默。(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23)这姑娘的嫂子最近来到船上,她渐渐发现小姑与往日不大一样了,见她最近的表现有些奇怪:小姑怎么经常躲在船舱里不出来,饭却吃得有两个人那么多呢?另外,天一黑就进舱休息,天都大亮了还不起来。(李文澄《努尔哈赤》

(24)他是哥哥,理应教训弟弟。还有,他与老二都是祁家的人,也都是中国的国民,祁瑞宣不能有个给日本人做事的弟弟!(老舍《四世同堂》)

以上3个例句中,汉语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之前都要出现叙述的内容,如果前面没有内容,没有前提,读者就无法理解句意。如例(22)中,“此外”前面的内容是描写人们离开殡仪馆的状态,后面接着描写当时的气氛。如果没有上文的内容,“此外”之后的内容显然是孤立的,无法体现出作者希望表述的语义。汉语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所连接的前后内容一般都是相承接的,有时和其他词连用也会出现转折等逻辑关系,在实际运用时,必须出现上文,这样才能够发挥出语用功能。

语篇是呈现各种连接功能的载体,语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选择,谋篇布局都影响着语篇功能。语篇中的词语选择、句子结构、语义内容等方面都决定了连接成分的功能。本文所讨论的五个连接成分,在形式和意义都受到了语篇结构的限制。

在形式上,上文我们已经分析过这一类篇章连接成分的结构模式和它们的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它们所连接的结构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在结构上是对称的关系,另一种是不对称的关系。我们还用“A+B+C”来代表连接成分所在的基本结构模式,其中“A”和“B”位前后连接的内容,“C”为连接成分。当“A”和“B”在结构上对称时,如都为上文中提到过的主谓宾结构,那么这时我们发现连接“A”“B”之间的“C”即便省略,也不影响原本的语义表达。不仅结构上平行时,“C”可以省略,当语义上相互照应,都是与同一个话题紧密相关时,“C”也可以省略。例如:“这念头一出现就让马林生觉得恶心,这不啻是对人间最伟大的情感之一人之情的亵渎。同时,他也不无心酸地想到,他还没阔到足以令儿子嫌贫爱富的地步。”这里连接成分前后的内容都是由说话人的一个念头引出的,和前文所叙述的那个念头紧密相关。语篇中的平行结构可以构成连接成分的“隐现”。

这种在语篇中的“隐现”还受到语篇中其他共现词语的影响。这些词语主要集中“也”“还”和“还有”等词。例如:“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你,同时也想起我们的高中时光。”这个句子中因为有“也”一词,“同时”省略后仍不影响句意的表达。

当连接成分位于句首时,一般不可以省略。它们主要是开启下一个句子,可能是对上文的补充或者是引出新话题。

语篇中的话题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对连接成分的语篇动因也有一定的影响。Langacker从图示层面的角度,将话题结构也看作是一种认知参照点现象。这里的认知参照点相对于“定冠词结构、代词先行”等语言现象而言,参照点的构成不是特指具体的一类词,而是指语篇的话题。以话题作为参照点,指向的内容也不再是实体,而是一种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这种话题结构的参照点,也同样存在于“同时”等5个词所处的语篇当中。例如:

(25)在医院里她是医生,回家里头她还是医生。吃饭,洗涮,按摩,都少不了。另外还得搭上儿子的精力。(虹雨《今日陈景润》)

例(25)中的主题是“照顾陈景润”,读者在读到他的妻子照顾他的内容时,可能会想到他的其他家人也需要照顾他。这里读者可能想到的是与话题相关的知识,被话题激活了。此时“另外”将已有信息和由主题引发的内容联系在一起,不再是知识词组语句层面上的衔接,而是变成了语篇层面上的衔接。

三、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的信息补充方式类型

在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所构成的语篇中,连接成分前后连接的两部分具有不同的的语义关系。语义关系由句子之间的句法关系相互联系,并且也是基于具体的意义而产生的。句子的内容是具体的,而语法意义则是抽象的。本节主要分析借助连接成分,语义关系如何表现。

(一) 顺序性补充

这里所说的补充方式的类型主要是指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连接成分前后的内容存在发生的先后顺序。例如:

(26)今天所要说的话也不过是这些,然而比较的却可以算得真实。此外,还有一点余文。(鲁迅《坟》)

(27)另一方面,她会强调自己是如何通过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和社区活动,提高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她还会解释,自己是如何通过做义工,服务社区,参与社区建设,回报社会。(土一族《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

(28)再说,一会儿抬着病人上救护车,瞒不过司机的眼睛呀;到了北京医院,病人躺在担架上叫人抬着通过走廊,进入电梯,再去病房……这能保得了密吗?(张佐良《周恩来的最后十年》)

例(26)、(27)、(28)中,“有一点余文”“她的解释”和“上救护车、进医院”都是在前文所述的内容之后补充或进行的。这里的时间顺序并不拘泥于线性的时间顺序,也包括作者主观表达的先后顺序。

“同时”相对于上面3个词,更侧重于表达并列的两个方面,并且不仅是时间上的并列,也经常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如:

(29)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同时,管理又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30)空压机原来一个半月一修,现在半月一修,还增加了不少检修项目,仍有60多台出现不应有的故障;还有,电阻柜烧损37个……(《人民日报》1993年3月)

例(29)中,管理和社会的进步是互相影响的关系。例(30)中,“还有”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前文的补充,没有体现出过多的时间顺序关系。

当连接成分前后呈现时间关系时,连接成分后面的内容从时间上围绕已有话题,拓宽了信息面。让读者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连接成分的衔接,得到更多相关信息。

“同时”在作连接成分时,既可以表现时间上的一致性(上文已做过说明),也可以表现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而其他几个词作连接成分时,所表现的主要是时间先后顺序或者作者主观的表达顺序。

(二)范围补充

前文分析了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的语义特点和所呈现的逻辑关系。我们发现,当此类连接成分连接前后小句、句子或篇章的时候,它们体现出一种范围意义,即连接成分后面的内容均是在一个参照点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个参照点可能是作者或说话人指定的,也可能是前后内容相互照应或对比而形成的。已有学者对此类连接成分中的一个成员进行过相关的研究,例如彭爽(2004)提出“另外”属于旁指代词,旁指的作用是限定或划分范围。除了“另外”一词,其他几个成员是否也有相应的功能。

我们先来看Halliday和Hasan(1980)提出纽带(tie)的概念。徐赳赳(2003:7-8)提出:纽带中必须有两个成员,这两个成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纽带所具有的语义关系有三种:同指关系、同类关系和同延关系。同指关系指“关系的同一性”;同类关系指“同一类”,但各个成员是同一类下面的不同成员;同延关系指“同一语义场中的不同事物”。这里我们发现补充性篇章连接成分前后的内容在语义上属于纽带中的第三类关系,同延关系。

Halliday和Hasan将同延关系分为“同义”“反义”“复用”“整体—部分”和“具体—一般”等关系。如果我们用纽带关系来分析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体现的范围意义,可以把“A”看作是句子或者语篇的参照点,把“B”看作是整个补充类结构。如果“A”和“B”要建立起某种关联,那么就需要连接成分“C”将它们二者联系起来,如图1所示。例如:

(31)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遵守城市管理规则、交通规则,还有,不要乱扔垃圾。(《1994年报刊精选》)

这里用“还有”连接它们,将二者联系起来,让读者明白要遵守的规则。这里是同一级关系中的同义。除了同义关系,还可以表示“具体—一般”的关系。例如:

(32)弄船人除少数铜仁船水手,此外全部是麻阳人,在二百五十里内,这一条河中有多少滩,多少潭,有多少碾房,有多少出名石头,无不清清楚楚。(沈从文《沅水上游几个县份》)

例(32)中,“铜仁船水手”和“麻阳人”就是具体和一般的关系。

我们这里所说的参照点,位置比较灵活,并不一定都在连接成分之前。参照点在语篇上下文之间体现的范围意义并不是完全通过连接成分体现的。因为语篇中的信息并不都是纯粹的已知或者是纯粹的未知。彭宣维(2000)将语篇中的信息进行了分类:全新/陌生信息(Brand)—未用或易及新信息(Unused,accessible,or semi-active)—可推知半已知信息(Inferable)—情景:被引发的已知信息(Situationally evoked)—语篇:被引发的已知信息:当前信息和被置换已知信息(Textually evoked:current&displaced)。我们发现,连接成分后面的内容并不一定都是新信息,所补充的范围意义有的是可推知的半已知信息,有的则是新信息,这与上文提到的参照点的位置有关。如例(31)中,参照点在“还有”一词前面,读者从“遵守城市管理规则、交通规则”可以推断后面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这里的参照点在前,后面的信息是可推知的半已知信息。当连接成分后面的内容是信息时,参照点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例如:

(33)现代社会的某些专门学校或学院,如军事院校、政治院校等,其目标就是培养政治领导者。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社会化,社会生活科学化,现代社会已成为科学、技术、管理三者不可分离的整体,管理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例(33)中,“管理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相对于“现代社会的学校或学院培养政治领导者”是新信息,并且在范围上拓展,参照点在连接成分后面。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分析了“同时”等五个连接成分的语义特点,这里从另一个角度探索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在语篇中的范围意义。

(三)逻辑关系补充

此类连接成分所连接的前后内容在语义上相互关联,并表现出以下几种关系。

1.递进关系

前文考察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的各个语义特点的时候,我们认为连接成分“再说”表现出上下文之间的递进关系。通过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其他几个连接成分也能够表现递进关系,只是这种关系不单单是依靠连接成分本身,更多是借助于上下文来呈现。

连接成分后面的内容相对于前面的内容来说,在语义方面更进一步。“同时”和“再说”两个词本身就有“进一步”义。例如:

(34)随后,毛主席批准,国防部代表党中央授予汪月霞“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一支。当时,这种枪尚未装备部队。同时,民兵连被授予“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称号,并被国防部记集体二等功。(刘业勇,陈汉云《“海霞”和她的民兵连》)

(35)许立宇可怜巴巴地对我说:“你劝劝建新,他这人脾气太大。我是一开车的,人家客人包我车我能不去么?再说我老不出车哪来钱供哥几个撮呀?”(王朔《许爷》)

例(34)中,国防部不仅授予了半自动步枪,而且授予了先进称号和记上了二等功。这里“同时”前后的两个动作虽然在时间上可能是同时发生的,但是前者是个人的奖励,而后者则集体的奖励,后者相比前者通常来说更为重要。例(35)中,“再说”前面的内容是客人包车我不能不去,后面是“我”出车是为了赚钱。二者都是“我”出车的原因,前者相对来说是被动的,而后者则是说话者主观的意愿,是主动的。

其他3个词“此外”“另外”和“还有”本身虽然在语义上没有“更进一步”意思,但在一定的语境下,也存在递进的关系。例如:

(36)自1987年以后基本停止了包分配的8大艺术院校,每年约有3000名学生自谋出路,他们大抵选择北京发展;另外,各省市约有40余个的文艺团体,每年流失演员、编导、舞美和其他各类人员到北京数百名不止;此外,还有大批没受过专业训练却梦寐以求想成为歌星、影星的各地青年成百上千;再加上非艺校毕业的文艺爱好者,如今漂泊在京城的文艺人士应不少于10万人。(《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37)客观上来说,久在北方的这一个城市待着,也容易暴露自己,另外,更重要的一层其实是江荣华已在桂林打好前站并站稳了脚跟……(《女记者与大毒枭刘招华面对面》)

(38)还有,今后两周的竞选肯定更加激烈,双方都还会拿出新招,也不排除某一方发生失误的可能,选民的意向会随之发生新的变化。(《人民日报》1993年2月)

例(36)中,“非专业文艺爱好者”进一步说明了北京的文艺人士的数量之多;例(37)中,“在桂林站稳了脚跟”是避免暴露自己的重要条件;例(38)中,“还有”后面的内容相对前文更进一步。

在递进关系中,连接成分后面的内容加深了已有信息,使得语义上更进一步。

2.主次关系

主次关系是指连接成分前后的内容分别表示一个主题或者事件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就是说前后内容有主次之分。例如:

(39)我决不相信靠抄袭剽窃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此外,我也有些暗自得意,抄袭者选中我的作品,说明我写得还可以。(赵丽宏《文抄公》)

例(39)中,“我暗自得意”相对于前面叙述的“抄袭”这一主题,是作者另外想到的,并不是在叙述“抄袭”本身,而是由“抄袭”引发出的相关内容。这里连接成分后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和主题的关系较为松散,是作者在已有主题之上,谈论自己的看法。

(40)中心只能一个,中心就是大局,其他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在大局下行动。还有,国防现代化,很重要的是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人民日报》)1993年12月)

例(40)中,叙述的主题是“服从大局”,而“还有”后面的内容虽然也和“大局”有关联,但这种关联并不是直接的,更多的是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扩展到其他的方面。在以上两例中,连接成分后面的内容相对于前面的内容处在次要的地位。试想:如果没有连接成分将前后的内容相连接,是否还能体现出这种主次关系呢?

这里我们仍将连接成分记作“C”,前后的语言单位记作“X”和“Y”。当我们把“C”省略,例(39)中“我决不相信靠抄袭剽窃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我也有些暗自得意,抄袭者选中我的作品,说明我写得还可以。”这时整个句子仍然是作者在表述自己的看法,但是前后两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明显。

3.转折关系

在现代汉语中,转折关系主要用作表示复句关系,用以呈现出语义语法关系。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将“转折”一词用于汉语语法研究。汉语中的转折关系主要指前后内容在语义上是对立或者相反的。这种复句中的转折关系也存在于篇章连接成分所连接的小句或者篇章中。例如:

(41)别人打麻将,木兰也坐在屋里,和立夫说话,同时却假装着和弟弟阿非玩儿。

(42)吴家花园的日子是单调的、压抑的,同时又是充实的、盛满温馨的。这是彭钢与伯父相濡以沫共同生活的最后一段日子,也是留在她生命中一段最难忘的岁月。(项小米《彭门女将(连载之二)》)

(43)虽然未庄只有钱赵两姓是大屋,此外十之九都是浅闺,但闺中究竟是闺中,所以也算得一件神异。(鲁迅《阿Q正传》)

补充性篇章连接成分所连接的小句或者句子当中,转折关系主要是依靠语义和其他的关联词来呈现的。如例(41)中的“同时”和“却”连用,例(43)中的“此外”与“但”同时出现等,通过与这些关联词的共现,表达出前后语义的转折。补充性篇章连接成分所连接的内容在语义方面通常是在所给出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说明,通常所呈现的转折关系大多是表示与已有的条件或者预期的结果相反。由此可见,“同时”等词单独出现很少能表现出转折关系,一般需要和一些转折词连用,但这里也不排除个别语义上可以直接表现出转折关系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还有”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它表达书面语中的逻辑关系时,功能也相对有所弱化。在表示上文提到的递进和附加时,逻辑关系并不十分明显,主要是通过语义来表现前后内容的关系。但在转折关系和下文的对比关系中,“还有”体现出的逻辑关系和其他连接成分相比有所弱化,更多的是在口语交际中起到连接的作用,体现出的逻辑关系并不明显。

以上我们分析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在表示转折关系时,都是与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共现。当它们不和这些关联词共现时,前后项的内容在语义上是否也能够表现逻辑上的转折关系?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当没有表转折的关联词时,同样可以表示转折。这里所表现的转折关系更倾向于一种语义的对比。前者主要依赖与一些转折词,是对读者已有预期的一种相反的呈现。而语义对立更多的是侧重于一个事物或某一种情况的对立面。例如:

(44)但是这个前例却很危险,因为牛府一个仆人居然把“牛尾巴胡同”改称为“官人尾巴胡同”,这当然可笑。而牛奶也成为“官人奶”,这就更糟。此外,就外表而论,牛大人是受一般人尊敬的国之大臣。(林语堂《京华烟云》)

(45)再回来时,就会从负面看中国,较少从正面看。现在招聘一个职员时,我对长期在国外的人会比较谨慎。另外,他们回国创业成功率低,他们与社会的异己感较强。(《名家对话职场7方面》)

(46)这柜里就是都装上老头票,又能搁多少?再说真有钱的人,家里是不存钱的。告诉你吧,它是为了放我的珠宝。(毕淑敏《墙上不可挂刀》)

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和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共现,另一种是单独出现。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表达的逻辑关系同为转折。只是具有表转折的关联词时,转折关系表现的更为明显,是一种显性的语言形态。当没有出现关联词的时候,转折关系则表现为隐性的语言形态。

我们知道,语言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对称的现象。沈家煊(1998)指出:按照传统的标记理论并参照Greenberg(1966)和Croft(1990)指出的判断有无标记项的标准有6类。分别是:组合标准、聚合标准、分布标准、频率标准、意义标准和历时标准。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的先后项内容在呈现转折关系时,在形式上也存在着一种不对称现象。我们将连接成分和转折词共现的情况成为“A”,不共现的情况称为“B”。“A”主要是借助于转折词来呈现逻辑关系,出现的频率较高,也更为常用。根据标记理论,我们可以把“A”称之为有标记项,“B”为无标记项。在表达转折关系时,很多情况下还是依赖转折词来体现的。

转折关系中,连接成分前后的内容是相对的,读者在已知前文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已有的认知要被相反的信息所替代,所以通常后面的内容在语义表达上更强,是语义的加强。

四、结语

本章从补充类篇章连接成分的辞书释义、所连接成分的语义特点及其差异、信息补充方式的类型三个方面对此类连接成分的语义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在表追加语义时,连接成分后面的内容分别表示数量的补充、范围的补充和信息的细化。在语义指向方面,通常都是指向后面的内容。在语篇中,通常不会单独出现,在它们之前一般有上文的支撑,具有篇章依存性。前后项的语义关系可以分为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时间关系主要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起到加宽已有信息的作用;逻辑关系包括递进关系、主次关系、转折关系,分别通过加深、加强、细化等方式补充新信息。范围意义体现在连接成分前面的内容可以作为参照点,通过连接成分,引发出新信息或新的范围,前后内容的关系可能是同义关系,也可能是具体—一般的关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释例[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范晓.说语义成分[J].汉语学习,2003,(1).

[3]冯光武.汉语语用标记语的语义、语用分析[J].现代外语,2004,

(1).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5]黄国文.语篇分析摘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6]金晓艳,彭爽.旁指代词的连接功能考察[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2006,(2).

[7]李一平.有关篇章分析与汉语篇章连接成分的几个问题[J].河南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8]廖秋忠.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J].中国语文,1986,(6).

[9]廖秋忠.篇章语言学导论简介[J].国外语言学,1987,(2).

[10]廖秋忠.篇章中的管界问题[J].中国语文,1987,(4).

[11]廖秋忠.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

(4).

[12]廖秋忠.篇章中的论证结构[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4).

[13]刘坚,卫志强等.廖秋忠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1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15]彭爽,澎湃.旁指代词作状语的考察[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3,(4).

[16]邵敬敏.“语义语法”说略[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

学版),2004,(1).

[17]肖立成.“另外”的语篇功能和语用特征[J].伊犁师范学院学

报,2006,(4).

[18]肖立成.“另外”的语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9]辛慧.现代汉语意外类篇章连接成分分析[D].延边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10.

[20]张斌,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1]张谊生.副词的篇章连接功能[J].语言研究,1996,(1).

[22]周刚.语义指向分析刍议[J].语文研究,1998,(3).

[23]周国光.试论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和方法[J].语言科学,2006,

(23).

(王文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2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