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企业管理正文

财务会计风险的成因与规避的探讨

  • 投稿Syua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364次
  • 评分4
  • 62
  • 0

张洁蕙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回顾一下会计发展的历史,让大家对财务会计有个更深刻的认识,通过雷曼兄弟破产这一个案例来对财务会计风险的成因做个分析,针对企业财务会计风险我们给怎么样进行防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财务风险;规避风险;财务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117-03

收稿日期:2015-03-10

作者简介:张洁蕙(1993-),女,辽宁大连人,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风险这个词大家都知道,然而风险又分了很多种,其实无论什么行业多多少少都会存在风险, 只不过财务会计的风险往往会直接影响一个公司的兴衰存亡, 因为财务和盈亏是直接挂钩的, 上至全球的百强企业, 下到个人经营的私人超市、美发屋等等,都是为了盈利,通俗的说就是为了赚钱,只有收支平衡了,收益大于支出一个企业才能维持下去,因此明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和如何规避是非常重要的。

一、有关会计的发展和分类

会计这个工作,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一提到会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钱”,会计嘛,都是管钱的。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会计这个职业是和钱脱不了关系,但是时至今日,会计这门工作绝对不是单单一句管钱的可以一带而过的。

早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人们就已经有了会计的认识。而早在西周时代就已经设置了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在我们今天看来就是会计,只不过当时的叫法是司会。在西汉时期,专门用来登记会计事项的本子则是被称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不止如此,在宋朝时候,更是需要要编制“四柱清册”,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会计账簿,用来办理钱粮报销或移交,也出现了用来计算的公式即,“旧管+ 新收= 见在+ 开除”,用现在的白话文翻译一下,旧管的意思是期初结存,新收就是本期收入,开除就是本期支出,见在就是期末结存,整理一下就是——“期初结存+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 期末结存”,对会计有一定了解的人对这个公式一定不会陌生,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多么令人惊叹,从最初的认识到一点点的探索,直到形成一定的体系,会计这一职业不断的在发展在完善。

现代,从学术上来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这是完全的照本宣科,教科书上对会计的定义就是如此。然而,要是细数下来,会计工作包罗万象,哪里是一个定义可以完全说明白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我说这三百六十行哪一行能离得开会计。只要是涉及到金钱往来的,会计都是必不可少的。同为会计又是不一样的,会计的分类很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法。按报告对象来分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按行业来分又分为了酒类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工业企业会计、信息咨询服务业会计、金融证券会计、物业管理会计、房地产业会计、石油化工会计、旅游餐饮会计、医疗卫生会计、私营企业会计、行政事业会计、保险企业会计、上市公司会计、个人独资企业会计、广告服务会计、出版印刷会计、小企业会计(制造业)会计、小企业会计(商业)会计、食品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会计、电力企业会计、邮电通讯会计、汽车行业会计、文化教育会计、加工制造会计、烟草企业会计、物流企业会计、药品企业会计、轻工纺织会计、农业企业会计、外经外贸会计、房屋中介服务会计、煤炭企业会计、市场(农贸、五金、批发、建材、服装等)会计、交通运输会计、高新技术企业会计、连锁经营会计、钢铁企业会计、软件及集成电路会计。按工作内容分为材料会计、总账会计、往来会计、成本会计等。按工作范围分为:公共会计、政府会计、私用会计。

二、财务会计风险及其成因

众所周知的高风险行业是炒股,所谓的危机与机遇并存,有的人一夜间成为百万富翁,也有人一夜间倾家荡产,尽管如此还是有前仆后继的人投身股票市场。其实任何行业都存在着风险,相对而言,高风险有着高收益,在任何一个企业当中,财务风险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了企业的整个财务活动,它并不是可以凭借人的意志、决心能够转移的,他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在什么环节都会存在风险,通常情况下风险与收益呈正比,即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反之则是风险越低收益也越低。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盈利,没有哪个企业是为了亏损而存在的。想要获得最大的利益就必须全面考虑分析企业所能承受的最大风险是多少。现在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模式都是负债经营,通过借贷资金来弥补自身资金不足的缺陷,如此一来,风险就出现了,如可借款?向谁借款?借多少款?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借款?等等还有很多,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考虑,这个就是筹资风险。资金筹集成功以后,下一步就是生产了,这时候问题又出现了,生产多少产品既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又能最大的节约成本,这些都需要进行调查评估,这个则是生产风险。为了扩大营业业绩,在销售环节企业通常会采取赊销的方法,这个涉及到的则是信用风险,所以说财务会计风险可以说是环环相扣, 涉及到的范围极为广泛, 并不是可以一言以蔽之的。有的人可能认为所谓的财务会计风险只涉及到财务,只有跟钱有关才是财务会计风险,只能说有这种想法的人根本不了解会计这个行业,只是凭借字面的意思相当然罢了。就拿工厂做例子,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加工,生产,出售,存货处理,人工成本,生产损耗的资源,每个环节都是缺一不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引起企业财务风险。

三、具体案例

全世界每年都有无数的企业崛起,也有数不清的大中小企业破产,其实企业之所以宣告破产,主要原因无非是财务出现了严重问题,入不敷出,资金链断裂通俗点儿说就是没钱了。其中有些案例甚至是教课书上的经典案列,例如:雷曼兄弟破产二十年之前,美国人乃至是世界上跟金融有关系的人,有谁不知道美国雷曼兄弟——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然而在2008 年9 月15 日,一个震惊了世界金融界的日子,一个雷曼兄弟永远也忘不了的日子,雷曼兄弟按照美国公司破产法案的相关规定提交了破产申请,成为了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最大的金融公司,自此之后曾经叱咤风云的雷曼兄弟消失在了金融界,转而出现在了各大教科书中,成了经典案列。

在美国甚至是世界上雷曼兄弟都是颇负盛名的,让我用一串数字来简单介绍一下雷曼集团,拥有158 年的历史,就在2007 年世界500 强企业排位中排名132 位,净利润42 亿美元,总资产接近的7000 亿美元。这一系列的数字都可以说明雷曼兄弟的实力有多么的雄厚,然而就是这样一家风头劲胜形势大好企业,自2008 年9 月9 日开始,一周之内公司股票暴跌77%,公司市值从112 亿美元缩水到25 亿美元,同样是数字,比起上面的这一组数字同样令人惊讶,多么可怕的数字。

作为一个大企业,雷曼没有坐以待毙,他用尽一切办法努力进行了挽救,在第一季度中,他采取的方法是卖掉了五分之一的杠杆贷款并将公司的资产用作抵押,并且在同时通过大量借贷现金来为客户交易其他固定收益产品。在第二个季度中,雷曼又变卖了1470 亿美元的资产,开始通过大规模的裁员来减少开支。然而都是杯水车薪并没有多大的效果,雷曼还是走向了毁灭。雷曼的毁灭一部分是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的房市进行调整,这是政策的大势所趋,美国政府通过操控房价来带动起美国的经济,尤其是2000 年以后,实际利率降低,全球流动过剩,借贷都很容易,这就是相当于一个食物链,房地产市场上涨,美国消费者财富增加经济繁荣,快速增长。从2000 年到2006 年,美国的房价指数上涨了130%。房价涨了利率还低的情况就造成了借贷双方的风险意识薄弱,各种贷款工具衍生速度极快,这就造成了美国的泡沫经济情况,人们债台高筑无力还款,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经过这次危机之后,人们对于整个证券市场重新定位,不再盲目跟风,这样仔细研究之下,更有消费者委托评级机构进行风险评估。但是由于金融产品的复杂性,评估机构的态度不够严谨,没有重视起来,从而导致市场的定位并不准确,也就导致了风险溢价。由于财务这张大网的关联性,风险蔓延到货币和票据的市场,整个金融都震动了。就这样环环相扣最终导致这次危机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问题。这也就导致了一些金融巨头面临崩盘的困境,雷曼兄弟就是其中的典型,虽然无法操控整个行情但是雷曼兄弟自身的问题也不容小视,一直以来太过安逸,没有意识到危机。虽然说要开发、创新,但是也不能贸贸然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在进入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雷曼兄弟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着重于传统的证券发行承销,兼并收购顾问等传统银行业务。然而在20 世纪90 年代后,因为固定收益产品、金融衍生品的流行和交易发展迅速,雷曼兄弟也不甘落后的开始拓展这一领域,他们当时确实成功了,还被冠以华尔街上的“债券之王”。从开发上来说他们的确成功了,然而就是这个所谓的成功,麻痹了他们,雷曼兄弟被眼前的利益迷惑住了双眼,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将会出现的危机,盲目扩张,忽略了市场。在房地产市场下滑的2007 年,他们的商业地产债券业务仍然增长了13%,从而使他们面临了巨大的风险。

在市场好的时候,由于市场流动性太大,投资者都很乐观,这给雷曼兄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是当市场崩溃的时候,它则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

四、启示

雷曼兄弟作为一个有158 年历史的企业,其破产对于我们在经营企业上的也有很多启示。

1. 危机意识:企业越大,作为它的管理者就越要有危机意识,居安思危这个成语我相信就连小学生都知道,可是为什么我们的一些大老板大的企业家都忘了这一点了呢?是眼前的利益迷了他们的眼睛,是短暂的收获让他们忘乎所以,所以直到灾难到了眼前,才从美梦中醒来,雷曼兄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历史这么悠久的一个大集团最终走向了灭亡,管理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为我们后人敲响了警钟。

2. 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抗风险能力:雷曼兄弟的破产让我们有很多地方来反省,刚才提到的是危机意识,现在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企业内部的问题。雷曼集团有着158 年的悠久历史,也可以说是经过了大风大浪的,它一定有自己独有的管理办法,但是那么在问题出现以后没有及时的找出解决办法,而是由着他继续恶化下去,我个人认为他的管理还是有很大的疏漏的,决策人没有及时做出判断不假,可偌大的公司,偌大的团队难道没有一个人是清醒的吗?没有及时的找出问题,没有及时的跟进,没有及时的找出解决的办法,千里之堤还溃于蚁穴,雷曼兄弟的破产从某些层面来说也是必然的。

3. 正确的战略规划:雷曼兄弟的战略规划是持有次贷债券,然而正是这一决策使他走向了灭亡,由此可见,正确的战略决策时至关重要的。在决定战略决策时一定要有大局观,考虑全面,若是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那么雷曼兄弟的前车之鉴已经在眼前了,战略规划好比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船只顺利到岸,若是灯塔的不亮了,那么船也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由此可见战略规划所占的地位,毕竟若是没有一个正确的规划目标,那么一个企业就没有了前进的方向,连方向都没有的企业,怎么可能长久呢。

从以上三点来分析,雷曼兄弟的灭亡不仅仅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的,诚然政府的政策和市场占了一定的比重,但是究其根本雷曼兄弟自身的问题也是不可忽略的,雷曼兄弟的固步自封,被眼前利益迷住了眼睛而失去了判断,没有从大局观规划,都导致了他的灭亡,可以说雷曼兄弟的灭亡是个必然。

五、如何规避财务会计风险

关于规避财务会计风险的问题,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办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实际工作中都是不断完善的,这里我们大体上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

1. 强化表内业务的风险监管

之前我们大多的时候并没有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表内业务上,更为有效的规避财务会计风险,我们必须重视起来表内业务,强化表内业务的风险监管也就是指主要运用《法规、制度监督法》和《财务状况分析法》进行监督。其方法也就是单独做一张表格来说明企业内部的资金状况。这样就可以更加直白清楚的列明各项数据,让人一目了然,更加清晰明了毕竟没有什么比数字更有说服力了。但是如何运用,怎么运用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每个公司每个企业都有他们独特的方法,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个人认为好的方法是在重视表内业务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表外业务,两者相结合灵活运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为众所周知表外业务透明度太差,自由度过大,风险性强而且连续性弱,一般都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体现,而不是在报表中,但是不能因为表外业务的这些缺点就忽略他的重要性。

2. 加强财务会计防范系统的建设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一定的步骤,避免企业财务的风险不止要从内部进行防范,还要建立一个健全的防范系统,通俗些说就是要有一个防火墙,将危险隔绝出去。防范系统就比较全面了,包括日常的管理、识别、衡量、规避、转嫁、化解还有预防,这一套步骤下来不能说完全避免了风险,也可以及早的发现风险,进而早做准备,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最为基础的防范就是从会计表内外的列报进行核算,得出结论,这样就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就着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提出解决的办法,从而解决问题,或者是预防这类问题,毕竟时间就是金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就比别人有优势。一步一步都是有顺序的,只有先识别出来风险,才能进行预测,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会计防范系统,当然我说的比较笼统,具体应用的时候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

3. 提高审计单位审计防范力度

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尤其是会计这个工作,工作量不仅大还很是繁琐,仅仅靠会计人员自己的力量往往容易有所疏忽,这个时候就需要审计人员出马了,所以说要是想提高会计防范的质量,必须得用到审计人员的力量,而且术业还有专攻呢,在审计上面严格把关,进一步的将风险扩大的趋势扼杀在摇篮里,审计会计通力合作,这必然会成为一个发展趋势,他们各自也会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六、总结

没有什么事情是没有风险的,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重要的是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纠正,最忌讳的就是夜郎自大,讳疾忌医。企业财务的风险和企业的命数息息相关,一定要重视起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孙飞. 雷曼兄弟终结华尔街神话[J]. 西部论丛,2008(10).

[2] 康晓雷. 中外证券公司失败案例比较分析[D]. 云南财经大学,2010.

[3] 张雪. 美国投资银行案例研究――雷曼兄弟破产倒闭案例[J]. 商情,2014.

[4] 苏伟. 浅谈经济繁荣背景下财务会计风险与防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4).

(责任编辑: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