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经济毕业正文

苏州吴中区地方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 投稿马力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517次
  • 评分4
  • 70
  • 0

刘海珊

(苏州市吴中区文化馆,江苏苏州215128)

[摘要]“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层文化馆建设是保障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1]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文联系吴中区文化馆的日常工作实际,就如何以“文化靠民”来促进地方群众文化繁荣发展,彰显吴中文化地方特色为主题提出了观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文化靠民;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153

1 “全民总动员”, 舞动群众文化 “民星” 大舞台

“群众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把握十八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时机,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文化热情和创造活力。”[2]吴中区的群众文化建设依靠人民,“我搭台,你唱戏”的形式大大增强了民众对于地方公共文化建设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随着群文演出和活动的开展,属于地方老百姓的舞台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华丽,群众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也不断增强。

在2013年“韵动吴中成就梦想”吴中区第二届全民体育运动会闭幕式上,近千名群众参与了全程演出。整台活动做到了“零外请”,真正成为了吴中人自己的舞台。木渎镇的群众表演了太极拳,区检察院的同志们表演了太极剑,他们共同组织成了一个太极团,让观众在行云流水般的招式中,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武术的精妙。车坊小学的小朋友们表演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手拳,先声夺人;越溪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则带来了“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船拳,不甘示弱。少年强则国强,这些智勇双全的习武少年,让我们看到了伟大中国梦的希望与力量!整个闭幕式,三大篇章涵盖了教师、学生、护士、机关工作者、街道群众等不同年龄层和不同职业的人,真正地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全民健身、全民参与的火热氛围!

2发挥群众的力量,让民间传统文化“发声”

很多文化的精品往往来源于基层群众,有了这样的意识和创新思路之后,我们加强了文化馆与群众的联系。2013年7月,在吴中区文体局召开的“一镇一品”老干部座谈会上,我们收获了很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和建议。会议上老同志们提出,对于现在的群文工作,创作显得尤为重要。而“一镇一品”的创作与挖掘必须立足于各个镇不同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现状,可以使群文工作更加深入基层。同时,我们也对各乡镇的传统文化及现状进行了细化和梳理,制订方案,有针对性地对各乡镇进行创作和艺术表演上的指导。例如洞庭西山的陈巷十番锣鼓,它极具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音乐,我们就考虑如何将其加工、优化,搬上我们的舞台。又例如木渎的堂名,现在发展的比较好的堂名表演团体名为“顾家音乐班”。他们用“长尖”“炮筒”民间自制的乐器及笙、二胡、笛子等传统器乐轮番演奏的《将军令》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我们就考虑如何将堂名请出古色古香的古乐堂会,走上我们星光灿烂的群众大舞台。

通过基层调研的机会,我们尽可能多与群众交流取经,每一次都有许多意外的收获。例如,我们之前一直苦恼吴中区缺少一些群众能够广泛参与的文化表演形式。通过实地的考察和群众的表演,我们发现,其实东山的婚俗奇致独特,内涵丰富,从定亲、嫁娶、抬行嫁、迎亲、入酒席,铺垫有序,高潮迭起。在“吉祥喜庆”的氛围中,浓郁的乡音、乡韵、乡情一览无遗,可以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整个活动表演过程中,热闹非凡。我们甚至可以在东山的旅游景点来定期表演,可以让更多的游客体验我们当地的风俗人情,很好地做到“文旅结合”。而在西山调研时,当地的老文化人讲了许多美丽的传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相传西山是吴王与西施听渔歌的消暑之地,明月湾曾是吴王与西施“玩月”的地方,那儿有西施的画眉池,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我们对这样的历史素材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整理,修饰加工,创作出了具有西山特色的“消夏渔歌”。这样既能体现西山的历史美、环境美,更能体现西山的人文美、艺术美。

我们相信,只有深入挖掘吴中文化的优秀特质,彰显地方特色,才能使地方文化有较高的辨识度,有顽强的生命力。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共同萃取提炼吴地人文精髓,努力展现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吴中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表现样式,让民间传统文化“发声”。

3争做群众文化建设“主人翁”,为吴中群众文化加油鼓劲

事实证明,单凭少数人的努力是搞不好群文建设的。真正有活力、有生气的群文活动必须根植于群众,单纯为群众服务不如引导大家积极参与。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如果每次群文活动的开展都依赖于小批人的努力,那么这无疑是“喂饭式”“输血式”的群文活动,也许群众的积极性高,但是参与度却不强。但是如果能调动起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每个人都成为群文建设的“主人”,那么群众文化就有了“自我造血”的能力和机制,这样的文化盛宴必定是色、香、味俱全的。

如何让群众踊跃参与群文建设呢?这就需要我们文化馆切实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引导,使人民群众迸发出旺盛的文化创新活力。同时,还要积极地对民间文艺爱好者和优秀文艺团队进行奖励和扶持,经常性地开展同类型群众文化艺术形式间的竞技比赛,并且进行民间群众文艺团体间的评选评比,让吴中区的群众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为了进一步提高业余文艺团队的业务水平,我们还联系了专业的老师和团体与业余队伍“结对子”。最终实现了以专业团队带动民间业余团队,以业余团队带动文艺骨干,以文艺骨干带动地方群众的良好发展模式。区委区政府在每年年底还将颁出区优秀文艺团队、优秀民间文化名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从而切实提高了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促进了群文建设的发展和提升。

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重视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加强乡村、社区露天广场、小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做个“有心人”,挖掘机关、学校、企业的闲置文化资源来服务当地群众,做到“物尽其用”。重视培养和吸纳文化人才,建立民间文化“人才库”“智囊团”,积极为群众文化骨干对外交流、培训进修提供便利条件,并且为民间艺术名家传授技艺搭建平台,着力建设一支永远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编外”文化人才队伍。

总之,如果说“文化为民”是群众文化的出发点,“文化惠民”是群文工作的落脚点,那么“文化靠民”就是培养老百姓文化自觉性和自信心的全新群文建设模式。文化是吴中的灵魂与内涵,是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巨大力量和无形财富。我们只有真正地做到“文化靠民”,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到“以最贴近民众的方式,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等文化因子”以寓教于乐的群文活动方式灌输到每一个公民的脑海里;只有“文化靠民”,积极发挥地方百姓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才能让地方文化更接地气,更有特色,更具魅力;只有“文化靠民”,在群文摸索的道路上,紧握时代脉搏,与群众同呼吸,共成长,才能让文化的芬芳浸润到吴中的每一个角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树晓,刘相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基层文化馆事业发展[J].歌海,2009(4).

[2]姚丽萍.浅谈群众文化的要素及管理[J].民营科技,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