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坤 张再生 谌涛
【摘要】国内一些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模式初显,但多数循环经济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资源综合利用率不足,应积极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探索更加积极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推进资源节约和生态友好型社会建设。河北省迁安市是典型的钢铁资源城市,本文以该市的循环经济发展为例进行探索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循环经济;工业;发展模式;资源型城市;迁安市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 年度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北省工业聚集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3454211D。
【作者简介】郭坤,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迁安市西部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张再生,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资源管理;谌涛,迁安市西部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企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
20世纪末以来,我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环境承载能力不断下降。以“铁迁安”著称的河北省迁安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发、钢铁冶金、焦化等产业,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以“三高”为特点的经济增长特征,使未来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资源日益匮乏,环境污染加重,政策制约、市场障碍增多等等问题摆在面前,如何突破上述障碍和瓶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途径,从而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降低对环境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绿色、循环、低碳已然成为发展方式变革的方向。
一、迁安市工业体系及循环经济现状
迁安市因铁资源丰富全国著称,素称“铁迁安”, 已经探明的铁矿石储量达27.2亿吨。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矿山陆续大规模开采,铁精粉产量逐年增长,连续14年居全国县级单位产量首位。迁安市经济因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而迅速扩张,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05.1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616.7亿元,全部财政收入76.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居民收入等重要经济指标在河北省县域城市中连续10年居首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 评比中位次不断前移,居第23位。
迁安市工业体系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为基础,重工业特别是钢铁产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已经构建以钢铁及其下游行业形成的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产业链条,形成采选—钢铁—焦化—煤化工—建材等相关行业协调发展的循环产业链条。
1.钢铁产业。2013 年全市生铁产量3987 万吨,粗钢3935万吨,钢材2590万吨。主要产品有带钢、高速线材、热轧卷板、合金钢和坯冷轧硅钢等。首钢迁钢公司120万吨冷轧硅钢项目将成为全国规模较大的硅钢生产线,工艺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地方民营企业九江线材公司拥有亚洲单体线材规模最大的高速线材生产线。
2.煤化工业。依托钢铁产业的发展,为钢铁配套的焦化产业在生产焦炭的基础上,产业链逐步向下游煤化工工业方向延伸。围绕中化煤化工、蓝海焦化、宝利源焦化、宏奥焦化等4家焦化企业炼焦副产品资源化,建设了旺百欣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实现了焦化—煤化工的产业链条延伸;建设了润安玻璃、明晶玻璃、耀华超白压花玻璃等项目,实现了焦炉煤气的企业间循环再利用。
3.装备制造业。依托精品钢铁产业的发展,一批服务钢铁生产的设备检修制造企业和以钢铁为原料的矿山装备制造企业迅速崛起,正在逐步成为全市重点延伸发展的产业链条之一。
4.环保建材产业。围绕资源的循环利用,充分利用钢铁冶炼废渣,已建立了首钢迁钢公司水渣处理、钢渣处理、九江公司水渣磨细粉、迁源达钢渣处理等一批工业固体废弃物再利用的环保建材生产项目。
5.现代服务业。依托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进行钢铁原材料集中采购和钢铁产品仓储深加工与配送,为全市建设提供坚实的物流体系保障。钢铁企业的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生产工艺及工业装备水平稳步提升,能源环保设施建设投入加强, 在企业内部基本形成了转炉高炉煤气、LNG、余热余压发电、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在循环经济技术方面,推广了钢渣综合利用、新型节能建材、TRT发电等节能减排技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污染物指标逐年下降,2010年万元增加值能耗标准煤4.6吨,二氧化硫排放量5.98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91万吨。2006~2010年期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总量减排1.59万吨,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0.34万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迁安市被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实验区”,获得“河北省环保模范城”等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层次有待提高。全市的钢铁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如铁精粉、生铁、粗钢、钢坯、钢带、线材等,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少。钢铁企业中仅首钢迁钢公司能够生产管线钢、专用板钢、高强钢、电工钢、耐候钢等高端钢铁产品,其他行业也大多数是中低档产品,高端产品少,尤其是缺乏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消费工业品。大中型骨干企业多位于所属产业链的上游,而与之相适应的中下游产业规模小、竞争能力弱,造成了产业链较短。因此,工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依然较大,面临的淘汰落后产能与产业升级任务重。
2.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提升。钢铁企业中,首钢迁钢公司主体工装设备由国外引进,整体装备比较精良;生产技术集成了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的先进工艺技术,成为国内第一家封闭式全过程自动化炼钢企业。与此相比,其他钢铁企业虽然高炉、转炉等主体设备达到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规定的下限标准,但在先进技术引进、技术研发创新上仍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竞争力偏弱。因此钢铁冶金业整体生产工艺装备技术水平提升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产业链条有待完善。目前已初步形成钢铁产业链,但作为骨干企业的钢铁企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而与之相适应的下游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小、竞争能力弱,使得其产业的优势难以发挥出来。同时作为钢铁行业上游的焦化企业多以配套钢铁企业为主,对于自身产出的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深加工程度不高,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低。
4.循环经济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钢铁、焦化等主导产业企业内部应用成熟生产和节能技术,已形成废气、固体废弃物、废水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内部小循环。但以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为主导的钢铁—环保建材产业的产业链条延伸相对薄弱;以钢铁产品链延伸为基础的钢铁—装备制造产业纵深发展相对落后,产业规模较小,距离构建多产业密切关联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仍有较大差距。此外,尚未建成完善的资源管理体系,对于循环经济相关资源信息大多仅停留在单个企业内部利用,全市整体资源利用情况统计不完善,从而企业间的资源循环利用不充分。环保方面由于缺乏全域内统一的对废物料协调管理平台,使得产业链中从事高炉渣、钢渣等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环保建材企业原材料的采购和再利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5.生态恢复难度大。在长期的发展中,市域经济对资源的依赖性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大,一些采矿坑和尾矿石的堆积都成为今天发展循环经济的绊脚石。实现废弃物循环化再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迁安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发展循环经济,要牢牢把握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环节,构建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链条,进一步延伸产品链条、能源链条、材料链条。首先是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努力降低消耗、加强对各类废物循环利用。其次,加快培育具有循环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强循环型工业基础设施功能,促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同时,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体系、法律制度等。
1.构建产业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尽可能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多产业相互关联、相互共生的循环经济网络体系。以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通过产业链条延伸,建立精品钢铁、精细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等主导产业间联动循环发展模式。首先是钢铁产业链,要实现钢铁产品精细化、错位化、定向化以及系列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此基础上,延伸钢铁产业链条,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以发展工程机械、起重设备、矿山机械、建筑及金属制品等耗钢产业为重点。其次,推动钢铁相关产业链。例如高炉转炉煤气、固体废物等副产品资源综合利用,余热余压发电、推进钢铁产业与电力、建材等产业链条的衔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引进先进采选技术,聚焦尾矿砂循环利用,积极拓展其作为原材料,在新型墙体砖、水泥、耐火材料、井下填充材料等产业,实现进一步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煤化工产业链,重点向精细化工产品提升。加强煤焦化的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煤焦油深加工、合成氨深加工、甲醇及衍生物三大产业链构建;建材综合利用产业链,积极探索与电力、焦化、钢铁等行业工业固废利用新技术引进和应用,发展特种水泥、微晶玻璃、新型墙材等新型建材,把建材业建设成为资源综合利用的环保产业。未来循环经济产业共生网络如图1所示。
2.提高产业链内部自循环水平。推进高新技术在精品钢铁、焦化等传统产业中应用,完善企业内部小循环,延伸企业自身产业链条,提高资源节约利用能力和水平。除了积极开展矿渣微粉、高炉水渣的资源化处理,实现固废的零排放外,加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其他资源或原料的利用,逐步实现或完善其内部循环。例如,烧结除尘灰回收作为烧结配料,焦化产生的“三废”在企业内部进行统一处理,炼铁厂生产的各种除尘灰、含铁泥、氧化铁皮等继续作为烧结原料等。焦炉煤气燃烧产生的废气中有大量的热量,焦炉烟气余热回收项目将会对这些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降低生产总成本。
3.以新技术为引领,强化节能降耗。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大力推进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例如: 提高水的循环再利用、煤气再利用、冶炼废渣处理及利用、余热发电等再利用技术,实现工业生产能源节约、用水节约、用材节约,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主要用能产业与产品单位能耗、水耗下降;废水再利用,重点抓好推进钢铁、焦化、建材等行业用水大户实现中水回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创建一批废水“零排放”企业。
四、政策建议
1.以经济园区模式推进生态循环系统建设。进一步强化工业集约用地,引导工业发展向园区集聚,提高工业项目建设容积率和投资强度要求,实现土地使用效率提升。统筹公共财政资金,集中建设给排水、热网、通讯网、燃气网和电网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集中供热中心、污染物处理中心、三废集中处理中心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等,实现园区内企业之间三态物质的内部流通,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同时,加快园区对外交通网路建设,进一步拓展园区的外联通道,构建园区产品对外运输网络。2.推进循环经济管理的组织机制建设。循环经济是综合性系统工程,只有加强统一领导、规划和协调,才能实现机制、体制、政策的衔接,从而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全面的发展。针对每个行业提出具体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要求,加强新上项目市场准入。新建项目要进行严格的清洁生产环保论证。要注重清洁生产的监督和考核,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企业提出严格的整改方案和处罚措施。对相关管理部门的考核加强环境监管的责任,提出管理部门环境监管的考核评价措施。
3.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搭建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为企业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支持;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平台,储备和培养各类技术人才,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建立公共统计和信息平台,为资源、产品和废物的开发和利用提出确凿的数据资源和信息通道,促进各行业和企业间的合作发展。
4.建立促进环保导向的财政奖补基金。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对循环经济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和引进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根据节能和减排指标给予相应奖励;支持节能环保项目建设,根据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情况给予税费减免和优惠等政策;通过财政奖补、贴息等途径,支持企业进行重点技术攻关、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项目的实施。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化建设,参与环保技术标准的制定等。
5.推进循环经济管理和评价的制度化。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特点,建立与自身循环经济相适应的管理和评价制度。建立项目准入制度,杜绝新建“三高”行业项目,并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实施违法惩罚。规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程度和资源能源消耗的行业标准,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再利用“四同时”;建立环境补偿管理机制,实现环境有偿利用。本着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在GDP核算上,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将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加强公众的环保宣传和参与权。涉及生态环境的重大决策和开发建设项目,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行重大项目公示和重要决策听证制度,确保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冯之浚. 论循环经济[J].中国软科学, 2004,(10).
[4] Zengwei Yuan, Jun Bi, Yuichi Moriguichi, The Circular Economy:A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M]. Industrial Ecology inAsia. 2008.8.
[5] David R. Godschalk.Land Use Planning Challenges: Copingwith Conflicts in Visio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Livable Communitie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2004.1.
[6] Marcial H. Echenique, Anthony J. Hargreaves, Gordon Mitchell,Anil Namdeo. Growing Cities SustainablyDoes Urban Form ReallyMatter?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2012.2.
(责任编辑: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