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管理学正文

在统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 投稿雪歌
  • 更新时间2016-01-20
  • 阅读量380次
  • 评分4
  • 84
  • 0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对中小学教育的不断重视与教学基础的改善,在数学统计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与数据整理能力已成为各教育机构重视且广泛关注的内容。文章主要对数据分析观念的相关内涵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相关实例对统计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统计观念的措施进行探讨,最终实现学生数据观念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数据分析;实践;统计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122-01 
  我国相关教学制度规定,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及推理观念等的培养。数据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判断学习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从而做出正确抉择,数据现已充斥着整个社会,因此,现代公民必须重视对数据分析、数据收集及数据整理等能力及观念的培养,从而提升自身决策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实现数据的有效传输与表达。 
  一、数据分析观念内涵 
  数据分析观念主要是指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解决相应的问题时,需要对与问题相关的数据等进行调查研究,同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理解其中的内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同样的数据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这就需要相关人员根据相关问题的具体要求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要素,因此,数据分析内的相关要素及相关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数据相关意识 
  数据的应用充斥着人们的现实生活与学习,要合理、准确地解决现实问题需要有数据意识。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对信息及数据进行收集,同时,学生根据数据提炼内部的相关信息及有效数据,帮助学生高效解决相关问题。 
  2. 选择合理的数据搜集与分析方法 
  分析与整理相同数据具有多种分析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最合理的方法。例如,在对数据统计中的统计图表进行绘制时,往往具有多种图表表现形式,但是学生在进行相关统计图表选择时会选用最佳的统计图表,如在对相关数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统计时,则可选用条形统计图,若表现各数据在整体数据中所占比例时,则可选用扇形统计图。 
  3.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特征 
  数据的随机性主要是指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其收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差异性,另一方面是指足够的数据中具有相关规律。例如,探究数学学习中关于学习知识点需要用多长时间时,就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在统计过程中,会发现每天的知识点、学习时间具有差异性,但在多次试验之后便可发现其中的相关规律。数据虽然具有随机性,但在多次试验验证后其数据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在统计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途径分析 
  1. 引导学生基于现实参与数据收集及分析活动 
  在统计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据收集及分析活动,促进学生数据分析意识及分析观念的形成。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养成首先需要数据分析意识的养成,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产生利用数据解决问题的意识,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依照实际生活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实际情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完全投入到统计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际情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做出解决问题的最终决策,通过在活动中的实际体会逐步促进自身数据分析观念与分析思维模式的养成与提升。 
  2. 重视情感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统计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对其学习进步以及智力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与引导可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与教学任务的实现,同时还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在“统计”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进行情境创设。例如,周末组织班级学生外出郊游,要求学生思考郊游的地点及郊游活动应怎样选择。此时,学生因听到有关游玩的话题比较兴奋,便积极地展开讨论,教师再对学生进行统计课程带入教学,这样,不仅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活跃,使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为课程的展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教学内容更易开展。 
  3. 引导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等方法 
  在数学统计学教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一般为直接获取数据的方法,包括实验、调查,等等,同时也包括资料翻阅等间接获取方法。收集数据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对看似杂乱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在对数据进行描述时,常用的方式主要有计数、统计图等,因此,需要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等统计方法,并运用以上方法对数据进行有效分类,同时还可运用自身语言知识解释其含义,分析数据主要是指对数据进行简繁分析并达到交流作用。数据分析过程是复杂的思维分析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分析方式,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想法并实现对数据分析方法的有效掌握。 
  例如,对班级学生身高进行分析与相关问题探讨:某小学某班级中学生的身高在134~160cm之间,学生根据班级身高记录单对班级中学生的身高进行分析统计,从而得出学生中最低身高为134cm,最高身高为160cm,若要选择参与跳高的运动员时,学生可以通过数据进行探讨,并对学生的身高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后选出多名身高最高的学生,之后再对整理数据的作用进行相应分析。 
  4. 引导学生重视数据随机性,使学生全面认识数据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中,需要选择适当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数据随机性体验。例如,在对学校校门口一天之内各个时段的人流量统计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选用合适的方式进行人流量的统计与记录,同时在开展该活动中,学生还应考虑数据的有效性及数据所需时间,等等,引导学生在所监测的不同数据中找寻相应规律,最终顺利解决问题。 
  在数学统计教学中,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是统计学与概率学教学的开展基础,同时也是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观念之一。在对学生进行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具体实践教学的开展及数据统计方法的教授,使学生选用最合理的数据整理、分析等方法,从而促使学生数据分析统计思维的养成,实现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范明明.中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徐建文,顾学文.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凸显统计教学核心——以“折线统计图”一课为例[J].小学数学教师,2014,(10):38-43. 
  [3] 许丽美.把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作为统计教学的重要目标[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