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经济毕业正文

新常态经济下甘肃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 投稿dollar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147次
  • 评分4
  • 90
  • 0

张鹏飞

(兰州商学院 金融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 要:经济增速下行、结构调整、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是对我国目前经济状况的高度概括,也说明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一种全新的状态.本文从我国经济增速、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描述了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并且分析了甘肃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大省,如何在新常态经济下凭借后发优势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常态;甘肃经济;创新驱动;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043-03

1 我国经济新常态概述

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之后在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系统地分析了新常态的深刻内涵.中央领导人用新常态描述中国当前的经济,反应出了最高决策层对改革开放30多年后经济变化的新的认识.

其实,“新常态”一词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有着不一样的释义.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的“新常态”主要有两条含义:无就业增长的经济复苏和恐怖主义距离日常生活更近.可以看出,美国学者提出新常态完全是指,当时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和“新经济危机”局面可能被长期化从而成为“常态”.然而在2007—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作为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合首席投资官的埃里安指出“新常态是全球经济将要面临的一种低增长状态”,表达了对于之后经济发展的一种悲观和无奈.以下就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做出分析.

1.1 经济增速新常态

一个经济体在经济起飞之后,由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或低速增长是世界经济的普遍规律.2001年—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0.4%;2012—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是7.6%(图1).可以看出,以2012年为节点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了中高速增长,在我国当前劳动力人口和资本积累率都下降的其情况下,经济放缓已经成为常态.

1.2 经济结构新常态

新常态经济下,我国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都在发生着潜在的渐进式转变,那么由此组成的经济结构的全面升级和不断优化将会极大提高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第一,2012年的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是45.5%,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为45%,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在2013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达到46.9%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差距有扩大趋势,说明我国正从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转变(图2).第二、伴随着收入和资本存量的增长和刺激内需的政策下,我国经济由投资和出口主导型转变为消费主导型.第三、随着新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大力推广,城乡二元结构不仅得到了优化,差距逐渐缩小,而且会使区域发展更加趋于平衡.

1.3 创新驱动新常态

根据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一个国家经历过高速增长的起飞阶段之后会进入成熟阶段,现代化技术会逐渐运用到大部分产业,投资的重点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经济增长极也开始转变为技术创新极.近30多年来我国依靠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对经济的制约作用也是越来越明显,我国不得不依靠进口铁矿石、天然气和石油来维持经济的增长.因此,我国应该努力加速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摒弃经济的增长动力为人力、资源等粗放式投入的传统模式,实现把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建成完善的创新体系,注重原始创新和引进海外高新技术的再创新,保证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国家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培育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

1.4 资源配置新常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分别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然而在此之前我们强调的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使得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有较多的行政干预,市场经济也是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现在,将资源配置的权限交给市场,政府更多的是制定法律法规以确保经济的合规运行,充分发挥以价格机制为核心,包括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在内的市场机制.

1.5 宏观调控政策新常态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与西医疗法类似,生病时就吃止痛药和抗生素,导致对病痛的低容忍度.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后推出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虽然保住了经济增速,但为之后的产能过剩、债务风险埋下了隐患.目前,政府的宏观调控理念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强调政府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激发市场活力,经济政策坚持“保增长、控风险、调结构、粗改革”的三字真言,坚持区间调控,即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也要保持政策定力以“微刺激”的手段来维持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过去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挖坑放水”,现在相关部门应该转变这种思路,适当扩大政府借贷的特权,使地方政府以市场化原则为导向发行地方债券,并且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重点从经济发展转向民生.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应该是稳健的,在经济结构型下行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不成熟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能依然是之前的“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而是应该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转变”,避免经济的硬着陆.

2 甘肃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我国地缘辽阔,不同地区的要素分布,经济发展环境,发展阶段和市场化程度等都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金融危机后、经济政策强刺激下所表现出的“新常态”也有所不同.甘肃作为地处中国大陆中西部地区的欠发达省份,2014年生产总值增长8.9%,总量为6835.2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804元和5736元,分别增长9.7%和12.3%,但是与其它省份相比,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加之依靠自然资源的发展,使其产业结构具有较强刚性和较弱的创新能力,经济结构问题突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低下,以及城乡间和地区间扩大的发展差距,资源环境限制的不断加强都是其面临的问题.甘肃在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战略变革的历史机遇下,本地传统增长点支撑和拉动经济增长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更需要主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

2.1 通过改革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让要素从外部流进来,让产品流出去”,可以说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甘肃有10种矿产储量在全国排第一,有25种矿产排全国前五位,有49种矿产在全国前十位,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相比,资本的稀缺程度显而易见.在我国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民间储蓄不断增长,市场经济的资本过剩的常态下,甘肃应该积极吸引外部资本,并与自身的资源优势相结合,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和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资本的天性是趋利的,政府应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投资体制改革,为外部资本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降低资本在运转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一方面应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加强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线路的建设,构建一个多层次的交通格局,完善通信和金融服务,带动省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应该改善包括诚信环境、服务环境、及周围人文环境在内的软环境,取消阻碍企业发展的非正常规费,在不增加风险的情况下取消限制资本自由流动的行政审批,完善投资体制,构建政策洼地,让外部资本和人才顺利流入.

2.2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从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产业内迁、产业东移、和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产业双向转移,历次的产业转移说明其在发展弱势地区经济和平衡区域间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使不言而喻的.未来生产要素将在不同所有制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区域间产业多向互动,相互合作的特征愈加明显,以发达地区为主体的格局将极大被颠覆,加之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推动,甘肃应顺势而为,尽快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第一、提升承接能力,加大制造业发展力度.将先进技术和更优化的要素配置、要素质量融合在一起,提升甘肃对产业的承接能力,改进机器设备、增强工业实力,实现甘肃经济转型发展,不断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第二、保护生态环境,选择绿色新兴产业.中医药和核工业是甘肃已有的优势,加之近年来的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增强了电力外送能力,借此甘肃可以发展新能源、生物产业等绿色新兴产业.第三、借助产业转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甘肃应借助产业转移,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做强旅游文化,在提高旅游对文化承载力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

2.3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新常态经济是创新驱动的经济,“创新驱动发展”也是治国理念的核心思想之一,我们必须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转化能力放在核心位置.甘肃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投资驱动和承接产业转移为主导的后发优势战略,必须实施“后发优势”与“创新驱动”一体化融合的区域发展战略.第一、建设具有创新引导推动力的高效创新型政府.政府要充分鼓励企业和民众建设科技文化与创新文化,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文化软实力支持.第二、建立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体系,将创新驱动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思想和口号上.第三、建立科技创新园区与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评价机制.创新园区包括: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高科技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使空间上的集聚产生经济上的集聚效应.第四、建设高端人才集聚的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平台.要以建设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载体,用特殊政策和高价位的薪酬着力引进国内外的各类高端产业创新人才到甘肃就业,建设高端创新人才集聚的创新人才集聚平台.第五、以兰州—白银为中心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要形成在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业领域的空间集群.

2.4 加速城镇化进程

城市化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与东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发展缓慢的城市化水平和在区域层面上所形成的区域差距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速城市化发展,是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2013年甘肃的城镇化率为40.13%,而全国的城镇化率为53.73%,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3.6%,仅高于贵州和西藏,较低的城镇化质量和城镇化速度使得甘肃形成了区域上的“谷地”.甘肃应在“一路一带”战略背景下,统筹城乡规划,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及其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加紧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只有进城农民与其他市民拥有同等的权利和福利,使他们能够享受社会保障住房的权利,才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拉动内需和为城市发展提供稳定的劳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也实现了城乡人民共享改革红利,增进了人民福祉,促进了社会公平.

2.5 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加入了生态文明建设,说明在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对于保护生态的要求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甘肃省在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也刻不容缓,因此要规避东部地区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施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战略.绿色低碳循环不仅要实现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而且要在居民生活、贸易、农业、物流、城市规划等方面实现节能减排的基本要求,总体来说,这是一场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领域的全方位革命.第一、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和社会行动体系第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低碳高新产业群;第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培育低碳农业产业群;第四、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开发新能源;第五、通过金融杠杆,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企业的绿色低碳可循环发展,推动甘肃经济转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姚丽娟,常哲.低碳转型与甘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

(2)汪继年,陈增帅,王伟.甘肃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模式问题研究[J].发展,2014(03).

(3)李宝军,冯等田.甘肃省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路径研究[J].开发研究,2014(03).

(4)张慧莲,汪红驹.中国经济“新常态”[J].银行家,2014(06).

(5)齐建国.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5(01).

(6)张占斌,周跃辉.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若干问题的解析与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