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关键。试从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入手,探究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对策,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01-0129-0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其中心环节,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拓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所以,如何“立德”关系着整个教育工作的成败,也是当前教育界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合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因此,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应摆在首要位置,德育工作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德乃人之根本,正所谓“人而无德,生而何益”。高校德育工作,小者乃立人之本、立校之本,大者乃立國之本。
二、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高校德育工作虽然普遍正常开展,但德育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多限于课堂说教、流于形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造成师生之间的貌合神离,学习上的敷衍了事。无法从实质上去教育学生,使德育教育落于空,失于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致使部分学生有以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等不良倾向。
(二)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性
目前,很多高校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往往只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普及,很多教学手段一成不变,教育方式单一,从内容上、形式上都较为保守,内容上没有及时扩充和更新相关知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不够。无法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无法使学生真正受到思想上的洗礼,灵魂上的升华,不能得到应有的感化和教育。
(三)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亟待加强
要想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就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目前,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虽然在不断地壮大,但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感不强、积极性不够,重教轻人、被动工作的现象。很多高校,常常出现思想政治工作老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培训,奖励机制、考核机制不健全的状况,致使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能力、水平难以提高。
三、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建议性对策
(一)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
高校德育工作是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工作,做好此项工作,关键在于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国家领导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高校德育工作应该以大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成长规律,树立服务于学生的理念。他们有着独特的个体差异性,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平时老师应走近学生,听其心声,探其需求,与之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给予其应有的人文关怀和教育引导。
(二)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国家领导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此观点言简意赅地命中了推进德育工作的关键之所在。德育工作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理论传播,更不是一律的照本宣科,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德育过程中应该以事教化人,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结合国内国际形势,将学生置身于时代的大环境中才能使德育教育鲜活而有生命力。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典型的“节”点,利用榜样的力量和现代信息手段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利用“青年之声”、微信、QQ等平台开展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等,形成网上互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开展工作,效果会更好。
(三)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任用、考核、奖惩机制
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人与人打交道的特殊工作,工作主体是老师,对象是学生。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好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只有配备和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目前,相关机制还不够完善,仍有改进的空间。对于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应严格选拔配备,强调老师过硬的思想政治水平、理论素养、优秀的道德情操,一定要在学生中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重视对于思想政治老师的考核和奖惩,对于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老师提升工作待遇,给予应有的嘉奖,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对于有工作能力的可以提拔到相应的领导岗位任职;对工作能力差、不适合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要及时转岗或学习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及时做好调整。
总之,全面推进高校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长期以来,高校德育工作往往推进难度大,实效性不强,存在着诸多问题。只要我们正视问题、认真查找,就能把握方向、找到方法,找准做好工作的关键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汪晓莺,熊水英.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式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2]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1(3).
作者:史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