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社会论文中国梦正文

“中国梦”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培养路径探析

  • 投稿雪上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1133次
  • 评分4
  • 32
  • 0

孟婷婷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31)

摘要:“中国梦”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主要后备力量。“中国梦”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了更为成熟的历史时机,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培养传递了正能量。本文从开展“两课”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培养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梦”;大学生;责任感;培养路径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09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019—02

基金项目: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2013年党建思政与高教管理研究课题(SZ201308)。

收稿日期:2014—10—22

作者简介:孟婷婷(1979— ),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党委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时代载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呈现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宏伟蓝图,激起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成为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中国梦”体现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回顾历史,孙中山要求“诸君立志”,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富强之国”;毛泽东提出了赶超美国的强国目标;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到21世纪前50年实现富国强国梦。实现伟大复兴,重新赢回世界第一,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的奋斗目标。着眼现实,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努力奋斗。展望未来,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满怀信心,脚踏实地,在建设富强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中实现百年梦想。

“中国梦”体现了国家梦、民族梦与个人梦的统一。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从洋务派“自强求富”,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再到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中国梦”历经几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与探索,体现了个人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一。

“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构建和谐世界的统一。“中国梦”是和平之梦、发展之梦、合作之梦。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但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当代大学生基本为“90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被溺爱的家庭环境中,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任性、自私、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加之没有真正接触过社会,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导致其责任感缺失。有些大学生考试作弊、论文弄虚作假、在网络或校园BBS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等,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中国梦”是现阶段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光明前途的一种情感表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散发着迷人的时代气息;“中国梦”奏响了时代旋律,弘扬了民族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时代载体。

二、“中国梦”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传递正能量

(一)“中国梦”赋予了当代大学生增强责任感的源动力

“中国梦”为中华民族确立了一个奋斗目标,并赋予了时代意义,蕴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梦”汇聚了13亿中华儿女的梦想和力量,体现了13亿中华儿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中国梦”是一面精神旗帜,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国梦”是一种精神力量,为当代大学生增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提供了动力源泉。

(二)“中国梦”明确了当代大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担当

“中国梦”是个人梦的升华,无数个个人梦编织汇聚成了“中国梦”。个人梦建立在“中国梦”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国家强盛了,民族复兴了,个人才有实现梦想的机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休戚相关。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一支主要后备力量,应深切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不负时代重托,肩负历史使命,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三)“中国梦”拓宽了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路径

“中国梦”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立足于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中国梦”以系统的理论阐述和创新的思维模式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新境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中国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判当前非主流的社会文化思潮,抵制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帮助大学生去伪存真,使其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胸怀祖国,情系人民,勇于担当,承担起时代赋予当代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路径

(一)开展“两课”教育,深化大学生的责任认知

责任感以是非认知为前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是加强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首要前提是以“中国梦”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的责任认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中国梦”为载体,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调研、课堂讨论和课后拓展等多种教学形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优秀教学资源,引入与“中国梦”相关的新闻播报、时事评论、热点分析等,组织学生观看《复兴之路》、《高考1977》等励志影片;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开展网络主题教育、微博互动等,引导当代大学生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将个人成长成才、个人幸福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以情感为基础,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校园文化活动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情感、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学生社团和基层党团组织是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引领者。要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情感,就要充分发挥社团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指导思想,吸收借鉴其他先进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主题班会、党日活动、征文、演讲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创作校园文化作品,构筑校园文化品牌,唱响校园文化主旋律,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忱,增强其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责任行为的养成

责任行为是一个人责任感的外化,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责任感以及衡量责任感强弱的标准。培养责任感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大学生责任行为的养成。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大学生责任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验、承担社会责任,获取承担社会责任的成就与快乐。因此,当代大学生在深化责任认知、培养责任情感的基础上,还需走出校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参加“三下乡”、“爱心支教工程”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奉献社会,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君如.中国梦的意义、内涵及辩证逻辑[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7).

[2]卢黎歌.中国梦与共同理想及其关系辩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

[3]佘万斌,唐书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2(5).

[4]郭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5]吴帆,陈岸涛.场域分层:大学生责任感缺失与培养论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