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社会论文中国梦正文

“中国梦”与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 投稿sima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68次
  • 评分4
  • 55
  • 0

袁雨田

摘要: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中国梦”的提出凝聚着无数共产党人要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夙愿。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使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孜孜不倦的奋力追求中,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大历史任务,并继续推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第二大历史任务,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向前推进。两大历史任务的完成才能使“中国梦”由“梦想”变为现实。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梦;两大历史任务;伟大复兴

一、“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的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所谓“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这个梦想是自近代以来就有的美好愿景。2013 年3月17 日,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是对中国梦的高度概括。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理念的高度升华,是今天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理想的集中体现,已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梦”与两大历史任务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侵略战争接踵而至,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使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使中国实际上丧失了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近代中国成为一切灾难与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但中国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还和官僚买办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中仍占据显著优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由此,也就决定了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在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的情况下,近代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社会混乱,人民极度贫困,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使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和苦难世所罕见,唤醒了无数中华儿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要实现这一梦想,必须完成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才能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创造必要的前提,这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顺利完成国强民富的第二大历史任务,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才能真正实现,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第一大历史任务的成果,巩固国家政权、发展生产力、振兴民族经济、维护尊严和主权。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真正实现。

三、中国共产党——在担负历史使命中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无数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前赴后继、英勇斗争,为探索中国发展道路、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不懈努力。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一次一次的爱国救亡运动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他们的努力没有改变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没能拯救中华儿女于水火之中,更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这一历史任务最终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来完成。

中国共产党自1921 年成立以来就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为己任。在毛泽东等同志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苦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并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中国的第一个历史任务。如果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算起,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共经过了近3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经过了三十年的艰苦奋斗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个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这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又近了一步。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是第二大历史任务完成的前提,同时也为实现第二大历史任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第二大历史任务不断努力。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在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们确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成功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最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顺利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我国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伴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了长足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改善。

1978年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完成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不断努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我们党又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国的生产力有了长足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在党的第三、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改革,调结构、重民生、促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同时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逐步扭转;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保证体系更加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下,我国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进一步显现,这些也都表明中国的第二大任务在顺利完成中。

当前,在总书记的领导下,我们更加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而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的“中国梦”。习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也就是说只有完成了第二大历史任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实现。为此,党中央以强国富民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的改革,明确指出“在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 周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从而为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制定了时间表。如果从党成立之日算起,这一梦想的实现需要130年的时间,百年追梦,寄托了党和人民的殷殷期盼。虽然当前我们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但我们相信,在党的带领下,这些问题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在本世纪中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总之,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黑暗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却在光明的历史中完成。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完成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也是人民的梦,经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我们百年追逐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程似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1).

[2].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 -3 -18 .

[3]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gov.cn/test/2007-08/29/content_730614.htm.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