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经济毕业正文

科技型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

  • 投稿马力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1027次
  • 评分4
  • 18
  • 0

文/徐京平 张荣刚

【摘要】科技型虚拟企业作为互联网经济的新型企业形式,在最大化地利用外部资源、迅速响应市场机遇进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因其临时性、动态性等不规则禀赋,其管理模式有别于传统企业。本文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在厘清科技型虚拟企业内涵的基础上,对其管理模式、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统合梳理和分析,认为开放式的价值链管理是科技型虚拟企业统合分立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有效管理模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科技型虚拟企业;自组织;价值链

【基金项目】本文受陕西省软科学重点项目“促进陕西省科技型企业上市研究”(2011KRZ07) 资助以及陕西省重点学科国民经济学资助。

【作者简介】徐京平,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投融资管理;张荣刚,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公司投融资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创新式发展,面对超出企业自身资源禀赋的市场机遇,如何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为目标消费群体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成为企业在动态、快速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虚拟企业正是基于传统企业组织大规模、大批量、单线程的生产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环境的困境而产生的。尤其是科技型虚拟企业具有轻资产、重技术的属性,其自身核心能力比较单一,集约化程度较高,以价值链模式组成动态联盟,可以突破自有资源限制,降低技术研发成本,同时可以推动科技型企业跨越科斯边界,实现阶段式、节点型规模扩张。虚拟企业尤其是科技型虚拟企业的组织、运营乃至管理模式与传统企业有本质区别,为实现其资源的有效统合,实现共有价值的再造、增值,研究其差异性的运管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技型虚拟企业的内涵

虚拟企业的组织模式不同于传统企业组织,其组建过程、运营管理模式、生命周期和组织结构都有其特殊性。而科技型虚拟企业是虚拟企业的特殊类型,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企业组织模式,其概念尚没有统一的定论。笔者认为,科技型虚拟企业是两个以上的科技型企业,基于自身的核心能力,以合作共赢为理念,为了快速响应市场机遇而组建的最大化利用各方资源的临时性法人组织。

科技型虚拟企业用信息流连接整条生产价值链建立动态联盟,参加合作的企业通过各自核心能力的组合突破了自有资源的限制,整个虚拟企业组织以网络为依托,充分发挥了协同工作和优势互补的作用,同时采用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避免了传统“金字塔”组织信息传递的延迟、失真和扭曲。相较于普通的虚拟企业,科技型虚拟企业多为技术含量高的科技企业,其核心能力更多的是技术研发和创新,故知识管理和价值管理是其组织管理的重点。科技型虚拟企业的成员可以是科技型企业,也可以引入金融机构,形成科技与金融的互促共赢。基于科技研发的属性,科技型虚拟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资金管理风险较高,各成员间的组织文化以及利益分配冲突的不确定性较大。不同于传统的刚性组织结构以及一般实体企业的虚拟组织,科技型虚拟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具有扁平化、界限模糊、自组织、自学习等特征。

二、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科技型虚拟企业的演化过程

(一) 科技型虚拟企业的自组织演化动力

1.合作与竞争驱动。合作与竞争是科技型虚拟企业自组织演化的动力来源,其作用程度决定着系统的有序性和稳定性。合作驱动主要源于单一的科技型企业技术的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无法快速响应系统化、差异化的新型市场机遇;而通过共同的价值链,各成员企业之间可以在技术、营销等资源层面形成互补,在价值创造层面形成新的核心能力以及价值增值能力。竞争源于各成员核心能力差异所引致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的不对称,在虚拟企业内部出现随机的涨落现象,从而推动系统自组织演化进程。

2.负熵增加驱动。基于科技型虚拟企业的系统复杂性,内部各成员间是非线性竞合关系。由于非线性结构对平衡态的远离,其熵变是动态随机的,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或是不变。由于内部开放和自我创新所带来的冲击,系统必然出现随机涨落现象,而要抵消系统的熵增,维持虚拟企业的耗散结构,就必然要求系统从外部吸收足够的外部冲击形成负熵。科技型虚拟企业的自组织演化本质上是负熵的吸收、转化和利用过程,通过负熵的增加推动科技型虚拟企业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演化。

3.随机涨落驱动。科技型虚拟企业在演化过程中,市场需求、价格、原材料以及其他竞争者的供给等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形成科技型虚拟企业在自组织过程中的随机涨落,这种系统性、动态化的涨落可以通过要素间的非线性耦合机制加以放大,形成正向或者负向的扩展性涨落,从而通过竞争与协同作用推动系统的有序演化。

4.非线性作用驱动。在科技型虚拟企业之中,各成员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自组织的内在诱因和动力学条件。由于科技型虚拟企业各成员之间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核心能力,其系统内部和外部的非线性作用导致各成员间的竞争和协同,共同构成整体行为并反作用于合作伙伴的个体行为,基于共同价值追求对个体行为偏离的自我调整作用于整个系统,进而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达到合作共赢的结果。

(二) 科技型虚拟企业自组织演化过程

1.初创期。科技型虚拟企业的发起者,基于自身核心能力以及市场机遇的把握,在多元评估的基础上,多方寻求合作者,此时系统处于单头无序状态。随着企业基于共同价值追求和能力评估进行双向选择,进而形成一系列的运行规范和约束条件,此时系统完成了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变。

2.成长成熟期。科技型虚拟企业组建完成后,进入运营阶段的成长成熟期。该阶段主要是根据相关契约,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价值创造为目标进行资源整合,在结构上进行协调或者重组,并对过程、环节进行及时反馈以保证临时性的科技型虚拟企业正常运行。该阶段以价值链为导向,相应的约束颗粒度较密集,成员企业之间的自由度较小,企业由组建之初的低级有序逐步向高级有序演化。并且随着合作的深入,各种资源的契合度和耦合性越来越好,自由度越来越低,有序的高级化程度则越来越高。

3.衰退消亡期。科技型虚拟企业的衰退消亡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基于合作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二是由于资源抵触等原因,合作无法继续进行,从而导致虚拟企业终止。终止阶段主要包括终止识别、利益分配、风险分散以及契约接触等环节。在该阶段,企业的自由度越来越大,基于自身资源禀赋的个性诉求越来越凸显,直至目标任务完成,虚拟企业可能直接恢复为独立个体,或者基于规模化、专业化考虑重组为资源交叉共享的新个体。

三、科技型虚拟企业的组建管理模式

(一) 科技型虚拟企业自组织组建过程科技型虚拟企业的组建是由他组织向自组织的转换过程。一方面,发起者根据市场机遇进行目标确立、伙伴选择等程序,属于第三方的他组织;而另一方面,在虚拟企业组建之后,各成员基于共同目标统合相关资源会自发地促使系统向有序状态转变,属于自组织过程。

1.制定战略目标。科技型虚拟企业组建的首要任务是统合资源集中集体智慧,在分析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以抓住市场机遇、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确定合作伙伴的核心能力和集成后虚拟企业的核心能力,并根据共有禀赋制定临时性战略,同时将战略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到每一个成员和流程环节中去。

2.选择合作伙伴。科技型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基于技术研发和创新而来的,因此只在某一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领先优势,而市场需求的满足是系统性的,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才能实现价值创造,通过合作伙伴的统合借助外力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形成新的核心能力。

3.确定合作协议。在科技型虚拟企业的新型模式下,成员企业作为独立个体具有较高的自由度,而要将其整合,实现有序运行,则必须依靠契约。通过契约的控制和信号传导,使各成员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下,完成基于市场机遇的目标任务。同时契约也对自组织的规范运行加以引导,实现由他组织向自组织的有序过渡。

(二) 科技型虚拟企业核心能力的集成

科技型虚拟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外部促动和内生激励双向并发的。就外部而言,其核心能力是在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外部推动下通过知识集成、技术集成、组织集成而形成的具有“1+1>2”效果的核心能力。而就内部而言,科技型虚拟企业将不同的知识链、资金链相互耦合渗透到供应链的各环节中,以价值创造为目标构建多重链条网络,最终集成为虚拟企业的核心能力。其各层面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的协同关联,而这种关联机制构成了科技型虚拟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结构和功能,主要体现为基于多重链的战略集成、技术集成、知识集成和组织集成,其中战略集成是引导,技术集成是基础,知识集成是保证,而组织集成是关键(图1)。

四、科技型虚拟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

(一) 科技型虚拟企业的伙伴关系管理

有效的科技型虚拟企业伙伴关系管理模式是保证系统运作成功的关键,对合作伙伴的行为予以有效的协调、约束与激励,是整个系统自组织运行的逻辑前提。科技型虚拟企业是基于共同价值追求而组成的临时性联盟,其合作伙伴之间具有动态性、复杂性、集成性、互补性、共赢性等特征。而如何使成员之间能够有效协同,形成共享信息、共享知识、共同获利、共担风险的协同机制,是科技型虚拟企业伙伴关系管理的重要内容。

1.合作信任机制。科技型虚拟企业成员之间都有各自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成果,为实现独有技术的有限共享,同时又保持技术的专有性,防止合作伙伴之间搭便车、道德风险以及机会主义行为,应该在契约框架下建立合作信任机制,以契约来规范合作者间的行为,协调成员间的利益冲突,并尽量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

2.信誉机制。信誉机制是科技型虚拟企业成员间维持合作信任关系,实现共同价值创造的有效路径。对于企业而言,信誉具有长期的可变现能力,并且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正向激励和负向阻滞作用。企业信誉的传递具有非线性、波段性以及增幅性,长期稳定的正向信誉作为信号在市场中传播,使企业在把握市场机遇、寻求商业合作以及涉及支付中的信用变现等层面具有比较成本优势。而负向的信誉则明显会造成企业搜求成本、谈判成本以及合作成本的增加。尤其对轻实体资产重无形资产的科技型虚拟企业而言,信誉更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3.激励约束机制。科技型虚拟企业的良性运转,既需要硬性约束来予以规范,同时还需要正向激励机制来提升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约束的相容和有效统合,才能使科技型虚拟企业成员间产生1+1>2的效果,因此引入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合作伙伴通过资源整合达到各方价值的最大化尤为必要。在有效的激励约束下,围绕共同目标积极努力地工作是多方共赢的有效机制。

4.利益与风险配给机制。科技型虚拟企业的成员由于其核心能力、资源禀赋、工作职能以及投入资源不同,所得利益与所担风险的配给也不同。就利益配给而言,科技型虚拟企业把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收益,依据一定的规则在各合作伙伴间进行分配,其不仅包括利润的分配,还包括在临时联盟中所产生的诸如专利权、技术诀窍、商标、营销渠道以及顾客忠诚度等无形资产的分配。因此科技型虚拟企业在进行利益分配时,应遵循多赢规则以及促进伙伴收益公平分配的激励机制、利益分配和风险投资与总投资匹配的原则。

科技型虚拟企业风险分担主要包括可预见风险和不可预见风险。可预见风险是指在组建过程中可以预测的风险,通过契约来固化其分担机制;而不可预测的风险指的是由于突变因素导致的不可控风险,对于此种风险其配给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按承担能力配给风险。科技型虚拟企业在组建运营时,各方投入资源的属性和规模是不同的,故其核心能力乃至基于此所形成的话语权和利益分配权重都有所不同。因此,为了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应按照其投入资源的属性和权重所形成的承担能力来配置风险,其风险承担量越大,其收益也会越大。其次,按风险控制能力分担风险。在科技型虚拟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合作伙伴对风险的控制能力是不同的,应让风险控制能力大的伙伴承担一定的风险,这样有利于在合作中控制风险,减少风险损失。再次,风险与责任挂钩。根据合作伙伴在合作中承担的责任大小,来确定承担的风险的大小,这样有利于其积极主动地控制、规避风险,使高技术虚拟企业面临的整体风险减少。相应地,利益分配应充分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采取一定的方式予以补偿。

(二) 科技型虚拟企业的协同管理机制

1.知识链协同机制。科技型虚拟企业由于其产业属性的非物质化,致使其固定资产占比极低,而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在核心能力中权重极大。知识链作为这种无形资产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协同机制关乎整个虚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造和提升。在知识形成阶段的协同主要是企业基于自身资源与市场需求的比对,发现知识缺口,并有针对性地寻找合作伙伴弥合知识缺口,打造无缺知识链并使之与各方协同发展。

在知识整合阶段,其知识链的协同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明晰界定原有知识和新知识的边界,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做好知识转移和重组过程中的再生和整合。而在知识创新阶段,则是注重原有知识的承继和转化,既要区分原有知识的归属,更要明确创新知识的权益分配(图2)。

2.资金链协同机制。高技术虚拟企业资金链的协同过程,就是对资金筹集、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协调控制。首先是资金筹集的协同。主要完成资金的来源与资金投入的方式、数量的协同及合作伙伴的投资者与非合作伙伴投资者的协同等,这些都必须根据每次合作的目标,采取不同的协同模式。其次是资金运用的协同。按照契约的有关规定,协调好相互间的关系,当出现冲突时,积极采取沟通、协商等方式,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证资金运作的有序进行。再次是资金分配的协同。通常是根据契约的有关规定,按“谁使用谁偿还”的原则,偿还所有贷款,同时还要协调偿还贷款与利益分配之间的关系及利益分配比例关系等。

科技型虚拟企业的资金链协同,其实就是针对投融资过程的协调统合,其必要条件是核心能力为正,系统的负熵增加,进而形成资金链整体的正向合力。在资金链的协同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一是融资协同,即对资金来源、渠道、规模、性质等因素的协同,以及内部合作者资金协同和外部投资者的资金协同;二是投资协同,以资金效率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为原则,对资金投放的标的、渠道、环节、预期收益率等因素进行协同,并在合作中就资金投放和收益的权属形成一致性的统合;三是资金收益分配的协同,按照谁使用谁偿还的原则,偿还所有贷款,同时协调偿还贷款与利益分配之间的关系及利益分配比例关系等。

五、科技型虚拟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模式

科技型虚拟企业利用开放式平台引入外界互补者对现有技术和资源进行补充统合进而促进技术集成创新,这是开放式平台的既有优势,同时也是其隐性不足之处。对于基于开放式平台构建的虚拟企业,尽管合作伙伴或者临时联盟成员之间有共同的价值诉求,但是不同的组织架构、研发模式乃至资源禀赋的差异,都对科技型虚拟企业成员间的有效耦合提出了挑战。本文从科技型虚拟企业的核心属性——共同价值出发,构建了基于开放式平台的价值链管理模型(图3)。

核心企业基于自身资源与市场机遇契合的分析,通过开放式平台将有互补效应的专业化单位和单元化企业进行统合,并以各方授权、参股或者控股的模式构建具有新型核心能力的科技型虚拟企业。新设的临时组织——科技型虚拟企业具有共同的价值诉求。而基于价值链的管理模型可以有效求同存异,降低由于各成员企业资源禀赋差异化带来的合作过程中的摩擦成本,并尽可能地使各自的资源属性向价值链靠拢,从而达到统合资源和价值创造的目的。

基于价值链的投入环节,可以通过开放平台寻找知识供应商、创投等第三方参与者甚至竞争对手,既可以引入多方参与者降低风险,同时又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其过程环节与波特的价值链类似,主要包括科技型虚拟企业组建后的研发、运营和市场营销等。其中的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在形式上是无边界的,同时其运营管理也不同于传统企业的流程固化式管理,而是以契约为规范,以价值为统合的相对松散式管理;而价值链中的产出不同于传统企业的实体商品产出,其科技型企业属性决定了虚拟企业是统合各方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服务创新,最终产出是以迭代思维快速响应市场机遇、契合顾客体验、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类技术或者服务产品。

基于价值链的科技型虚拟企业管理模式,将分散互补的资源以共同的价值诉求和环节链条加以统合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这种价值链模式有利于从单项价值活动中获取差别化优势,有别于传统企业将战略重心放在生产和销售等基本活动上,价值链模式更容易在技术创新和其他辅助环节如附加值提升、顾客合作管理上培育核心能力获取优势,例如通过开放式平台寻找优质的合作者、获取知识供应商的专利使用权以及利用各自的顾客群进行高效营销宣传等。

价值链模式还有利于从价值链总体流程获取差别化优势。由于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型企业的资源同质性不断延伸,虚拟企业的价值链以市场机遇和顾客满意为基准,统合孤立化资源寻求差异化优势,以共同价值创造为目标对价值链进行分解和整合,搜寻具有比较优势的链条,将所有成员的比较优势环节统合为新型价值链,这种价值链是整体流程化的价值塑造,具有自组织性和动态更新性,有利于科技型虚拟企业长期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保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梅强,傅金辉. 高技术服务业开放式创新的价值链模型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4).

[2] 翟丽丽.高技术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4,(2).

[3] 邢红艳.虚拟企业的形成动因解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3, (4).

[4] 高闯,陈彦亮.虚拟企业的信任关系治理机制——基于演化博弈论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

[5] 汤勇力,胡欣悦.基于动态任务价值链的虚拟企业组织体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

[6] 成桂芳,宁宣熙. 虚拟企业知识协作自组织过程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4).

[7] 尹美群,胡国柳. 虚拟企业、虚拟价值链及其与价值链的逻辑关系[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8] 徐金发,程大涛. 虚拟企业的模型构建及价值链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

(责任编辑: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