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理学院
摘要 迷茫是现代大学生当中弥漫着的一种普遍心理状态。部分大学生在象牙塔里迷失方向,即找不到学习的动力,也找不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每天浑浑噩噩日复一日,对于目前自己的状态心有不甘,却无法解释和走出这种迷茫困境。文章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从自我概念入手,解剖大学生迷茫困境的根源,探讨如何通过建立良好自我意识帮助大学生走出迷茫困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迷茫;大学生;自我概念
1 迷茫是当前大学生的常见心理
迷茫是指对于当下及未来不知所措的一种心境,这种心境在当前大学生中十分常见。根据调查研究,研究者采取随机抽样调查,被访者为走在大学校园里的学生,研究者提问大学生你的大学生活是否是你所期待的,你是否有清晰的大学奋斗目标等此类问题,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模糊不清的。由此可见,迷茫是当代大学生的常见心理。不同阶段的大学生迷茫心态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低年级学生经历了freshman 的新鲜好奇感,逐渐开始变得不知所措起来,开始慢慢探索大学的意义何在,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而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而高年级的学生更多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心中怀揣很多理想和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却不知道从何下手,于是日复一日的慵懒浑浑噩噩。还有一类特殊群体即大学生学生干部,这类学生通常担任着众多学生干部职位又或者担任校外兼职工作,身兼数职,时时刻刻和时间在比赛,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考虑和质疑自身的价值在哪,前途又在哪,所做的一切是否值得。高等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比也是当代大学生迷茫心理的一个重大诱因,就业难导致的大学教育的功利性与应用性的偏好,通识教育的功用性等等,都在困扰着大学生,家庭的重望与自身作为教育精英的优越感对比就业的弱势,都在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们,由此产生自我的否定。
2 迷茫是自我意识的深度麻醉
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来划分,大学生属于青年期阶段(一般指个体从17~18 岁到35 岁的人群)。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大学生处于探索并尝试去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感的重要时段。心理学上自我可以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两大部分。主体我是自我感知的我,是观察者、认同者、分析评价者,"客体我"是被观察者、被分析评价者、被认同者,简单来讲,二者的关系就是由主体我来分析、认识客体我。如果客体我和主体我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大学生便难以确立自我形象,也无法形成自我概念。如是大学生们就会在这个过程当中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引起自我情感的激烈变化,引发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导致自我同一性扩散或社会角色混乱,造成自我同一感危机,从而进行自我怀疑和否定,陷入迷茫困境。
从学者(小此木启吾)研究同一性征候群的主体特性来对大学生的迷茫心境做具体分析。淤同一性意识过剩。大学生因为价值观人生观的尚未真正确立,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偏执,而偏执的想法和观念带来的行为阻碍会引发焦虑情绪,大学生陷入这种焦虑情绪之中不能自拔,难以从“是我”、“不是我”、“我怎么会是这样”等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失去自我,产生迷茫。于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有自我全能感或幻想无限自我的症状,无法确定或限定自我定义,失去了自我概念、自我选择或自我决断。只能处于回避选择和决断的麻痹状态。典型行为表现为部分大学生的社交恐惧。盂与他人距离失调。无法保持适宜的人际距离,或拒绝与他人来往,或被他人孤立。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之一即为大学生人际关系交流障碍,很多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待提升,在与同辈交往过程中产生问题,而亲密感的建立与渴望又影响着关系的持续。尤其是亲密关系中男女关系的交往更容易产生诸多问题,从而引发心理危机。榆时间前景的扩散。时间前景的扩散是一种时间意识障碍,表现为不相信机遇、不期待对将来的展望,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许多大学生沉迷网络,也是基于自我的无力感。
3 走出迷茫困境需自我悦纳
很多时候人们容易画地为牢,把自己圈起来,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面一劳永逸,永远有许多借口和理由,为自己的焦虑和对失败的恐惧隐藏起来,由于害怕,所以不作为。例如很多大一的学生会说,我怕自己时间不够,所以不能参加社团或者不能够去竞选学生干部。高年级的学生会想,我学的专业不够热门,在社会上不容易找到好的工作,所以我不需要跨出校门。有的同学会想,我的交际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大家不那么喜欢我。我做的事情不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等等。诸如此类的想法和观念很多,因而造成迷茫困境。潜意识里面的对自我的不自信导致行为上的懦弱,对自己的成长造成阻碍。一个渴望自我发展的人,一个希望走出迷茫困境的人,必须主动克服自我障碍,学会自我悦纳,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和突破,给自己开辟新的一片天地。停止自我怀疑和对立,克服自我障碍。简单地讲,就是真心的喜欢自己欣赏自己,看到每个人身上独特的闪光点,从而建立自信。另外重要的一点是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自我效能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性,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当人们期望自己成功时,他必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且当面临挑战性任务时,会表现出更强的坚持力,从而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因而无论是面对学业压力还是人际问题或者是情感危机,高的自我效能感都能帮助大学生付出高强度的意志努力,从而走出困境。其实,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角色或者角色丛,认真的扮演好自己不同阶段的人生角色,给自己多一些肯定,就会走的充实踏实很多。培养自己的业余兴趣也很重要,大学里面有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择优而入,陶冶情操的同时给自己一个释放压力的途径。
除此之外,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对自我意识的提升有良好的积极作用。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通过来自他人的评价而发展起自我概念的过程。大学生们通常更注重教师、同学和家长对自己的评价,来自周围的这些重要人员的积极评价,会激起他们强烈情感反应,也会巩固、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识。
注释
小此木啓吾援モラ卜リアム人间の时代[M]援东京:中央公论新社,1978.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枫霞.当代大学生生存状态调查[M].华文出版社,2006-8.
[2]童世骏.大学的理念[M].中国友谊出版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