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管理学正文

儒家理想人格与大学生人格培养研究

  • 投稿hina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341次
  • 评分4
  • 99
  • 0

桑欢欢

(武汉轻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23)

摘 要:儒家理想人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道德理想的最高体现,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文在儒家理想人格内涵的基础理论上,分析了现在大学生人格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在肯定儒家的仁爱精神、社会群体意识、诚信原则及奋发精神的同时,着重阐述了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儒家理想人格;大学生人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F27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224-02

收稿日期:2015-06-12

作者简介:桑欢欢(1989-),女,汉,河南省鹿邑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儒家理想人格的内涵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已有五千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华民族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形成了灿烂的文化,儒家伦理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资源。

在我国传统道德理论与实践中,理想人格问题一直是古人从事道德修养所普遍关心的问题。所谓人格,它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所在。合乎做人的标准就称有人格,不合做人的标准就叫无人格。理想人格问题就是要求做人达到、合乎什么样的标准、范式的问题,它是人们在立人立德的修养生活中所追寻的做人的终极范式。儒家理想人格主要体现在《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儒行》、《儒效》等儒家经典著作里。

1.“仁爱”意识是儒家理想人格的核心内容

儒家强调“仁者爱人”,是从内向外推的友爱。儒家主张孝悌、一个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将这种爱扩展开,对君就是忠,对朋友就是义,而这种爱也是相互的,父慈子孝、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就是仁爱的第一层涵义:亲亲之爱。第二层涵义是忠恕之道。忠指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恕指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刚好对应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而孔子更看重于恕道。

2.注重气节和献身精神

气节,就是指人的志气和节操。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孔子提出“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思想,大力提倡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而孟子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的浩然之气。把人的德性尊严置于人的自然生命至上,表现了儒家为人格尊严而牺牲的殉道精神,体现了儒家理想人格超乎自然生命之上的价值极至。

二、当今大学生人格存在的主要问题

1.道德意识薄弱

当今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社会、学校、家庭。例如,在社会上,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甚至一些学生私生活泛滥。在学校图书馆占座位,乱扔垃圾,在食堂到处可见剩菜剩饭。在家庭里和自己的父母交流越来越少,甚至和自己的亲朋好友亲情越来越淡化。

2.勤俭意识淡化

勤俭即勤劳节俭,本来就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其实“舌尖上的浪费”是最直观的表象。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本是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却在指尖间轻轻流逝。作为大学生我们本来就应该刻苦学习,艰苦奋斗,节约资源。而现在有些学生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无视校规纪律,勤俭的道德品质早已严重缺失。

3.诚信意识缺失

诚信作为社会公平竞争的重要准则和人们相互合作的基础,其重要作用旱已为人们所共知。而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至关重要。目前一些大学生受社会的不良影响,考试作弊之风不断,这就导致了校园最流行的词语“大学生枪手”的出现。假证书、假文凭也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学生在招聘上谎称自己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种种的现象都在说明学生的诚信问题面临严重的缺失。

三、儒家理想人格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

1.秉承儒家仁爱精神,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儒家修身养性的主要精神就是仁爱,要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就要从儒家理想人格中的“仁”、“礼”两方面着手。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的内容包涵甚广,其核心是爱人。如《论语》中记载着:“樊迟问仁。子日:‘爱人。’”(《论语·颜渊篇》)这里孔子把“仁”看作一种普遍的价值原则,从而强调了人的地位和尊严。孔子曾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可见孔子认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长幼尊卑、进退有序的礼仪就会乱套,陶冶心性、愉悦身心的音乐就不能被欣赏。在孔子看来 ,“仁 ”又表现为一种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礼 ”。孔子曾说:“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篇》)在孔子看来,只有学会礼,只有人们相互礼让,这个社会才和谐,人与人之间才和谐。作为大学生,我们就是要学习这种“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礼让精神。

2.领悟儒家勤俭风尚,塑造大学生的节约品格

孔子不仅把“俭”与温 、良、恭 、让一同列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将节俭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并践行于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儒家在倡导节俭的同时,也说明了节俭的标准。墨子以“‘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墨子·节用上》)作为衡量衣、食、住、行、事等方面是否恰当的惟一标准,即凡事只要能满足民用就行了,各种徒增费用,对民生无益的事,圣王是不做的。墨子还把这些衣、食、住、行、事等方面的标准上升为“圣王之法”。指出这一标准是对所有人的共同要求。作为大学生就要率先做到不要浪费,在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同时节俭资源。

3.坚持儒家诚信原则,修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修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就要从儒家理想人格中的“诚”和“信”两方面入手。儒家把“诚”看作理想人格的第一前提和“百行之源”。《中庸》中记载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可见,儒家认为“诚”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内在要求。就大学生而言,如果不具有“诚”的品质,就会使道德教育和行为实践相剥离,造成说大话、讲空话 、编谎话的学行脱节、说做脱节的双重道德人格。

孔子对诚很重视,但更多的是论及信。《论语》中记载着“子日:‘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论语·颜渊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篇》)孔子认为,“信”就是讲信用、守诺言。作为大学生,要做到诚实守信,说到做到,实事求是。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这是和别人相处最基本的处世之道。

当然,必须看到,儒家理想人格中也渗透了许多对大学生人格教育有消极作用的成分,如重德轻智、等级尊卑、封建迷信、人格权利的不平等等消极观念。在当今时代,我们在建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格时,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吸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摈弃糟粕和陈旧过时的东西。不但要吸收西方人格理论的合理之处,更应充分发掘中国传统道德理想人格的深邃内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章海山.伦理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2] 郭齐勇.简明中国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3] 薛燕.论儒学思想家的理想人格及其德育价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4] 宋晓珍.浅谈中学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2(5).

[5] 孟究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8).

[6]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3).

[7] 赵德金.《论语》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8] 郭三玲.儒家理想人格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J].德育新论,2013(1).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