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管理学正文

教育管理学应用思考研究论文(共4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14
  • 阅读量184次
  • 评分0
  • 0
  • 0

  教育管理学想必对于很多学者来说应该比较熟悉了吧,它是现在一门发展历史并不算很长的学科,并且它需要借鉴其它学科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就搜集了关于教育管理学的相关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李国彩(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阳441021)


  摘要:在科技化以及信息化时代下,教育以及教学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能够保证我国在国际社会竞争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并提高自身的综合软实力,我国不断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更好地提高现有的教学管理效率以及质量。本文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学课程之中的运用技巧。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育管理学课程;运用研究


  在落实素质教育以及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案例教学受到了许多老师以及教学实践者的好评,案例教学以及举例子的形式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经典的形式来真正的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及价值,真正地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在现有的教学管理中案例教学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1案例教学在教学管理学中的应用意义


  首先,案例教学能够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保障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管理者的处境以及工作环境,从而积极的配合教学管理者的工作。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案例教学能够通过情境设置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真实且直观的学习情境,保障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的情景能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不断地突破个人在学习实践管理工作之中所面临的各类重点以及难点,真正地意识到管理工作的核心以及精髓[1]。


  其次,案例教学法能够促进授课效率的有效提升,保障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一定的协作精神。其中管理主要以合作为基础和前提,许多的现代管理学家强调,管理体系的建立离不开管理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及共享,所以要想充分的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先需要注重信息的优化利用,加强成员之间的联系以及配合,只有具备这几个条件才能够保障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另外,案例教学法能够通过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来更好的达成共识,保障整个团队成员实现相互交流以及相互帮助[2]。


  2案例教学在教学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2.1加强对案例与教学组织者的培训工作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的内容及形式更为复杂,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组织者必须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现实条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其中传统的授课模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难以真正的实现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教学管理者需要积极结合目前教学管理学课程的应用情况,不断地推动案例教学的有效落实,加强对案例教学组织者的教育,保障其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有效地突破传统教育理念所存在的各类不足,真正地掌握案例教学的精髓以及技巧[3]。


  结合实践调查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以及教学任务。作为老师以及教学管理者自身来说,除了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之外,还需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通过对教育管理学课程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更好的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来提高学生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案例之中的理论知识能有更加深入的感知以及掌握知识。


  2.2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以及学习习惯


  案例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完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还能够更好地符合学习者的个性化以及多样化需求。在推进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配合以及互动,其中学生个人的实践以及主动配合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案例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老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实践。首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主要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导致许多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在落实案例教学时老师感到困难重重,同时一些缺乏管理经验的老师没有在课堂教学上并未与同学进行经验的讨论以及探讨。因此,教学实践者个人需要有效的突破这一观念上的不足,主动与学生探讨案例,总结问题中的相关要求,从而得出最终的答案。通过不断地延伸以及质疑来更好的保障案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在改变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观念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将教育管理学课程的实践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通过对不同教学环节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更好的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观念,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地意识到教育管理学的重要性以及价值,不断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接受老师的引导,在参与各类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实现个人综合管理能力及水平的提升。


  3结束语


  在教学管理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其中老师需要积极了解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要求,分析案例教学法在不同发展阶段之中的操作标准。结合目前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采取情景教学以及小组教学的形式真正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以及价值,实现不同教学模式之间的互动以及配合,更好地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利用。


  第2篇:关于研究生课程“教育管理学”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赵峰,薛璐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现实性极强的课程,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实际中的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由于情境的复杂性需要结合多种知识和能力权变地处理问题。研究生阶段更应该注重课程的教学研究,充分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并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


  本文所探讨的“教育管理学”,范畴界定为“高等教育管理学”,主要指研究生教学过程中的,也就是教育管理学的研究生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1]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表明教育领域的管理学课程更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而对教育管理实践的研究是教育管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2]尤其是到研究生层次的教学,故关于研究生教育管理学课程的研究与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性教学方法


  具体来讲,研究性教学方法是指将教学情境融入到课程当中,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进而培养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在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研究生主动、协助学习的能力,能够深入地掌握、吸收学习的知识,进而提高自身在教育领域或扩展到其他领域的管理和决策能力。[3]


  1.1案例教学法


  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旨在理论结合实际,避免纯理论授课导致的理论空洞化和单一化。案例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4]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选取的案例务必具有情境性和问题性,紧紧围绕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贴近现实则参考价值高,充满疑问则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可提前将案例分享给学生,课堂上进行发言讨论,共同分析评价,在互动过程中汲取他人的新观点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5]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训练学生关于教育理论的思考能力,能够不拘泥于固定的答案,站在多维角度批判地考虑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本质上也和管理的本质相契合,在团体中相互协调以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并进一步领悟教育管理的精髓和魅力所在,提高对教育管理课程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1.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模拟情景且最大限度地接近现实来帮助学生体验教育领域的管理事务。不同于案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在形式上较为正式,课堂参与性更强。案例教学是在开放性氛围下表述教育现象的具体情境,集体进行讨论,而情境教学则是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并亲身投入其中,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的教学形式。


  研究生阶段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能够关注到学校管理部门的作为方式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设置切合教学主题和贴合实际的情境,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情境式教学注重寓理于景、情理融合,契合课堂,在情境实践中培养教育管理思维。此时研究生群体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任职者角色,更是课程内容的扩展者,通过实践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在此类参与式教学中给予学生关注和激励,在双向沟通中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静止的文字理论变得立体生动,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深刻感知教育管理理论的魅力,[6]强化课堂效果,增强课堂的吸引性。同时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探究兴趣和思维能力,并且锻炼观察能力。整个过程中需要提前准备、课堂参与和课后反思,能够训练学生的教学组织和设计能力。


  1.3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实地调研、社会调研和问卷调研等,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访谈、观察、比较等方式,深入实地或者参照文献有针对性地去调查某一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继而进行探讨。这种方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调查到的数据或材料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


  实地调研和社会调研需要真正深入到调查对象的生活背景中,诸如教育部门的公务人员和管理阶层等,主要通过访谈的形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开放式调查的过程中既可以进行资料的调查和收集,也可以通过观察获得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认知。调查者将理论知识迁移到真实的管理环境中去,能够对理论的实践程度有自己的认识。问卷调查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和结构,并有效回收和整理数据形成结果。比较调研可以就某一主题从横向纵向多个维度研究问题,有利于研究者扩大教育管理领域的视野、加深对教育部门存在现象的认识,并从中感知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管理类学科的调查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先从容易展开调查的方面入手,逐步深入到有难度的领域,诸如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的反馈方面需要走访大量的群体。此外,还需要恰当选择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既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又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这个过程中确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不能缺乏引导,给予适时的辅助和指点以便更好地完成调研。


  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加深对教育管理学及其教育特性的认识,提高对教育管理学实践的重视程度,在实践中将教育理论有选择地吸收或借鉴,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地运用,[7]从而也有助于对教育决策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自身决策能力的提高。


  2教学发展的趋势


  2.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固有的记忆模块和简单理解型知识的学习翻转到课下,把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升华的部分转到课上来。它不仅仅是课堂上下内容的简单转换,其实质是研究生阶段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转变。


  传统型管理课程重视知识传授,单一的课本讲解并不能缓解典型的课堂倦怠问题,而且学生到达研究生阶段学习方式更是需要发生质的转变,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翻转课堂在管理类尤其是教育管理学课程中实施的必要性。


  需要注意的是应实时把握课堂的翻转程度,将课堂上下的内容翻转比例加以循序渐进的调整,诸如可以在教师进行快速串讲后开展课内讨论和答疑解惑。同时也要求教师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以便及时应对和处理学生应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此外,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用于翻转课堂的模式,教师可以视课程内容而进行相应的调整,还可随着翻转模式的实施调整学生课程考核的比例,实现“过程考核”,转变典型的单一试卷考核的制度。


  研究生课程中的教育管理学翻转课堂有助于转变师生角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有利于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习自觉性;在众人学习和讨论的氛围中提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践性的增强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吸收。从课堂效果来说,有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课堂效率和增强教学质量,对于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具有重大意义。


  2.2“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快速在网络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相关资料,资源更加多样的情况下也丰富了教学手段,翻转课堂、微课等是互联网+教育的典型体现,在开放共享的互联网应用下,研究生群体可以用多样化手段学习教育管理学课程。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最新的教学案例来扩充现有的教学资源,并在课堂上运用网络模拟逼真的教育管理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互联网不仅给教师提供了教学工具,也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工具。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微信、教学平台等方式对课程或者科研内容进行沟通,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8]构建课内外双向学习系统,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学的深度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教学模式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起到教学辅助作用,并不能完全代替理论课程。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新技术的实践应用中构建互联网+教育管理的有机结合模式,改进教学方式,实现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


  3总结


  教育管理学无论是作为管理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还是作为教育学学科的一个分支,都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与经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时代性强、实践性强,需要“走出去”、需要“接地气”,不断跟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的同时,关照本国本地域的历史状况、体制机制和实际情况,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才能充分把握好教学的“脉搏”,达成令师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3篇:情境教学法在教育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黄清霞(河池学院,广西宜州546300)


  摘要:随着高校转型发展的深化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提出,传统教育管理学课堂教学面临多方面的危机。基于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体验多种管理情境,切实掌握教育管理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本文从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内涵、在教育管理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及如何在教育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三个方面开展论述,以促进情境教学法在教育管理学课堂中的深入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教育管理学理论内涵教学应用


  《教育管理学》是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均需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当前国内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仍未脱离传统理论教学的模式,过多地强调学科理论而忽视实际应用,未能满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需要。此外,教育管理学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需要从实践中吸取管理经验,同时需要将教育管理相关理念应用于实际。因此,为了提高教育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管理学的课堂教学需要跳出传统的纸上谈兵“教”,走向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应用,通过创设情境,增加课堂魅力,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教育管理能力,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内涵分析


  情境教学的概念最先出现在由Brown,Collin,Duguid所写的发表于1989年的一篇名为《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SituatedCognitionandtheCultureofLearning)的论文中。他们认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知识绝不能从它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1]。该论述强调了情境对于获取知识的重要性。情境教学法最开始运用于外语教学中,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的深化、应用的发展,现已被运用于多门学科教学中,如语文教学、历史教学、体育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关于情境教学也有多种不同的表述: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2]。“情境教学是通过一定的事件的形象描述或一定的环境设置、模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如历其境的逼真感,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3]。“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4]。从以上多种关于情境教学的表达中我们发现,关于情境教学的主要争议在于“设置何种情境”,是真实的情境还是模拟的情境;关于情境教学法运用的目的,看法较为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方法的运用主体毫无疑问是教师,应用的客体是学生,我们必须清楚在情景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中,在情境场景的创设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真实问题情境还是模拟问题情境的创设都对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等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认为情境教学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所授内容的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或是事实的或是虚拟的场景,开展模拟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性,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实现“教”与“学”相统一的教学方式。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育管理现象环绕学生周围,要在教育管理学的课堂达到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效果,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分析解决自己所遇到的教育管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育管理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探析


  (一)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在高校转型、改革深化的过程中,一批高等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变。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其人才培养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教育管理学课堂中应该突出“应用”二字,以适应高校应用型本科建设的需要。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已不能满足应用型专业建设下对于教育管理学课堂提出的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相应理论的使用,对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满足应用型专业建设的需要,适应高校的转型发展。


  (二)实现把思政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需要。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向性。教育管理学的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教育性。要实现教育性与德育性的完美结合,要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需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将相关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所需要创设的情境中,通过“以情唤情”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


  (三)增强课堂互动性,提高课堂魅力的需要。


  由于教育管理学这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传统教育管理学课堂教学中较为重视教师的教,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思与学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课堂无聊,教学内容枯燥与无用,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逃课,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影响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从重视“教”转向重视“学”,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师生互动性,提高课堂的魅力,同时通过“思”的启发让学生重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法的分析


  “情境教学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与向心力的着力点在于,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教学设备和视频资源、图片资源,通过演示、模拟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5]。下面将以褚宏启、张新平主编的《教育管理学教程》[6]为例进行情境教学法应用分析。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可以将枯燥的理论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引起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注意力与思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稷下学宫的教育管理经验是我国古代较为鲜明特色的教育管理经验之一,对现代教育管理有重要的作用与启示,是课堂讲授中需要着重强调的内容。但是由于稷下学宫的建立距今有2300多年的历史,学生对于稷下学宫知之甚少,如果通过纯语言的解释讲授,那么不利于学生接受与理解。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稷下学宫的介绍视频,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这一所对我国教育管理历史的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的“学府”的概况,引发学生的想象与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稷下学宫式教育管理方式,认识到我国古代灿烂的教育管理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启发学生的当代反思,实现知情意的交融。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这是教育管理学课堂改革应该实现的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在情境中提出问题。问题情境的表现方式有多种,可以由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内容播放案例视频或口头描述案例提出,也可以由学生共同讨论提出若干问题并讨论、分析、解决该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突破知识本位教育,教师通过问题创设加强学生直观感受,引导学生关注问题,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力,可以大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互动性,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比如在讲授第十二章《学生管理》时,可以选择学困生的管理作为本章节教学的案例。对于学困生的管理是学生日常管理中较为典型的问题,是作为基层教育管理者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也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对于该问题的探讨能够引发学生兴趣,从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能够激起班上学困生的反思,对于学困生起到激励与鞭策作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三)角色扮演模拟情景。


  角色指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在教育管理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模拟情景,可以使静止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鲜活,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深刻感知理论的魅力,而且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形体表现、组织协调、思维与创新等能力。在教育管理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让学生模拟情景呈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体现的场景。如在讲授“教育管理中的沟通”章节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正式沟通要义,可以在课堂中模拟学校组织内部正式沟通流程,让学生通过扮演学校各部门的人员,真实体验正式沟通的方式。这样既增进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促进了学生对于平时学习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教育管理现象的思考。讲述“教育决策”章节时,该章节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但是教育决策却和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就可以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扮演不同相关利益决策者通过头脑风暴法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帮助他们掌握头脑风暴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应用于平时的生活实践中,借以解决实际中需要决策的问题。


  在高校转型的背景下,教育管理学课堂教学要达到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需要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而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教育管理学课堂,则是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教育管理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实施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教育管理思维能力与探索精神的培养,能将枯燥的理论内容生活化,能将平面的课本内容立体化,能将缺乏活力的课堂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互动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情境教学方法在教育管理学课堂中的应用,寓理于景,情境交融,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4篇:关于加强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文历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430030)


  【摘要】本文对医学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回顾,对如何加强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一是构建科学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二是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三是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四是推进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五是组织力量,出版专著。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


  当前,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正在全球推进。我国创新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都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医药卫生人才。为此,必须加强医学教育管理,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在此背景下,加强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简要回顾


  1.1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为医学教育管理学奠定了基础


  医学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依托于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教育管理活动自古有之,但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世界上也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虽然有不少学者和管理工作者对教育管理进行过总结和研究,但一直没有形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成立,在1985年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学”。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厦门大学设立首个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并确立了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方向。此后,关于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广泛开展,一批著作相继出版。1997年,薛天祥主编出版了《高等教育管理学》,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由经验体系、工作体系向理论体系的转变[1]。


  1.2构建医学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框架


  随着教育管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医学教育管理学也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经验总结到体系研究的发展历程[1]。在医学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广大学者和管理工作者的重视,工作总结和理论研究也逐步深入。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热切期盼医学教育管理学的诞生。199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及其下属的教学管理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医学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进入到规范化、科学化阶段;1995年,在原卫生部科教司组织下,由周东海主编出版了《医学教育管理学》专著;2014年,许劲松主编出版了《实用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学》;2015年,《医学教育管理》杂志问世。至此,医学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框架已基本形成。加强医学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成为该学科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2如何加强医学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


  2.1构建科学、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


  对于如何构建医学教育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应从总结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医学教育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入手,并按照管理活动的先后环节次序建立学科的内容体系。


  一种意见认为,应从明确一些基本概念入手,然后提出管理的各种原理原则,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种意见认为,应首先从明确管理的任务和职责开始,以此为基点,然后展开论述,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


  一种意见认为,应首先提出一个既合乎客观逻辑,又符合思维逻辑的基本框架,然后一步步地展开论述,形成一个前后一贯的理论体系。


  笔者认为,上述几种意见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科学地确立学科理论体系,应取各家之长,采取综合的方式研究。


  一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认真总结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医学教育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学科理论体系的确立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是这些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终究只是对管理活动的部分记载,或者局限于对管理活动个别方面规律进行研究,而缺乏对管理活动一般规律和各个方面规律的综合研究。因此,单单总结实践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一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除了根源于社会对它的需求和给它提供的条件外,还要根源于自身的规律和理论基础。因此,必须加强理论研究,提出一个既合乎客观逻辑、又符合思维逻辑的理论框架,既包括它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也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原则,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结构。在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必须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以使理论更加充实、更加完善。只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紧密结合,才能找出医学教育管理的自身规律,形成学科的理论体系。


  二是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互补。归纳研究的基础是实践、实验和观察,由于任何阶段的实践、实验和观察都有局限性,归纳的经验材料可能不准确或不完备,弄不清结论的性质和意义,而归纳本身又不可能发现这些问题。这就要靠演绎来分析和补充还不充分的知识。演绎同样需要归纳,因为演绎不是先验的,而是来源于经验,来源于归纳的结果。归纳和演绎是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在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必须交互运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方法,既重视理论推导,又重视实践总结,使二者互为补充,交互作用。这样,才能使理论体系的研究不断深化,取得成果。


  三是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运用抽象方法,研究多层次管理活动,从中抽象出管理活动的一般特点和一般规律。运用典型分析方法,剖析典型的管理活动,研究其经验和方法,从而丰富对管理活动一般特点和一般规律的认识。运用系统方法,研究管理活动各个系统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进一步认清管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建立起学科的理论体系。


  2.2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1)要以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学管理研究会和《医学教育管理》杂志为组织基础,凝聚一批集各医学院教学副院长、教务处长和教学管理干部于一体的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队伍,遴选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管理经验并热衷于医学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专家为学科带头人,选拔一批有一定管理实践经验和一定研究能力的中青年管理工作者为学术骨干,定期组织活动,开展研究。


  (2)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学科队伍的培训,提高学科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学管理研究会和《医学教育管理》杂志要定期组织培训活动,特别要组织关于医学教育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培训,也要组织关于教育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基本知识的培训。此外,也可组织医学院校中有较好基础的医学教育研究机构开展培训活动。


  (3)积极开展医学教育管理学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学科队伍的新生力量。目前,在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中,已有医学教育管理学方向,不少学校已开展该学科方向的研究生教育。要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多培养该学科方向的研究生。这些研究生毕业后,要吸引他们参与到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队伍中来,并加大培养力度,使他们成为学科队伍中的后备队和生力军。


  (4)组织开展医学教育管理的相关项目研究,通过立项、研究、成果评审、成果推广等活动,以任务带培养,不断提升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队伍的水平。


  2.3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不断完善学科体系


  2.3.1围绕学科内容,开展科学研究


  医学教育管理包括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3个医学人才培养阶段的教育管理,涉及医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医学教育管理学主要研究医学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管理现象、管理关系和管理问题,探讨医学教育管理的内在规律和特征[1]。应组织力量,开展对上述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医学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内容。


  2.3.2要以立项研究的方式,推进研究工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每年的立项研究中,应专设医学教育管理学的研究项目,同时,应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积极申报有关医学教育管理学的研究项目,争取在“十三五”规划项目中立项。


  2.3.3建立研究团队


  当前要尽快组织一个相对固定的研究团队,开展医学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研究。


  2.4推进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


  2.4.1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在每年的年会上,应组织关于医学教育管理学相关内容的学术交流,同时也可以定期召开关于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专题研讨会。此外,两个学会的下属组织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


  2.4.2围绕学科内容,组织专题研讨


  要鼓励相关学会和医学院校开展医学教育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由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医学教育分会有计划地、分专题的开展系列研讨,并将研讨结果分析整理,形成资料,供深入研讨或编写专著参考。


  2.4.3在医学教育相关杂志上开辟专栏,提供研讨平台


  建议《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等,在杂志上开辟医学教育管理专栏,供广大专家学者和医学教育管理者就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开展学术交流、专题探讨和学术争鸣,不断繁荣医学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学术环境。


  2.4.4加强医学教育管理的国际合作交流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交流渠道,开展医学教育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医学教育分会在同国外相关组织交流中,要有意识开展有关医学教育管理方面的交流。同时,也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开展这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要注意收集整理国外有关医学教育管理方面的资料、书刊和信息。


  2.5组织力量,出版专著


  (1)建议由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医学教育分会联合组织力量,编写医学教育管理学专著。编写团队应有资深的医学教育和医学教育管理专家,也应有目前在医学教育管理一线工作的专家和少数教师参加。编写团队应相对稳定,并采取边研究边编撰,研究和编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建议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医学教育分会同人民卫生出版协商,在“十三五”参考书编写出版计划中,专门列出关于医学教育管理专著的选题计划,并组织相关学会和医学院校开展编写。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能出版一批医学教育管理的专著。


  (3)开展医学教育管理学科方向研究生教育的院校,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相关教材,在总结教材编写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相关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