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经济毕业正文

合肥体育产业的SWOT分析

  • 投稿大地
  • 更新时间2017-10-31
  • 阅读量374次
  • 评分4
  • 39
  • 0
1合肥体育产业的优势(S)1.1区位优势明显,科教资源丰富

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具有承东启西、连接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良好的区位与交通优势,都将为合肥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潜在发展市场。合肥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交通,为合肥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使合肥能够在获得最新的产业信息,承接大城市向外迁移的产业和技术性人才,充实大城市体育产业链,拥有潜在大量消费者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2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合肥经济快速发展,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5660. 27亿元,占全省的26. 7%,增长9.2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05元,增长9. 6%,在全省排名第一,这为合肥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居民收入增长会刺激体育消费,人们对体育产业相关产品需求逐渐增加,合肥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1.3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较快

体育场馆、设施基本齐全。安徽省体育倌,红三环体育馆、合肥体育中心、合肥市体育馆等具有承办高水平赛事的能力,市区体育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十分钟健身圈”布局基本完善,校园体育资源的开放以及社区配套体育场地及设置极大的增加了居民体育活动场地面积。1.4市民体育消费潜力巨大

随着收入的提高,合肥市民在体育消费方面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越来越重视将休闲方式与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联系在一起。晨练、市内的各大运动场馆、游泳馆、羽毛球馆、瑜伽健美俱乐部等场所络绎不绝、晚饭后步行锻炼,老年人在公园、小区广场舞、太极拳等。“爬大蜀山”也成为市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越来越高,是合肥市发展体育产业的一大优势。2合肥体育产业的劣势(W)2.1各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合肥市辖庐阳区、包河区、瑶海区、蜀山区、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各区受自然资源和城乡差距影响,各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影响了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休闲、健身类集中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区,群众体育散落在周边区域,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2.2体育产业相关法规不完善

目前与体育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机制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实际窦施中缺少一定的可操作性,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2.3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缺乏高水平人才

合肥体育产业的加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专业的管理人才不足,体育赛事策划、市场拓展、体育经纪人方面人才匮乏,这些都会影响体育产业效益,甚至出现亏损。3合肥体育产业的机遇(O)3.1合肥都市圈优化升级

2006年首次提出省会经济圈的概念,2016年合肥都市圈新增芜湖、马鞍山,一共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市、淮南、六安、滁州、桐城7市,此次升级加强了合肥中心城市地位,不仅发挥其龙头作用,同时加深了城市间的对接合作,形成区域增长新引擎,这必将促进合肥体育产业的发展。3.2政策出台带来新的机遇

2016年针对合肥体育产业发展,政府做出了相应的规划(《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群众的健身意识增强,对体育制造业会有明显拉动,为合肥市体育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些政策在指导规划,为合肥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发展机会。3.3体育赛事的承办

近年来,合肥成功举办了国际马拉松、环巢湖自行车赛、全国速度轮滑锦标赛、中国热气球挑战褰、中国国际象棋学校锦标赛等品牌赛事,这些赛事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市民观赏体育赛事活动的热情,增强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还成了合肥展示自身形象、宣传本土文化的名片,是合肥体育产业向深度发展的助推器。4合肥体育产业的威胁(T)4.1省内其他城市的竞争

省内各地市也都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如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为中心的体育休闲旅游,皖北民俗体育养身休闲,在政策、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竞争激烈。4.2缺乏知名体育品牌

目前,合肥市市场上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主要来自国内外知名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安踏,这些品牌市场份额高,已经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而本地体育产业龙头企业规模比较小,市场上市场竞争力弱,体育相关产业的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地方特色品牌,配套环境不完善,商业运作不成熟,这些都影响到合肥市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5对策5.1 制定宽松的体育产业政策

给予体育产业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从金融、税务、财政等方面人手提升体育产业的政策保障力度。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外企进人体育培训、健身娱乐、体育旅游等领域中。对体育产业基础设施发展采取优惠政策,拓展融资渠道。构建完善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体育产业政策,为今后的体育产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推动体育产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5.2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建设

进一步培养既懂体育又熟悉经济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利用省会高校资源,对相关体育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进修,加强与体育企业的密切合作,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5.3优化社区体育服务

提高社区体育服务专业化水平,处理好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对经济落后县区增加补贴。开展适合县区特点的体育休闲及群众体育活动,建设多样化健身场地和设施,利用信息化实现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共享”,为体育健身、康复、娱乐表演提供场地、指导等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构建政府、社区和群众网络体系,开展体育咨询指导、器材租赁活动,推动群众体育与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