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企业管理正文

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投稿薛梧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458次
  • 评分4
  • 17
  • 0

郭宏(石家庄经济学院)

摘要: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不高;高技能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操,课程设计以理论为主;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缺口较大;盲目招生现象突出。而大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现状也导致大学生就业方面出现种种问题。因此,本文首次将高职院校中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引入到高校培养中来,结合高校学科学习与高技能人才现状,合理地提出高校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的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1 概述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着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兴业战略,并规划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队伍。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加大了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力度,在全社会全面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和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制度等的推动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全国各个地区,各类单位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有的差距还很大,特别是与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我国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不断增长,而现有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实际需要的缺口很大。这就使一些技能型岗位上已经出现高素质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另外,我国技能人才的文化层次偏低,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微乎其微,现有技能人才的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比较陈旧,人才分布结构不合理,大部分都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大企业中。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已经严重阻滞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所以开发高校中高技能人才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今热点。

2 河北省高技能人才现状

目前,河北省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大学本科、高职和中职的毕业生,他们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技术经验,同时由于学校课程设计的不合理,使得这些毕业生难以满足某些企业对技术性人才的要求。另一个是企业现有员工中挑选人员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以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急需。这些人员一般具备企业所需要的一些技能和经验,但是由于知识面比较窄,尤其是没有理论知识,所有只是运用表面的经验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无法从根源了解一个技能的源头或者支撑理论。截至2013 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为430 万人,高技能人才(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115 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6.7%(其中技师、高级技师29 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6.7%),中级工约为141 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2.79%,初级工和无等级工约为174 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40.47%。在2012 年底与江苏、广东等发达省份对比,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达203 万人、广东省也近220 万人,而同期河北省高技能人才为106 万人,分别比河北省高出97 万人和114 万人。而且,从一些企业了解到,目前河北省高技能人才的来源主要以中等学历为主,这当中主要原因就是一直以来河北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是在中等教育为基础经过一定的现场锻炼提高完成的。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科学的发展,以及社会制度的改革,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层次也将提高。目前,一些技能型人才缺乏科学的培养体系,近几年虽然有些高技能院校培养了部分高技能人才,但是由于数量少,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我省虽然近几年在“人才强省”的战略下,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方针促进了我省的人才发展,但是总的来说高技能人才发展缓慢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3 高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使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那些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水平初始阶段的地方,那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人才匮乏的地区,更应抓住这一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用高技术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接续产业,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要达此目的,就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这是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型产业的最坚实的基础。只有加快推进工业化,才能更好的实现工业产业化。没有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培养的是学历型人才,很多用人单位抱怨找来的多半是“半成品”。而社会需要的是高技能人才,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具备基本的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胜任岗位要求的基本素质。但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高技能人才的供求存在严重缺口。社会发展,最关键的是人才,最紧缺的也是人才。高校作为一个培养人才和知识的摇篮,不管是知识结构还是知识体系都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在高校高技能体系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提高。高校毕业出来的学生要想有更好的就业机会,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就要面向市场,以需求为基础进行科学预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所以,高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可行的。

4 基于高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

4.1 构建知识、技能双向资格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技能培训和知识教育各有侧重,存在单方面的倾斜,难以达到“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因此,在这两种教育体系下找寻一种有效的联系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起知识、技能相互渗透、贯通的培养方案,融合两者的优势,促进知识技能的双向融合,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才能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4.2 调整理论知识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高校中开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育的独特性,从传统高校的教育模式开辟出一条适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道路,即产学结合的路子,改变以往的那种重理论轻专业技能的教育模式,拓宽教育渠道,充分利用学校中现有的资源,大力推广知识+ 技能的课程设置,利用学校实训基地、企业战场以及社会资源,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推广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学生某一行业技术能力,采用整合的能力观念以岗位需求为标准,进行课程设置,培养出应用型、实践性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4.3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共同参与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实现深度融合。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学生教育中,提升专业培养方案的实用性,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建立定向人才培养机制,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适合企业岗位的专业人才,把企业一线先进的技术工艺、管理经验、企业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一线优秀技术骨干到学校中进行授课;第二,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企业和学校可以共同搭建科研平台,将学校的科研优势和企业的技术工艺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降低科研资源的浪费。学校可以借鉴企业的市场优势,提高科学研究的目标性和针对性,并通过企业将科研成果进行市场化推广。

4.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培养“知识+ 技能型”的全面教师优秀的教师,要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因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锻炼提升,与教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要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入手。定期对教师开展技能培训,让教师到企业中观摩学习,并将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

5 结束语

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技能人才的供需是否平衡占主导地位。河北省的高技能人才相比较发达省份相差甚远,已经严重阻碍了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关键的是人才,最紧缺的也是人才。在高技能人才需求量日益增长的社会环境下,河北省高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和实际数量的缺口很大。高技能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在河北省构建高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很有必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旨在学生于院校阶段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但是在此社会环境下,高技能人才供求决定经济的发展,培养该技能人才我们任重而道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崔京建.聚焦高技能人才短缺[J].山东劳动保障,2005.

[2]邵传芳.面向市场经济的产学研合作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

[3]盛国荣.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熊猷亮.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基金项目:

2014 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JRSHZ-2014-03022)。

作者简介:郭宏(1979-),男,山西高平人,讲师,研究方向院管理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