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经济毕业正文

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 投稿少林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472次
  • 评分3
  • 33
  • 0

王海波,车明诚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生物医药产业作为21世纪新兴的战略产业被誉为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医药产业的主产区,已形成以哈药集团为龙头、利民开发区医药园区为侧翼、竞相发展的医药产业格局。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找出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力争全面反映影响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以期为促进相关政策的推进提供有力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物医药产业;影响因素;产业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079

1引言

医药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产业体系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医药产业中的生物医药划为战略型新兴产业,并制定了到 2015年生物医药的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0%以上的战略性目标。黑龙江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将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着力在生物工程药物、抗生素和化学原料药、现代中药领域实现突破。建设疫苗、动物疫苗与诊断试剂特色产业研发平台,突出中药技术优势和传统特色,壮大现代中药产业。到2015年,生物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哈尔滨市依托国家生物医药园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内的29家医药企业设计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100亿元。2013年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26亿元。其中,2013年 10月15日,哈药品牌以201.63亿元的价值,跻身《2013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第18位,成为荣登此榜单的中国医药类品牌最高排名。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占全省主导地位,分析影响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也更具说服力。

2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业绩。图1为2002—2012年哈尔滨市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率,不难看出,哈尔滨市医药产业整体呈逐年增加态势,只是增幅略有波动。到2012年全省医药工业总资产29791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656176万元,从业人员40809人。实现医药工业总产值1951415万元,比上年增长3.28%;工业增加值62044万元,销售收入1869285万元,利润总额239001万元。

(2)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哈尔滨市政府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项目,已经形成以哈药集团为龙头、利民医药园区和开发区医药园区为侧翼的“品”字阵容。现有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企业72家,除少数从事生物提取的企业外,大多数生物医药企业还是以传统中成药、化学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此外,哈尔滨市许多高校和研究所都具备开发研究生物医药的实力,为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和开发输送了大批专业性人才(见表1)。目前,在全省范围内,生物产业申报专利430项,其中发明专利364项,实用新型专利66项;生物医药专利138项。

(3)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哈尔滨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位于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是哈尔滨“北跃”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地处松花江北岸、呼兰河西南岸。作为哈尔滨辐射龙江北部广大腹地的门户地区,交通便利,地理优势突出。园区于1998年辟建,2002年2月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医药科技园区。共执行国家和地方火炬计划及“863”计划项目21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二类新药7个。医药园区企业63家,现在生产16个剂型841个医药品种,其中高新技术产品4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达50个。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

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与省医学科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合作,共同建设利民生物医药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具备生命医药领域技术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项目储备、企业孵化和创新人才培养五大功能,可以为园区企业以及我省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配套服务。使之成为全省医药产业集聚区、全省唯一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全国唯一的中俄合作健康产业园、中国北方药谷。

3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3.1主要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

主要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见表2。

3.2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2.1模型的构建

(1)样本数据指标标准化转换

设样本数据矩阵为 X=(xij)m×n,即n个指标,m个样本。将此矩阵标准化后得到新的矩阵Y=(xij)m×n=(Y1,Y2……YK),标准化的变形公式为Yij=Xij-Xij/Sj,经过把指标数据化后,样本的方差和均值为1,0。

(2)按照累积贡献率提取主成分

计算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且按照累计贡献率的准则,即累计贡献率≥85%为准则,提取k个主成分。

本文基于以上理论依据,选取哈尔滨市医药制造业2002—2012年的企业平均规模、“三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资金率税率、人均产值、R&D投入、专利申请数量、居民药品费用、产业结构调整八个方面的指标运用SPSS19.0软件对影响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主成分分析。

3.2.2样本主成分分析

本文依照前面建立的5个方面的8个指标对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进行了分析计算,将上述评价指标设定为x1,x2…x8,得出最终结果(见表3和表4)。

主成分表达式为:

主成分分析结论:

第一主成分分析。根据第一主成分的表达式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主要是资金利税率、人均产值、R&D经费内部支出、专利申请数、产业结构调整的综合指标。可见,第一主成分集中反映了企业效益能力、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企业自身能力的体现。

第二主成分分析。从表达式可以看出第二表达式是集中反映了企业平均规模、“三资”企业外商投资、居民药品费用的综合指标。从企业实力和市场需求两方面影响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主要受企业自身的效益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企业实力和市场需求占次要地位。因此,要发展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就必须从企业效益、创新方面入手,同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能够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4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存在问题

(1)产品科技含量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目前,哈尔滨市以医药企业为中心的研发体系尚未形成,大部分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明显不足,甚至不足销售收入的1%。同时,缺乏专业的科研人才和专业设备也是导致哈尔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科技成果难以从实验室中走出来,高校、科研院所不能充分发挥其知识集聚的积极作用。同时缺乏创新驱动力,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缺乏大、中、小企业间建立起来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产品大多属于模仿、复制的层次,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不能走出国门,大多数还停留在中国制造的浅层次。

(2)创新环境有待加强、产业结构仍需调整。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政府在其中不能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是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又一主要困境,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也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导致了政府政策与企业、市场之间的严重脱节。优惠政策和市场规律在运用上不够练达,中介组织仍须进一步培育和加强。非但不能形成上中下游的产业链,还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3)复合型人才稀缺、培养机制不健全。生物医药科技产业的发展急需既懂医药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我省正是缺乏此类人才,尤其是能驾驭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将帅之才更是奇缺。多数生物医药企事业单位尚未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真正落实好,人力资源开发、升值的认识和措施没有真正到位,分配机制、激励机制还有待完善,“勇于创新、敢为人先、鼓励竞争、容忍失败”的创新氛围和创新文化以及“注重潜力、人尽其才、人才辈出”创新环境的营造尚需时日。

5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研发能力

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新型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医药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速医药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增强行业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整合医药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开放的共性技术平台,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同时,要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培养科研人才,明确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集中资源,大幅度提高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依靠创新投入促进研发水平的提高。努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进程。

5.2政府主导和支持关键重大技术的研发

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要获得技术创新上的突破,必须在重大疾病诊疗药物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上加大政府与企业的多元化投入,促进和推动企业在这方面的研发。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医药研究平台,以企业投入为主建设创新艘化基地。调整政府经费对科技投入的结构,重点支持重大新药的创制研究与平台建设,完善医药城创新体系。在政府项目经费的引导下,多渠道吸引研究经费,确保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保障。在项目立项条件方面,明确要求产品研发需要有地方政府的匹配和相关企业参与并提供经费,确保企业与政府共同投入以保证项目经费的落实。

5.3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生物医药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医药科技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哈尔滨市应联合政府和高效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人才进修基地等,对于从外地引进的科研人才更是应从福利待遇、配偶及子女安置、家庭住房等方面做到妥善安置,以期为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N].黑龙江日报,2011-01-27.

[2]李平.黑龙江省医药产业发展研究[J].绥化学院报,2010(2).

[3]吴永志.黑龙江省生物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