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经济毕业正文

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经济建设的途径

  • 投稿味精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495次
  • 评分4
  • 95
  • 0

董东霞

摘 要:探索一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之路,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是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阐述并分析了创新型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当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发展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人才 经济建设 路径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一是全要素市场化的强大推动力;二是企业的超常发展;三是多年积蓄的数量可观的民资民财投放市场;四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五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改革发展的空前积极性。

1、创新型人才培养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1创新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一个区域的建设,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归根结底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和创新人才的数量质量。创新人才是大量人才资源中的精华,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创新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直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且可以优化区域人才资源结构,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其它生产要素的利用与配置效率,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高技能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生产的关键要素,只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人才,才能保证人才兴业战略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方针得以顺利实施,使之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最直接的动力源泉。

1.2 创新人才培养是构筑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系统应运而生。创新系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实力竞争更为激烈,这种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竞争呼唤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时代精神,以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为目的,努力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胆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模式,重视其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强调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以及满足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创新之基在实践,鼓励和引导人才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科研条件,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和人才状况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根据具体情况确立培养的目标,选择具体的培养方式。

3、基于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3.1 确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目前的人才争夺大战中,各地区有过度地求高、求好的趋势。科技人才特别是高级科技人才严重短缺是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高等学校应该进一步明确学生培养以应用型为主,注重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各类职业培训和培养应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高素质领导人才、高层次农业人才、工程技术人才、技术创新与开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熟悉国际金融、贸易、法律的人才以及信息服务和边缘学科的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应有所增加。此外,新兴产业的光起,还要培养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的技术人员和蓝领工人。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相一致,并逐步地实现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

3.2 依据产业结构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机构的专业设置与布局应该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结构,培养能够被就业市场吸纳的毕业生。适当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允许部分区域直属学校增设一些与产业升级密切相关的学科和专业。鼓励高等学校与相关产业机构合作,大力发展与区域支柱产业相关专业的高端人才培养规模。随着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主导产业技术含量的增加,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将变得极为短缺,这类人才的培养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高校应加大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为企事业单位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3 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动渠道。引进自主创新人才方式要多层次、多形式。自主创新人才是世界性的稀有资源,是当今科技竞争、教育竞争的焦点,引进自主创新人才就应该不拘一格。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往往通过“分配”这种途径来进行配置,到了一个单位之后基本就“落户”下来,单位之间或者跨行业跨地区的流动十分不容易。这种旧的人才配置机制严重的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和抑制了人才的积极性。人才需要在流动中才能更好的体现价值,实现价值,达到优化配置。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鼓励人才在单位和地方之间合理流动,有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所谓人才的“柔性流动”,是指各类人才在不改变国籍、户籍和身份、不改变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以智力服务为核心,突破工作地、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充分体现个人工作和单位用人自主的一种来去自由的人才流动方式。因此,在人才的引进上,弹性更大。所以采取“人才柔性流动制”是当前人才资源欠缺现状的一个有力举措。

3.4 建立良性互动的引人留人机制。要引进和留住人才,就必须解决好人才的待遇问题,为人才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舞台以及宽松的环境。要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引进人才,控制人才外流的速率。首先,应建立留人机制。引进人才的关键在于把人才用起来、留下来,具体体现在:一是要重用引进人才,对引进的人才不能单纯经济上给实惠,政治上也应给予高度重视。二是关心爱护引进人才,引进的人才大多来自异地,要尽可能地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关心爱护。三是营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氛围。帮助引进人才排除生活等方面的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其次,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潜能和业绩发挥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创业环境能激发引进人才的创造力。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是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是经济差异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加快经济建设,需要一支强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喻新安.略论区域经济建设的全局意义[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1) :44-50.

作者简介:

董东霞 (1980.3-),运城市眼科医院视光配镜部,现职称:财政与税收经济师。

(作者单位:运城市眼科医院视光配镜部 山西运城市 0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