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莉
(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西昌 615000)
[摘要]四川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性,与非民族地区相比,其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既存在与非民族地区的共性,同时也存在其自身的独特性。本文分析了四川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并找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紧张、竞争的加剧,青少年面临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也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若不及时解决,不仅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严重的会衍生出各种行为障碍或人格障碍。西南民族地区青少年面临的社会环境与非民族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该地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都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西昌市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西昌市29个城市社区和10个集镇社区。共计39个社区,对社区青少年共计发放问卷350份,其中有效回收298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85.1%.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调查表,内容涉及性别、年龄、家庭类型、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学生心理心理压力的种类等内容。统计结果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2 民族地区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四川民族地区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学习适应问题
目前,民族地区青少年面临的学习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学习适应性问题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时间管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考试心理问题等。导致青少年学习适应问题主观上与其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策略不当等有关, 客观上则与学业负担过重、传统课程教学、应试教育下的升学压力、父母师长的高期望等密切相联系。另外,长期以来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相对落后,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及其家长越来越意识到与非民族地区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巨大差距,这种认识一方面导致民族地区学生的自卑、焦虑;另一方面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这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愈加突出。
2.2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除了缺乏社会人际信任、交往技能缺失、个人主义等影响因素外,在民族地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也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因。
2.3情绪困扰问题
青少年是人生中情绪波动变化最大的时期, 情绪困扰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神经质等情绪障碍问题。青少年情绪困扰问题的频繁发生与其自身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有关,同时与社会过度竞争、人际关系紧张、学业或就业压力过重等密切联系。
2.4婚恋与性心理问题
青少年性成熟既包括性生理的成熟又包括性心理的成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的性生理成熟有所提前。因此,青少年存在性生理成熟的提前与性心理成熟的延迟的矛盾。本来民族地区青少年性教育相对落后,造成了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再加之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些使青少年在面对性问题时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甚至引发性犯罪等现象。
2.5职业心理问题
青少年职业心理主要表现为职业规划、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等多个方面。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民族地区青少年的职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个人职业规划、职业价值观偏离职业现实、职业能力不强等。民族地区青少年职业心理问题主观上与其职业认知片面、职业价值取向等有关, 客观上既与民族地区社会的职业地位、社会文化环境等有密切关系, 也与当前社会上用人单位及群众个人对不同职业存在的偏见等因素有关。
3 影响因素
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形成既有和非民族地区相同的影响因素,同时还具有民族地区独特的影响因素。
3.1家庭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和高要求给子女带来高压力,如要求子女每次考试得高分,要求子女进入重点学校或是重点班等等,父母主要是基于学习给子女造成过大的压力。
其次,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以及父母与子女在思想上的差距,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
再次,父母的文化程度也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民族地区更多的家长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学历较低的父母由于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有限,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情感需要,往往采取极端、粗暴的教育方式,这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最后,由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子女跟随老人生活,父母与子女接触和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使很多青少年缺少父母的关爱,这也是造成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有研究证实,在不完整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不论在学习成绩、品德行为还是性格特征方面,消极因素和存在问题均高于完整家庭中的子女。
3.2学校
学校中的学业压力、教师素质、学校同辈群体等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有重大影响。一方面,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导致学习负担过重, 从而给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造成障碍。另一方面,民族地区个别教师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特别是变相地体罚学生, 这样会使学生精神压力增大, 自尊心受挫, 从而使学生形成不健康心理。再一方面,学校为了追求学生分数,而忽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民族地区很多学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但并没有充分开展此项工作,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监控不够,很多时候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
3.3社区环境
通过对西昌市社区青少年的调查显示:青少年对社区环境作出积极评价的仅占27.6%。这也就意味着,目前民族地区的社区环境并不令人满意。而造成社区环境不佳的原因又主要包括:社区治安环境令人担忧、没有提供给青少年相应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缺乏等多个方面。
由于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因此在民族地区的社区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服务几乎没有。被调查的绝大多数青少年反映:他们在遇到自身无法化解的心理困扰时不曾想到过寻求社区机构的帮助,他们不知道社区是否能够提供这类帮助。有少量的青少年反映,社区应该向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但认为社区并不能够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社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缺乏,使得青少年遇到心理问题时缺乏及时有效的解决途径,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
3.4个体因素
遗传因素和人格特征同样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遗传因素对青少年身心发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个人因素中的归因风格也会影响到其心理健康状况。归因风格一旦形成,就会对青少年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社会认知、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戴健林、姜渝萍.广州市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
[2]郭云霞.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J].科教文汇,2010(10).
[3] 孙清萍. 山东省社区青少年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6(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谐社会视野下西南民族地区心理服务的多元文化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YJA190001)。
作者简介:
易莉(1981- ),女,汉族,四川德阳人,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