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大学生道德人格研究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大学生道德人格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符合现代大学生培养的要求。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大学生道德人格,希望为研究大学生道德人格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一、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内涵界定
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是大学生个体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特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习惯的有机组合。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是大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关于人的认识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道德人格更强调尊重人的自由与平等。大学生必须认识并遵守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利益与共同规范,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发展,即是强调大学生对于道德相关问题的理性思考与自觉把握;强调个人在道德领域中的权利与义务;强调尊重和保持自我主体性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的主体性权利。大學生道德人格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的道德自律不断形成的过程;精神领域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
(一)精心组织道德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只有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逐渐形成.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道德活动是个体道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德育要精心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道德活动.并不断开拓学生个体的道德活动领域,做到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集体活动与个体独立活动相结合,道德理性因素与道德非理性因素相结合。但并不是学校德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能发展学校的道德人格.那种把学生看作“道德容纳器”的道德活动不仅不能发展学生的道德人格.而且还会扼杀道德人格。只有能够激发学生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成为“活动主人”的活动,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道德人格。
(二)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质上是社会道德个体化的内化过程,这个内化过程从教育学角度看,就是自我教育过程.道德活动是道德人格发展的源泉和墓础.但道德活动能否产生影响.产生多大影响,还要看学生的自我教育.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如果没有从道德活动向内心世界的转化,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就不可能有道德人格的发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就必须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语),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教育。
(三)创设有冲突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道德选择。学生的道德人格不是教育的消极“产品”,而是经过学生主体在一个又一个的道德情境中通过自主选择形成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按照一定的德育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具有可感性的对象、有移情效应的气氛和有冲突的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地在道德选择中发展其道德人格.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进以灌输为主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和思考的余地、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压抑的德育方法。
三、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策略
(一)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注重提升道德认知能力。道德人格的形成主要依赖个人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程度在于两方面,一是有高度的自律精神。道德人格的培养是一个人内心深处进行除旧纳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没有高度的自律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的勇气,就难以实现道德人格的升华。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必须具备自律意识,充分发挥人格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道德境界成为可能。
(二)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提升道德人格境界。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道德人格的塑造以及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培育其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学校要对大学生的道德困惑和问题,应多引导,多作说服工作,多给学生关心和诚恳的建议。广大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以自身优秀的品质引导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除此之外,通过校风、学风、教风、文体活动、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文化手段和载体来熏染和影响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和培育,这些格调高雅,题材新颖、引人人胜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对于大学生提高创新求异的能力、开阔眼界、增长才干,而且对于大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升道德人格境界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罗忠桓(作者单位为哈尔滨华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