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大学生多是90 后,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环境下,互联网和手机即时通信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接收通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课题。90 后大学生有创新意识强、知识丰富、有主见、积极、健康、向上等优点,但是部分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信仰缺失、理想模糊、责任感差、团队精神不强等问题,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应当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人文精神;市场经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带来冲击,市场经济倡导的自由、平等、效率等原则促进了精神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信仰缺失、理想淡漠、人文素养滑坡等问题,尽管这些问题不是主流,但也提醒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仍然需要人文精神的培育。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培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文精神。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体,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提高,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文精神的内涵与实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对人文精神开始了探讨和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普遍认可的人文精神概念,到底什么是人文精神?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无法探讨人文精神的培育。阐明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是探讨人文精神培育的前提和基础。
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和概括。由于角度的不同,人们对人文精神的理解甚至有重大分歧。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儒家虽然有“人文”字眼,但不等同于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和西方文艺复兴相联系的,人文精神是外来语,其基本涵义是文艺复兴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的肯定,是一种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的自由平等精神。而有的学者认为人文精神存在于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中国文化的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其内涵是通过人文修养来培育的精神,以“尊天、远神、重人”为价值追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学者还从其他角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那么是从西方的文化语境下来揭示人文精神的内涵,还是从中国文化语境下来阐明人文精神的涵义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规定着对人文精神内涵的理解和内容。
在西方语境下,与人文精神对应的词汇是humanism,通常译为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Humanism这个词,在西方文化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是指由西方哲学所培育的那种欧洲的精神文化传统。但是,我们对西方语境下的人文精神进行梳理和考察后发现,西方的学者也是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内涵概括存在分歧。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推断,之所以同源于西方文化的学者对人文精神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是因为不同国家和民族在发展的历程中有着自己的文化烙印,是站在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人文精神内涵的。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会形成这个民族独特的思维习惯,影响着甚至决定着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和行为。
中华文化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文明的奇葩,因此应当在中华文明的语境下来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同时借鉴西方文化的精髓,才能很好的理解现代人文精神的内涵。现今中国探索人文精神培育,离不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个时代背景和伟大实践,人文精神培育也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述求。
究竟什么是中国语境下的人文精神呢?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指人伦秩序,就是要求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规范。进入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诞生了新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核心是重视人、尊重人。在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我们党又提出了24 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了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进一步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成为新时代人文精神的灵魂。
因此,新时期我们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内涵是:尊重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全面的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重点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着重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的教育。
从以上分析看,人文精神的实质就是要处理好个人、集体、民族、国家、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人的终极价值,人文精神的实质在本质上与马克思主义是相通的。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必然要求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它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状况如何,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举什么旗帜,走什么路的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目标,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任务,坚持学校教育和社会考察实践相结合的根本途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难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高素质队伍的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中,党政干部、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等,都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而高校中,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思政课教师。因为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宗旨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效果还取决于课程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4 门必修课程。此外,还有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对课程的任务有明确的规定,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形势,把握国际局势变化,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清晰中国的国情,熟悉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引导大学生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承担任务的复杂性,已经不是思政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所能完成的,要想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就要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来阐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现实问题,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思政课除了要完成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外,还要承担传授知识、基础理论、人文精神等功能,因为只有思政课涵盖的学科最多,有哲学、经济、政治、历史、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只有这样多学科背景的课程,才能承担如此复杂的教学任务。而在当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必须突出人文精神教育,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因为人文精神的缺乏,已经导致人与自然矛盾突出,环境污染、能源紧张,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恶化本质上是人文的危机。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信仰危机,道德水平下降,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文化、思想在交流中碰撞,人们的思想发生变化,人文精神更是受到冲击,加上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大学生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缺乏,大学生中表现出对传统文化陌生、信仰缺失、社会责任差、理想模糊、存在急功近利现象等问题。只有通过人文精神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明确积极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激励他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人文精神教育,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提出的时代课题。当雾霾频发,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医患关系持续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寻求解决之道的时候,我们应当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肯定的说,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不能不说是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是重要举措。
课题名称:
本文是2013年度辽宁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YA2013079)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桂芳.30年来中国人文精神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2]沈茹.文化自觉视域中的大学人文精神之重建[J],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3]张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文精神重建[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