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红禹
摘要:本文以内蒙古1980-2013年内蒙古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及脉冲响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发展相互影响,经济增长对城镇化产生正冲击效应,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弱。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内蒙古;城镇化;经济增长;向量自回归模型
一、引言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世界经济发展史、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会不断推进,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会逐步转变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城镇化带来的聚集经济加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要素的积累,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城镇化使得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优化第一产业,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同时城市本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即城镇化先作用于要素积累和结构变革,然后才间接地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作用。国内很多学者对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朱孔来采用中国1978年至2009年城镇化率与人均GDP时序数据,建立二者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李金昌应用1978 年至2004 年时序数据对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经济增长是城镇化水平发展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对城镇化产生正冲击效应,而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刘耀彬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不同时间时段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相关及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互相促进的。沈坤荣基于1978 年至2003 数据证明城市化可以通过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产业结构等影响经济增长。推动内蒙古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深入认识内蒙古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助于政府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实施恰当决策,走向既符合内蒙古实际,又不失为内蒙古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内蒙古城镇化社会经济发展分析
内蒙古共有12 个盟市。截止到2013 年底,全区常住人口为2497.61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466.35 万人,乡村人口为1031.26万人。自2000 年以来,内蒙古的城镇化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城镇化率由2000 年的42.2%提高到2013 年的58.71%,比2013 年全国的平均水平53.70%高5.1 个百分点,13 年平均每年提升1.3 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九,相对于东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省份,比广东、辽宁、浙江、江苏、福建分别低9.05、7.74、4.25、4.14、2.05 个百分点。在西部的12 个省市中,内蒙古城镇化率排名第一。这是近年来内蒙古上下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成果。尽管城镇化成绩显著,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差异很大。
西部大开发从1999年到2012 年,内蒙古人均GDP增长迅速,从5860 上升至到63886 元,是1999 年的将近十一倍。农牧民人均收入从2003 元上升至7611 元,是1999 年的3.8 倍;城镇居民收入从4770 元上升至23150 元,是1999 年的4.85 倍。相对于全国,尽管内蒙古人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但人均GDP 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速。尽管内蒙古注重经济与民生并重发展,大力实施富民强区工程,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硕果,但是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的现状仍然存在。
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内蒙古实现生产总值16832.38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9.41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084.19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148.7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7498 元,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为10900 美元。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9.5:54.0:36.5。
三、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本文选择人均GDP 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变量,最常用的城镇化率测度城镇化水平,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均GDP和城镇化率分别记为x和y. 对指标进行自然对数处理,记为lnx 和lny。选取1980-2012年城镇化率与人均GDP。
(二)单位根检验
采用ADF 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由表1 可知,变量lnx 和lny 的ADF 统计量都大于临界值,说明lnx 和lny序列是非平稳序列;二者的一阶差分序列dlnx 和dlny 的ADF 统计量都大于临界值,说明dlnx和dlny序列是非平稳序列;其二阶差分序列ddlnx与ddlny的ADF统计量都大于临界值,表明序列是平稳的。由此说明ddlnx和ddlny都是二阶单整的I(2)。
(三)VAR 模型的建立与估计
已有的经济理论没有为经济变量之间严格的动态关系提供严格的定义,因此无法用结构经典计量模型来研究城镇化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是非结构化的方程组模型,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在模型的每个方程中,内生变量对模型的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项进行回归,进而估计所有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城镇化率与人均GDP 的传导关系适用VAR 模型。最一般的VAR模型数学表达式为:
Yt=C+φ1·Yt-1+…+φp·Yt-p+εt,t=1980,1981,…,2012 (1)
其中,Yt 是n 维向量时间序列,C 是n 维的常数向量,p是滞后阶数,εt是时间, 是k 维随机扰动列向量。应用lnx 和lny 二阶差分后的数据ddlnx 和ddlny 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根据赤池信息( Akaike info) 准则和AIC 准则,确定VAR 模型的最优滞后长度为2,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所得如方程(2)、方程(3)所示:(ddlnx)t=0.00216-0.330989 (ddlnx)t-1-0.413905 (ddlnx)t-2+0.207160(ddlny)t-1+0.100129(ddlny)t-2 (2)(ddlny)t=-0.004699+0.265904(ddlnx)t-1-0.214440(ddlnx)t-2-0.820118(ddlny)t-1-0.246312(ddlny)t-2 (3)由以上的方程可以看出:当前ddlnx 与其自身的滞后值相关性很强,且呈现增强趋势;当前ddlny 主要受自身滞后一阶的影响。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于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根据实际情况,基于VAR(4)模型,检验dlnu与dlng之间是否有显著的Granger关系,其计算结果见表2:
上述Granger 因果检验表明: 在10%的显著水平下,经济增长是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化发展同样也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980-2013 年间,内蒙古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内蒙古经济增长拉动了城镇化发展更为显著,城镇化水平对推动经济增长也有积极的作用。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能源大省,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2002 年至2009 年,内蒙古经济以平均增速18.5%一度领跑全国,被称为“内蒙古现象”。迅猛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内蒙古城镇化进程,内蒙古城镇化率年均1.3%的速度增长,城镇化率在国内处于三分之一的位置。反之,城镇化进程也使得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形成产业集聚优势,进而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
(五)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VAR 模型的主要功能不是解释回归系数的意义,而是说明一个随机变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和其相对重要性,这就需要用脉冲响应函数对其作进一步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误差的反应,刻画的是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VAR 模型中内生变量当期值和未来值的影响。由于在VAR模型中,所有的变量都与其他的变量相关。因此,任何一个变量的冲击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变化,而且会对其他向量中所有的变量产生影响。本文选择广义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1.人均GDP对城镇化水平的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前五期处于微调阶段波动幅度较大,一直持续到第五期;在第二期城镇化就出现负响应,在第三期达到负的最大,然后开始逐步减弱,逐步趋于稳定。
2.城镇化水平对人均GDP的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在前五期也有一个微调的阶段,随后持续形成对人均GDP增长的稳定响应;在前三期左右的时间形成正的响应,第四期城镇化对人均GDP的响应开始转为正,其后响应程度开始减弱,并趋于稳定。
四、结论及建议
当前,内蒙古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8337“发展思路,将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和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本文提出如下参考建议:
1.大力培育发展呼包鄂城市群,发挥大城市所具有的中心、主导、聚集、辐射功能;以调整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使人口、生产及经济要素向人口规模较大、交通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较好的旗县所在地的镇、中心镇聚集,同时要加大对旗县所在地镇、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扩大镇人口规模,提高镇的综合功能,从而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使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
2.内蒙古工业已形成以冶金、能源、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业、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地位的六大优势特色产业。要充分发挥优势,着力打造以这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与此同时,注重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从源头上节约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高效及循环利用,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降低第一产业人员比重,引导农民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城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主渠道,是实现城镇功能的载体,因此必须要突出发展城镇第三产业。
项目名称:
本项目受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01327)”资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朱孔来,李静静,乐菲菲.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11,9.
[2]李金昌,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财经研究,2006,9.
[3]刘耀彬.中国城市化发展与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商业研究,2006,4.
[4]沈坤荣,蒋锐.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07,6.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