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经济毕业正文

淄博市经济园区转型升级研究

  • 投稿Arth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210次
  • 评分4
  • 51
  • 0

文/王颜红

王友军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淄博市各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自身建设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拥有了一大批在国内及山东省内占有重要位置的企业和产品,但离园区转型升级的要求还有很多差距,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园区的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面临资源约束、管理体制滞后等,加快园区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经济园区;转型升级

【作者简介】王颜红,中共淄博市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王友军,中共淄博市委党校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园区经济是指一个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要求,通过行政和市场等多种手段,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使之成为功能布局优化、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企业集聚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淄博市各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自身建设及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拥有了一大批在国内及山东省内占有重要位置的企业和产品,但离园区转型升级的要求还有很多差距,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加快经济园区转型升级,对于淄博市转方式调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主导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培育经济发展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一、淄博市经济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淄博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0家,辖区面积465.64平方公里(不含淄博经济开发区),其中,已开发面积186.73 平方公里,工业用地83.95 平方公里。

(一) 从经济指标看,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淄博市9个经济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 1245亿元,占全市的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27亿元,同比增长12%;利税总额117.6 亿元,同比增长31%;进出口额46.2 亿美元,同比增长14%。

(二) 从产业发展看,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高新区建立了“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先进陶瓷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功能玻璃特色产业基地”;拥有国家级研究中心12 家,院士工作站20 家,省级研发中心72 家;总投资80 多亿元,按照专业化划分孵化器、加速器国际化运作模式规划建设的先进陶瓷、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6大特色产业创新园已初具规模;高标准建设的中国功能玻璃、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先进陶瓷、现代医药、先进装备制造5大产业示范基地和铝加工、钛合金和不锈钢3 个有色金属新材料板块基本形成;新材料、现代医药、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高技术服务业6大特色产业创新集群加速壮大。

(三) 从项目投资看,项目建设加快进行

截止到2013年,9个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4 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64亿美元。淄川开发区正大电源年产100万只动力电池项目、山东科恒LED基片级高纯度氧化铝扩产项目、山东国岳新上PDC石油钻头项目,高青开发区投资30 亿元的磁谷风电设备总装基地项目,桓台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离子膜产业化项目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拉动作用强、地区贡献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建设,园区发展后劲和潜力明显增强。

二、淄博市经济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园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园区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问题,已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许多园区还沿袭着以投入扩张为主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增长方式,不仅使淄博市的土地、能源、环境等资源不堪重负,还使得园区经济产出效益较低,园区的综合效益不高。同时,园区的传统政策优势、土地优势早已弱化,要素驱动的不可持续性开始显现。现有的产业大量处于产业链的低附加值端,低端产业集群的驱动作用也开始弱化。园区的社会职能相对缺失、城市功能相对不足,也成为制约淄博市园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园区经济急需寻求新的动力和模式。各类园区作为国家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通过转型升级改变现有粗放的增长方式,提高园区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

(二) 园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随着园区产业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对园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正在不断增强,这就使得淄博市很多过度依赖政策优势和要素投入发展的园区面临发展的瓶颈。园区经济的发展不能长期建立在基于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之上,必须以动态的技术变迁和产业升级为基础。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低成本”战略发展优势减弱,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和园区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拉动园区发展转型升级的又一个重要动力。科技创新引领园区转型升级可以分为外源型和内源型两种模式。外源型主要是指通过招商引资直接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和项目进驻,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进而形成产业规模和集群效应,通过消化引进吸收再创新,推动产业实现转型和升级。内源型主要是指通过不断技术引进、吸收、改造、消化和突破创新,大力引进和培养创新型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增强龙头骨干企业的科技核心竞争力,用可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带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 园区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

当前,淄博市很多园区的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约束,主要原因是园区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对资源要素的投入形成了过度依赖,而无论是资源的供给还是环境的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一方面,淄博市大部分园区还处于要素驱动的发展阶段,园区产业的发展对土地、能源、交通等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另一方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及扩建,园区及其周边资源的承载力已至极限,限制了园区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源的总量供给不足和区域分配的不均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资源能源总量是不断减少的,未来将严重地制约和影响包括园区在内的区域经济发展。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投入的依赖,减轻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园区经济下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 园区管理体制滞后

目前,淄博市经济园区大致有四种管理模式:一是“区管镇(街道) ”模式。该模式将开发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下辖镇办,镇办负责辖区内社会事务管理。淄川、高青、沂源主要采用这种模式。二是“区镇合一”模式。该模式将开发区和镇办的管理机构合并,机构按行政区管理机构设置,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桓台、临淄、博山主要采用这种模式。三是轻型结构模式。开发区管委会仅承担管理职能,无下辖镇办。该模式在征地、项目落地等方面比较被动,发展要素受到制约。张店采用的是这种模式。四是产业园区模式。即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区体制,园区主要由企业来规划、开发和管理。桓台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区采用这种模式。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经济园区的快速发展,管理体制明显滞后。经济园区转型发展,必须解决园区的管理体制问题。

三、淄博市经济园区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 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园区增长方式

转变园区经济增长方式是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以数量扩张为主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增长方式不但不可持续,而且对社会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支撑和引领转型升级的新的重大增长极,积极有效地引导其做大做强,是园区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和重要着力点。

1.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围绕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在对淄博市资源基础、产业结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阶段成果开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全力抓好落实,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的快速发展。

2.加快培植创新成长产业链。培植创新成长链条是园区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2013年,立足比较优势,淄博市选出了包括先进陶瓷、稀土材料、环保催化剂、新能源汽车在内的首批20条高新技术创新产业链,要以此为依托,逐条做好技术和市场研究,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培植优势产业集群,力争打造一批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3.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突出抓好总投资630 亿元的107 个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总投资192.7 亿元的41 项国家和省、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全力做好保障工作,使这些项目在园区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领带动作用。

(二) 加大科技投入,引领园区自主创新

创新是转型发展最强大最持久的驱动力,要想实现经济园区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1.加快推进创新中试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加强生物制药、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吸引海内外相对成熟的领先科技成果来淄博中试和就地产业化,不断提高创新水平。

2.抓住机遇大力引进先进装备、技术和人才。把招商引智、招商引技放到与招商引资同样重要的位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的尖端,舍得花大价钱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人才,快速提升淄博市经济园区的创新人才队伍素质。

3.引导园区内企业积极培育发展科技研发机构。大力实施园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鼓励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加强与一流研发机构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切实提高经济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 发展绿色经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

破解园区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是园区转型升级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园区发展规律的角度看,园区发展的初级阶段往往采取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园区将突破要素驱动发展,向集群驱动、创新驱动、环境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

1.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意识。淄博市作为一个依托资源开发兴起的老工业城市,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等污染物排放量很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压力依然较大。我们需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的命门意识,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加快淄博园区经济转型升级。2.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认真履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总量确认等制度,对未进入园区集中建设的项目、环境敏感区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项目、园区配套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项目、没有总量指标来源或不能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的项目、违反行业准入条件的项目等一律不予审批。

3.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引进。以环境保护工作激发环保产业市场,激发绿色经济,加快新技术研发推进,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研究出台环保科技研发、引进、推广管理办法,具体指导各项工作。加大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建立健全环保人才库。加大VOCS污染防治、除尘、脱硫、脱硝、扬尘治理、在线监测等科技重大瓶颈问题的攻关力度。加强宣传,积极推广,切实发挥高科技在环保治理中的显著作用,努力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切实破解园区经济的资源环境约束。

(四) 完善服务功能,理顺园区管理体制

园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部分,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一直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园区与非园区之间的政策差异日益缩小,园区传统的政策优势日渐弱化,这也使园区发展丧失了一种重要的助推力量。因此应突破政策、体制、机制束缚的要求,使园区重新获得政策、体制、机制的优势,使园区重新成为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的先导区和示范区,这对于助推园区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强化园区职能职责。借鉴外地产业园区管理模式,结合本地实际,园区在建设初期可采取准政府的管委会体制,即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相对独立,其主要职能是园区的经济开发、规划和管理,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完善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及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等行政管理和企业化运作的职能,而园区的征地拆迁等社会事务主要交付园区所在乡镇执行,这样有利于园区管理机构集中精力加快产业发展;发展到一定规模,侧重于招商引资、人才的引进与劳动力的培训、劳工管理及仓储运输等;建设成型后,则由管理转向服务,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加强科研培训力度,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使园区得到可持续发展。

2.落实行政管理权限,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从对先进地区考察情况看,发展比较快的经济园区一般都实行“ 区镇合一” 或“ 区管镇(街道) ”模式。这两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开发区责、权、利统一,园区、镇(街道) 职责明确,职能不再交叉。乡镇(街道) 承担了辖区内行政职能,开发区能够把主要精力用于整体规划、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因此淄博市对于辖区内镇办较多的经济园区也可推行“区管镇(街道) ”模式,对只有一个镇办的开放区实行“区镇合一”模式,并赋予省级经济开发区全部管理权限。

3.健全配套制度,实现园区协调运行。一是建立财税扶持机制。处于开发初期的园区,正值大投入大开发的高峰期,当前园区又无可支配收入,所以对园区实行财税扶持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待园区产业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可在园区设立一级财政,同时,授权园区开发公司储备一定量的土地,整合可抵押资产,从事投融资及资产经营活动,增强园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建立投资项目准入指标评价体系。坚持重大项目集体论证制,组织专家科学筛选,对项目的用地规模、投资强度、发展前景、环保节能、完成期限、税收回报期限等主要指标进行严格审查,提高招商引资成效;项目入驻后,建立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和督察评比制,通过明确项目联系领导、项目牵头单位、项目业主三方的职责任务,通过定期不定期的督察评比,实行奖优罚劣,责任追究,狠抓跟踪落实。三是增强园区对企业的管理职能。不仅要强化园区管理机构对企业的服务管理职能,而且要明确企业的职责义务,以确保园区的协调运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董延涌.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经济园区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商贸,2012,(28).

[2]张玉枚.促进开发园区转型升级的研究——以镇江经济开发区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3,(33).

[3]刘杰. 潍坊市园区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 山东纺织经济,2012,(11).

(责任编辑: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