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经济毕业正文

城市快速发展地域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分析

  • 投稿levi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895次
  • 评分4
  • 16
  • 0

雷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迅速,导致城市内部结构不合理。以辽宁省葫芦岛龙港区为研究对象,在大量事实数据基础上,分析了用地结构和布局现状,总结龙港区城乡用地存在的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龙港区 城乡用地 结构 布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交通拥堵,为改善交通条件,增加住房面积,势必增加城市建设用地,耕地面积将会进一步减少,致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人地矛盾,推动城市质量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结构决定功能,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能够保持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合理调整和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龙港区城市化率由2000 年的82.66%提高到2005 年的86.01%。建设用地扩张占用了大量耕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以及今后龙港区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龙港区城乡发展概况

龙港区是辽宁省葫芦岛市辖区,位于渤海北部海滨,辽东湾岸的一座半岛上。于秦皇岛、锦州港之间。2007 年全区总面积近138 平方千米,总人口22 万多。龙港区全区十个街道办事处,2005年全区总人口为17.33 万,人口密度1 257.64 人/km2。依托资源、区位优势以及国家对重工业的长期投资建设,龙港区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结构。依托港口,建设具有内贸和外贸、商业港和工业港、公用码头与货运码头、通用泊位与专用泊位、港口与临港经济相结合、水陆多式联运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港口。矿产采选业、能源工业等资源开发型产业构成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机械造船、建材等行业构成国民经济的主体结构。全区经济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形成了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特征。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等产业在全区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龙港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05 年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1 1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083 元。

二、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分析

(一)龙港区土地利用分析

1.土地利用结构分析。2005 年龙港区的行政辖区土地总面积为206 697.1 公顷,其中农用地68 121.5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2.96%。农用地中耕地43 375.8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0.99%;园地3 692.3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79%;林地8 923.8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32%;牧草地5 262.3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5%;其他农用地为6 867.3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32%。

2005 年龙港区建设用地88 454.8公顷,占区市土地总面积的42.79%。包括居民点和独立工矿、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系统面积结构比为: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最多,面积为84 943.2公顷,占区市土地总面积的41.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3 153.9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53%;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57.7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17%。

2005 年龙港区未利用地50 120.8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4.25%,其中未利用土地14 313.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92%;其他土地35 807.6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7.32%。

龙港区在城乡用地结构方面仍存在较大程度的不合理性,土地利用的程度偏低,土地利用率仅为75.7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在土地利用结构中比例最大,为41.1%,这种现象是由于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不甚发达所致。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水利设施用地仅为0.17%;未利用地所占比例较大,超过20%。说明龙港区土地利用率还有待提高。

2.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从全区土地利用分布状况来看,建设用地分布比较多,其中以北港街道、葫芦岛街道、玉皇街道和连湾街道分布面积较大,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7%以上。农用地主要分布在连湾街道、北港街道、玉皇街道和葫芦岛街道,其他几个街道分布比较平均。中北港街道未利用地比较多,说明北港街道的土地利用率还有待提高。

(二)龙港区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分析

1.城乡用地结构分析。2005 年龙港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2 862.21 公顷,其中城市用地2 032.87 公顷,占全区城乡建设用地的71.02%;建制镇用地229.5 公顷,占全区城乡建设用地的8.02%;农村居民点用地445.21 公顷,占全区城乡建设用地的15.55%;独立工矿用地154.63 公顷,占全区城乡建设用地的5.4%。其中城市用地所占比例最大,而建制镇和独立工矿所占比例小。

2.城乡用地结构的时间演变分析。龙港区城乡用地总体规模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从1997 年的2 579.7 公顷增加到2005 年的2 862.21 公顷,8 年增加了282.51 公顷,年均增长35.31 公顷,平均增长率为1.31%。从龙港区城乡用地结构来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点在城乡用地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从1997 年的19.75%降到2005 年的15.55%;城镇用地在城乡用地中所占比例上升,城镇用地的比例上升19.23 个百分点,从1997 年—2004 年独立工矿的比例上升1.72 个百分点,2005 年比2004 年独立工矿比例下降了16.76%。1997 年—2005 年龙港区城镇用地不断增加,从2 044.01 公顷增加到2 262.37 公顷,平均增长率为4.87%,相对于城乡总用地的平均增长率来说,增长速度比较快。

从1997 年—2005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了64.35 公顷,这说明龙港区的农村宅基地在逐渐减少。独立工矿用地从1997年—2005 年变化幅度较大。农村居民点的减少,城市的面积越来越大,这跟龙港区城市化的不断加快有关。从城市化水平看,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规律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将会向城镇迅速集聚,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

3.城乡用地空间分布状况。从龙港区各街道来看,城乡用地规模最大的是葫芦岛街道,其次是北港街、玉皇街道,三者占总城乡用地的47.44%,东街道、龙湾街道和望海寺街道的城乡用地面积相对较少,仅占15.72%。

从城乡用地结构看,龙港区城市用地主要分布在葫芦岛街道和北港街道,占全区用地总规模的23.14%,这两个街道本身是作为城区中心发展起来的,因此用地规模比较大,而东街道和龙湾街道城市用地较少,建制镇用地主要分布在北港街道。全区独立工矿用地分布比较平均,其中葫芦岛街道分布面积最大,西街道分布面积最小。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分布在北港街道、连湾街道、双龙街道。

三、城乡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效率低,结构不尽合理。全区耕地多,未利用土地多,林地少,土地利用效益低。全区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8.17%,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但耕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4.16%,大于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全市未利用地占了土地总面积的19.65%,土地利用效率低,土地利用程度还有待提高。

2.存量土地潜力大,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从农村居民点方面看,2005 年龙港区农村居民点面积为445.21 公顷,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83.61 m2/ 人,远高于国家规定的150 m2的人均建设用地上限。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应该加大对农村居民点的整理。

3.城乡用地的空间布局不尽合理。龙港区城乡用地的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干扰了城乡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比如沿海地区地势平坦,优质耕地多,但是沿海城镇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的用地需求也较大,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四、措施及建议

首先,统一城乡用地规划。现今中国人口增长慢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大对耕地占用严重失衡,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统一的用地规划,规划的约束力不够。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坚持统筹城乡用地规模,统一城乡用地规模。其次,加强城乡利用的节约、集约利用;节约集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加强利用现有建设用地。特别是整理农村居民点,以“合理规划、正确引导”为原则。规划好中心村的位置和规模,引导农民逐步向中心村集中,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利用土地的准入门槛,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再次,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益;打破为保护耕地而机械地限制建设用地的观点,应采用与城乡建设用地相结合的方针,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建立相互联系的城镇建设用地储备和农村耕地储备的“双储双控”机制,最终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后,完善“城乡挂钩政策”,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完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有效推进“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及中心村集中,基本农田向保护区集中”;将整理所得到的新增耕地面积等量置换到城镇建设区,为城镇和工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谈明洪,吕昌河.城市用地与扩展与耕地保护[J].自然资源学报,2005,(1):52~58.

[2]陈江龙,曲福田,等.发达地区土地地利结构变化预测———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4):317~321.

[3]龙港区统计局.龙港区统计年鉴(1997—2005)[K].

[4]朱传民,程久苗,等.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研究———以安徽宣城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6).

[5]赵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问题再探讨[J].农业经济,2008,(5):56~57.

[6]蔡云鹏,刘健.关于建立城乡用地管理新机制的探讨———论“双储积控”[J].中国土地科学,2000,(5):23~24.

[7]张宇,欧名豪,等.钩,该怎么挂———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的思考[J].中国土地,2006,(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