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经济毕业正文

新常态下石家庄工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 投稿掌蘑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826次
  • 评分4
  • 72
  • 0

新常态下石家庄工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文/葛旭晖苏瑞翩

【摘要】工业是现代经济的根基,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主力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省会石家庄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不仅要解决旧问题,还要接受新挑战。本文在深入分析新常态下省会石家庄工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从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完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园区建设、实施重点企业转型工程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新常态下加快省会石家庄工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常态;工业转型升级;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委讲师团系统2015 年度科研课题(201502) 成果。

【作者简介】葛旭晖,中共石家庄市委讲师团,研究方向:世界经济;苏瑞翩,中共石家庄市委讲师团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党建。

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新时期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工业转型升级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大攻坚战之一,也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省会石家庄而言,主动适应新常态,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市,是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实现绿色崛起的必由之路。

一、新常态下省会石家庄工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强力推动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了新突破。

1.规模总量快速壮大。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36家,完成增加值2071.7亿元,比上年增长8.0%,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0.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745.7 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2010年相比,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0.9∶48.6∶40.5 调整为9.6∶47.8∶42.6。其中,通过压减过剩产能和发展新兴产业等多措并举,工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均衡。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比上年增长9.9%,重工业比上年增长6.7%;分行业看,七大主导产业比上年增长8.5%。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3.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2%。形成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循环化工、纺织服装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3.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一方面,坚持“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坚持“无中生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加速推进。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共有以岭、神威、华药、东旭4家工业企业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全市累计建设省级以上认定技术中心91 家,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市级以上科技研发机构36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 家。与此同时,中航通用飞机、格力电器等143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成效。

4.产业集聚初见成效。工业园区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全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园区聚集能力、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发挥工业园区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2014年,2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完成6152.8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集聚,谋划实施了卫星导航产业园,国家高端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成功获批,中央财政将连续三年给予滚动扶持,为石家庄市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国际化、跨越式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5.一批优势企业脱颖而出。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全力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形成了一批行业骨干龙头企业。比如,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石药、华药、四药、以岭、神威等5家全国医药百强企业;电子信息产业有东旭集团、四方通信、诚志永华等3家上市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诸如南车车辆、中航通飞、石煤机等一批大型集团公司;纺织行业的常山纺织、3502服装等也表现出强劲的龙头带动作用。由省工经联(省经团联)、省企业家协会、省企业联合会和省统计学会联合发布的《2013年河北制造业百强企业》,石家庄市入围14家。

二、新常态下省会石家庄市工业转型升级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省会石家庄工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转型升级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来讲,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优势主导产业不突出,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总体来看,石家庄市主导产业不突出,没有大的支撑产业。其中,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目前,石家庄市钢铁、纺织、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7.9%。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中占比低,而且后续项目中,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比重不高,尤其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项目亟需上档次、上规模。目前,石家庄市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企业仅有华药集团、石药集团、石炼化公司、敬业集团、供电公司、北人集团等6家。特别是制造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产业集群规模不大,缺乏终端产品和整机整车产品,工业影响力较弱,整体带动作用不强。同时,名牌产品少,特别是缺少国际品牌,很难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

2.企业普遍依赖要素驱动发展,科技创新驱动不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要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虽然石家庄市有效集聚了很多创新资源和要素,企业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创新驱动的发展目标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科技创新落脚点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尽管石家庄市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和培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还存在着规模小、产业化进程慢、科技成果同质化和层次低等问题,对全市产业价值贡献有限。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科技创新对石家庄市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较少,创新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仍然是目前石家庄市企业主导产品技术进步普遍采用的方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还很缺乏,授权发明专利比例偏低。三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不健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落实不到位,资源要素配置适当向创新型企业倾斜的分配机制尚未形成,影响着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的发挥。

3.企业改革滞后,经营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石家庄市虽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国有企业改革并一度引领改革风潮,但由于多种原因,直到今天国企改革的任务还很重,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国企缺乏活力和国有经济比重过高的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民营经济呈加快发展趋势,2014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441.9亿元,同比增长8.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但总体来看,民营企业管理方式落后,家族色彩浓厚,创新意识不够强,缺少领军企业,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活市场主体,推进管理与技术创新。

4.产业布局较为零散,集群发展优势不够明显。尽管石家庄市相继成立了若干开发区,但普遍存在主导产业不突出,集群优势不明显,行业门类多样化,产业结构扁平化,产品竞争无序化,园区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与现代产业集群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目前,石家庄市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虽然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除少数园区基础设施较为成熟外,大部分园区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影响园区项目的落地和推进。

5.企业发展要素制约突出,企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企业做大做强需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从调研来看,目前石家庄市企业发展环境方面突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有些政策虽然已经出台,但没有明确牵头部门和出台相关的操作程序,推进速度缓慢。二是政府服务企业效率有待提升。相关部门在产业对接、科技对接以及银企、校企对接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三是社会中介组织发育不足。必须发挥好工业行业协会作用。四是土地指标不足仍是制约项目建设的主要瓶颈。五是人才缺乏。由于人才政策不到位,加之京津强大的“虹吸效应”,使石家庄人才集聚缺乏必要的平台和环境,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六是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目前由于企业普遍依赖间接融资,缺乏直接融资手段,当银行收缩银根时,各企业普遍反映资金紧张,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更加突出。

三、新常态下加快省会石家庄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省会石家庄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必须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以创新为引领,打出一套“组合拳”,通过构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力,实现工业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服务化战略转型。

1.构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助推器”作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政府在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政策支持,用足用好现有优惠政策,力求围绕优势率先突破,有力支撑工业转型升级;二是创新产业支持政策,把产业政策的着力点从产业中观层面转向创新和研发环节,理顺政府创新引导资金的管理、投入机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三是依托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借助京津冀产学研联盟,创新政策措施,支持人才引进、成果转化、联合开发等合作行动,提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工业转型升级。

2.完善利于工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政企关系。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必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通过完善政绩考核、产业扶持等体制机制,重点加强对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引导。二是坚持把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做好权力的“加减法”,最大程度减少审批事项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三是创新考核机制,真正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3.深入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经济新常态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服务化战略转型。一是推进传统工业改造升级。鼓励支持“互联网+”与机器人技术,让“老树开出新花”,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智能制造能力。二是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让“新芽长成大树”,提升产业支撑力和竞争力。三是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四是重点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国内同行业“隐形冠军”。

4.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升级的承载力。产业园区作为工业载体的基础元素,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着战略基点的作用,因此,不仅要通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多项举措,促进传统工业在集聚中转型,而且还要通过政策推动、重点支持等方式,使新兴产业在集聚中成长。一是大力提升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标准实现“九通一平”;二是进一步强化规划和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区合理布局,明确产业定位功能,积极创建区域型、产业型特色园区;三是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土地供给、项目审批、企业融资等方面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5.实施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工程,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力。企业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集中土地、资金等发展资源对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是推进产业转型的重要措施。要支持企业围绕技术、管理和人才实施转型升级工程,鼓励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推动企业智库建设,推进中小企业聘请专家支持计划,实施品牌培育提升计划等,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金碚,吕铁,邓洲.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展、问题与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1,(2).

[2]王永颜,徐莉.第三次工业革命冲击下河北工业转型升级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3]任丽霞,程书华.加快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8).

[4]罗文.德国工业4.0 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N].中国电子报,2014-8-1.

[5]李毅中.打造新常态下工业升级版[J].人民邮电,2015,(1).

(责任编辑:杨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