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社会论文中国梦正文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践行中国梦中推动高校建设

  • 投稿卿卿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23次
  • 评分4
  • 23
  • 0

赵莹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福建厦门361008)

摘要:十八大以来,在践行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高校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新一代大学生的光荣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其面临着新要求、新挑战。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在践行中国梦中推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国梦;高校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17—03

收稿日期:2014—06—10

作者简介:赵莹(1975— ),女,河北滦县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了在建党、建国两个百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形势对高校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要实现中国梦,高校就要培养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能够坚定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一代新人。[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事业全面、深入、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激发高校创造活力的助推力量,是实现高校校园稳定、繁荣的重要保障。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推动高校建设和发展以及践行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忧外患”

践行中国梦是现代中国在选择改革开放道路,树立“翻两番”、“小康生活”、“协调发展”这些物化目标之后,一次真正的目标升华。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人必将担当生力军,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建立这支同心同德的生力军的基石。然而,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渐深入,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遭遇“内忧外患”,面临着严竣的挑战。

(一)外部环境的挑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入发展,各方面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给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消极影响引发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我国改革开放这一契机,极力推销其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极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侵蚀日益突出。几十年来,在“分数至上”的高考指挥棒下,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德育工作都受到体制性的削弱,加之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基础薄弱。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日益活跃,追求个性,强调独立,厌烦千篇一律的灌输和说教。而网络上思想倾向复杂,沉渣泛起,众口铄金,“教师苦口千句话,不如网上一个谣”。与此相反,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未表现出强大的渗透力、感召力,于是,消极、颓废的价值观便乘虚而入,错误、反动的思想自是无法辨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等舆论阵地有效开展思想教育的智慧与勇气,教师缺乏互联网思维,因循守旧,不能大胆创新教育内容、方式和手段,无法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网络消极影响对阵。

(二)内部困境的挑战

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依然处于名义上被重视、行动上被轻视的尴尬境地。一些高校为增加专业课的实践比重,在保证学时、学分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只能删减思想政治教育学时,在学校科研立项、评奖评优、师资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也经常将其边缘化,久而久之,高校内部自然分化出高低等级。加上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轻视,导致思想政治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混饭吃”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其对工作的投入。同时,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收费标准的提高、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推行,学生学业压力增加,就业竞争加剧,在经济方面、学习方面和心理方面产生问题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在帮助这部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其思想教育工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当前,高校各部门各自为营,单兵作战,浪费了财力、物力和人力,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因此,“大思政”的教育观有待于深入探索,科学地建立起一套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势在必行。

上述诸多挑战既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践行中国梦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也是现阶段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必解之题。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然成为推动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二、改变“内忧外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新思考

(一)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创新教育工作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对教育载体的应用创新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 “两课”课程载体、社会实践活动载体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载体等曾发挥了重要作用,[2]但随着互联网、社交应用工具的风靡,传统教育载体则显得单一、陈旧、古板、枯燥,而我们一直以来视网络阵地如禁区,战战兢兢,害怕出问题,“只守不攻”。在这个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在这个四通八达的国际地球村,如果还用冷战思维来警惕意识形态的侵蚀,甚至用100年前的礼教思维、九斤老太的口吻来说教,那绝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悲哀。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在新形势下重新占领思想舆论阵地,其载体的多元化趋势已势不可挡。

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大胆使用微博、微信、易信、播客、米聊、论坛等深受学生追捧的新型社交应用工具。教师要变身为“推客”,持续地推送最新资讯,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与学生建立友谊,加深彼此间的信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我国的社会现状、改革成果、发展障碍、存在的威胁等讲真、讲实、讲明。与此同时,要对传统教育载体,如“两课”课程载体进行改造和优化,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发展微课、慕课、魔灯课程等,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二)统一教育目标与实效,突出实践教育环节

培养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号召、感染大学生坚定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目标,但从实效来看却不尽如人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两课”为主要形式,而近年来,学生对此接受度不高,教学改革效果不佳,模式创新难以逃脱呆板、僵化的形象,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与实效的统一;其他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在网络时代来临之际显得黯淡无光;再加上目前交流平台数不胜数,微媒体、自媒体工具的泛滥,使网络上阴暗、偏颇甚至颠倒是非的报导、论调层出不穷,信息碎片如滔滔洪流,导致党和社会主义先进性、优越性的主流论述宣讲显得苍白无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转变观念, 从过去的单纯说教模式中转变出来,走下高台,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增强现实感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在重大的政治纪念日、伟人诞辰日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故事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网络主页联展等主题教育活动,使思想教育在学生心目中变得鲜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非盈利性质的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义工活动;协助学生组织或参加社团活动、国际交流活动、走基层下农村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当国家发生突发事件,面对重大灾难时,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介入,这些都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教育效果不言自明。

(三)融洽教育主客体关系,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基本的关系,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3]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现状是:师生缺乏沟通,师生感情淡漠,学生仅为混取学分,教师只管完成授课任务,课上互不交流,应付了事,课后心安理得,各自生活。这种主客体的分离、不和谐关系的形成主要和一段时间内中国社会的主体价值观有关,即经济发展至上,效率绝对优先,从而导致精神成荒漠,尊师重教成空谈。有些教师不安心于研读学问、传道授业,而是忙着评职称,做各种兼职。教师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尚未成熟的学生?所以,还是要从教师入手来解决主客体不和谐的问题。

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想学生之所想,助学生之所愿,为广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强化学生的认同感。因此,高校要组织教师完善贫困生资助机制,拓展资助形式,重点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机制,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完善心理辅导机制,常设心理咨询中心,健全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测试、个别心理辅导等活动,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创立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新技术转化孵化基地等。教师用心为师,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其传授的思想才容易融入学生的灵魂。

三、做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高校建设,践行中国梦

(一)构建“大思政”教育新格局,齐抓共管铸合力

要打破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狭隘思维,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单一、目标定位层次缺乏、教育方法系统性差的现状。思想政治教育绝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或学校某个部门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要与高校日常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相对接,与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等相衔接,深入探索“大思政”教育教学的协作机制,加强对组织与平台的研究,增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等其他课程间的协作,构建起“大思政”教育格局。横向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竖向关系到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以形成家庭、学校、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使教育主体全员化、目标定位层次化、教育方法系统化。诸方力量共同发挥作用,各要素相互匹配、功能耦合、相互激发,才能推动高校建设,努力践行中国梦,培养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大学生,真正肩负起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

(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地位,优化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灵魂去塑造灵魂的过程,教育者本身对于职业的认同、对于工作的投入直接影响其对另一个灵魂的塑造效果。当前,思想政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成果难以体现,在科研立项、评奖评优、师资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又享受不到与专业教师同等的待遇,久而久之,难免会消极怠工、心生抱怨,甚至将社会负能量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育的效果,而且往往适得其反。高校要从意识上、体制上、制度上真正给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同等的待遇甚至是优等待遇,在各个方面给予适度倾斜,为他们创建一个优于专业教师的环境,才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认同的真正动力。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区别于专业教师的选拔、培养、考核、奖罚机制,优化思政教师的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观点、态度、品格、行为,因为教师要率先垂范,凡要求学生遵守的行为规范,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即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多为一线教师提供社会考察和学习进修的机会,在实践中促进教师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三)积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党中央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知识分子要“红专结合,又红又专”,既是四个现代化的合格劳动者、建设者,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的口号,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培养或者脱离专业培养、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顾此失彼,都难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两者都迫切地要求增加课时比重,这让高校管理者也颇为为难。显而易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探索新的途径、方式,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与专业教师形成合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实习、实践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这样既能解决课时之争的矛盾,又能化思想教育于无形之中,让学生在涓涓细流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清甜和滋润。

总之,在践行中国梦宏伟目标的指引下,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推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道路虽难,仍需阔步前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裴劲松.实现中国梦 大学要先行[N].中国科学报,2013,09,19.

[2]程静.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3]李琼.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和谐互动关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江静,刘朝晖,许娜.电力系统谐波问题的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2).

[5]韦勤,姜燕.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