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多次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列宁认为这一“经典式的定义异常鲜明有力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一定的实际任务,即随着每一次新的历史转变而改变着的任务之间的联系。”如果忘记了这一点,“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列宁选集》第二卷第398页)
这些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一些负面作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成灾,等等,对人们思想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发生在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全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的解体,使我们队伍中的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一些意志薄弱者产生了信仰危机,更有甚者——即个别所谓的“领导干部”,疯狂地以权谋私,进行着肮脏的权钱交易,他们的所作所为,则进一步破坏了社会风气。
社会与高校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社会现状对高校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而高校的发展对社会现状有一个能动的反作用。高校不是世外桃源,上述当前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不可避免地对涉世不深的高校学生起着负面作用,中等职业高校德育工作的艰巨性由此可见一斑!思政课是中等职业高校的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把高校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四有人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不能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思政课的有关学科理论知识——即我们在平时所称的“教书”,然后让学生对有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机械的背颂记忆!作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我们还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高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最终成为“四有”新人——即我们在平时所说的“育人”。
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这些年来,我们在教书育人方面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由于历史所造成的种种原因,有一部分地区的一些高校的政治教师,往往对上述第一项任务——即教书比较重视,认为这是硬指标;而对于上述第二项任务——即育人则不太重视,认为这是软指标。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德育工作者,深切地感受到,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绝非偶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这是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错误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是唯心主义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这种错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果不及时地加以解决,任其不断发展下去,必然会对高校的高校德育工作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确保思政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笔者以为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必须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原则,帮助学生认真读书,领会理论观点,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第一,要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存的放矢地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哲学的教学中,有一章节是阐述真理的,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真理观,可以采取辩论法来进行教学。采用辩论法来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胜利,学生会自觉地钻研教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使原本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的做法如下:首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题目,笔者当时选的题目为“有用即真理”,把全班学少分成了两部分,正反双方各出3名选手作为代表参加正式辩论,其余的学生在辩论过程不得发言,等到正式辩论结束后,双方可以各自再出3名观众选手进行补充辩论,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根据各方的表现,例如辩手的风度,辩论的技巧等给予评价,宣布获胜的一方,并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奖励,每一个学生平时成绩加5分到10分。失利的一方,由于同样付出了精力,也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奖励,每一位学生的平时成绩加3分到5分,从而激励学少积极投入其中。
第二,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个性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班级学生比较活跃,可以采用讨论法来进行教学。采用讨论法,能做到集思广益,使学生逐步熟悉和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共识,可以有效地掌握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及原理。讨论法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讨论法更能发挥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变原先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有关的学习内容。因为在讨论的状态下,大脑较为放松,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当然,在讨论中作为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气氛与教学节奏,必要的点拨和最后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
其次,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学会自我反思,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根本要求。教师要从原先侧重于理论的灌输,使学生从为对付考试不得不死记硬背,逐步转到帮助学生努力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看待社会,用革命的人生观来看待人生。简单地说,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科学,成为广大学生想学、爱学、学以致用的一门课。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只要我们这些高校德育工作者勇于探索是能够做到的。
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对实践中出现的种种新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在思政课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思维定势的困扰,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理论,很少进一步提出要求,让学生用掌握的这些理论,去分析研究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这是应引起我们思政课教师重视的问题。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中,不断地尝试培养学生的能力,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师生互动法”,较有效果的就是让学生就当前社会中一些热点问题,如“天价商品”的出现等,用所学的经济·政治中有关价格的理论,撰写小论文,就此阐述各自的观点,从而得以检测学习的效果究竟如何,对于其中较好的文章进行点评,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此外,在讲到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调查,指导学生撰写简单的家乡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求实的态度,不仅学会定性分析,而且上升到学会定量分析,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进步!
当然,最受学生欢迎的还是进行演讲比赛,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参赛,题目出自于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笔者曾组织过一次主题为“个人与社会”的演讲比赛,学生们经过精心的准备,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特别令人欣喜的是,个别平时较为散漫的学生,在代表小组参赛后,由于得到教师和全班学生的肯定而获得荣誉,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当然,要推行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还是不要盲目进行尝试,说不定会适得其反,使一切工作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最后,笔者以为,要使理论联系实际落到实处,就要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单一的“我说你听”为丰富多彩的电化教学。毕竟,再好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一个同样出色的形式为之服务,又如何能使喜动不喜静的高校学生静下心来,洗耳恭听呢?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有关的教学内容,在适当的时候,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应是明智之举。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只要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平时多留一点心,广播电视中的不少专题节目,可以把它们录制下来,根据教学的需要,加以适当的剪辑和安排,就能成为合适的微课教材。在运用电教教材时,同样也要注意一些原则,尤其是要注意有关的音像资料内容要配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不是反过来,整个教学变成了看电视,结果毫无长进。在进行有关介绍“邓小平理论”的教学中,大型纪录片《邓小平》就可以作为最佳的电化教材,当然,这同样也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选择,从而使学生通过这栩栩如生的画面,深刻地领悟到邓小平这位伟人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总而言之,思政课是高校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此政治教师在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的伟大事业中肩负着历史的神圣使命,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复杂形势下,要将思想尚未定型的高校学生培养成才,真可谓任重而道远。古语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时代的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们在思政课教学中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的要求却必须始终如一。一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不仅应做到教学业务水平过硬,还必须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学习新兴的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应注意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即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当前情况下,尤其是要加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政治教师只有自身政治素质过硬,才能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最终在教学工作中做到以满腔热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四个全面落到实处,使高校学生能够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思政课教学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投稿ido
- 更新时间2016-02-03
- 阅读量931次
- 评分4
- 赞38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