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特点相适应的方法和策略,来推进信息化,可以缩短周期,不走或少走弯足名,但各个阶段难以超越、跨越、跳跃。
文 李清旭
对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判断
近年来,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了良好的行业信息化氛围i施工企业在实践中,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对信息化规律的理解逐步深化;计算机、网络等硬件环境不断升级,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专业工具软件、部门级管理子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组织机构不断完善,锻炼形成了 批专业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市场得到一定的培育和发展。
与此同时,在行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还存在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核心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程度,系统流程化、集成化的应用水平,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支撑作用,还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和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与国外同行以及国内其他相关行业比较,还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由资质就位引发信息化大跃进式的”大干快上”、巨大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化市场还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仍深刻影响和制约着整个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对当前行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分析与判断:一是通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办公、专业工具软件——产品成熟,普及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块融合,局部的、部门级业务管理子系统——产品较成熟,应用较广泛,显著提高管理水平;三是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体系融合,整体性、企业级、数据贯通的集成管理系统一初步尝试,少数应用,面临巨大挑战。
整体而言,当前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正处于部门级管理子系统应用为主的发展阶段。根据专家的分析判断,整个行业信息化发展由”部门级”系统应用,过渡到”企业级”系统应用,达到数据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应用目标,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从信息化发展阶段角度看信息化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发现和掌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做事成功的概率就高。行业信息化也不例外,也有其内在逻辑与规律。按照规律实施信息化,是推动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是二进制逻辑,具有定量化、标准化、程序化等特点;而管理本身具有模糊性、柔性、个性化,甚至还有突发性的特点,不少管理活动往往难以甚至不能量化和标准化。如何遵循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本质特性,使两者深度融合,正是施工企业探索信息化规律的难点和关键所在。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相互促进和融合,是一个逐步完善、发展的过程。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管理基础,不同的信息化内容,体现出不同的本质特点。采取与各个阶段特点相适应的方法和策略,来推进信息化,可以缩短周期,不走或少走弯路,但各个阶段难以超越、跨越、跳跃。
从失败案例的共性中看信息化
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10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施工企业对信息化长期、深入的探索实践,这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不乏失败的酸楚。正所谓,成功的信息化建设规律总是相似的,不尽人意的信息化总能找出各不相同的理由。梳理近些年来施工企业推进信息化,尤其是推进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失败案例,以下八种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具有典型意义。
技术至上型。认为信息化就是上先进的IT技术,是信息部门的事情,以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系统功能覆盖面的大小,作为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的依据。
甩手掌柜型。请专业咨询公司进行管理信息化咨询,并完全交由专业软件公司开发、实施和推动。
拿来主义型。找个与自己企业类型、规模、业务、流程差不多的企业,把它的系统照搬过来,小修小改,大体就可以了。
花钱了事型。认为信息化就是上个系统,多花点钱,买个全面、先进的系统,买来后,就束之高阁。
包治百病型。认为上了信息化,系统确定了企业的流程、规则,按照系统运转,企业管理问题就沉疴可解,从此,各种管理问题就可以得到完满解决。
面子工程型。认为信息化是个时髦的事,是企业实力的表现,所以,也要搞个信息化,来撑撑门面。
强力推动型。企业一把手或高层领导强力推动,强化顶层设计,大干快上,不顾企业信息化基础,制定一套脱离实际的”先进”管理流程和制度,自上而下,采取行政力量强力推动,”不换脑袋,就换人”。
绝对标准型。认为标准化做好了,就一定能实现信息化,强行将企业管理活动标准化,形成的是一本本厚厚的,但难以推行的制度流程汇编。
分析这8类典型失败案例,可以看出,企业沿用推动工具信息化的思维和方法,来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动过程中,企业缺乏对管理信息化本质特点的了解,缺乏对自身信息化基础的分析,盲目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不切实际地跨越式推进信息化建设,违背了信息化规律。有专家深入总结这些典型案例的失败原因,集中体现为”四个忽视”; 是忽视了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瓶颈;二是忽视了管理信息化的复杂性;三是忽视了管理系统的人性化;四是忽视了行业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不成熟性。从成功案例的共性中看信息化
相反地,梳理一些信息化取得较好成效的案例企业,有一些共同的观点与做法,值得总结和借鉴。
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除了体现在给予人财物的必要支持,更体现在工作中能率先垂范,践行推动信息化;体现在对信息化中涉及到的成本、合同、资金等重大利益调整方案的拍板和推动上。但也不能走向另一极端,信息化事无巨细,都由把手主导推动,甚至亲力亲为,这样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企业信息化主导者都是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者。总结信息化取得较好成效的企业,其主导者基本上都是懂管理、精业务,同时对信息技术也通晓,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者。业界通俗的表达是”懂多门语言的人”。
始终掌握信息化的主导权。这主要体现在信息化过程中,特别是软件开发模式上,多是以己为主,外部为辅。开发过程中,从对系统的调研、设计、使用、升级以及后续维护,企业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高度重视信息化前期管理模式、管理流程的梳理。总结成功企业信息化的驱动力,是坚持业务驱动,管理需求驱动,而不是IT驱动;从管理的视角出发,十分重视对自己管理基础、管理深度的了解,重视前期的管理模式、管理流程的梳理。
推进过程”急需先行”,宁愿慢不要烂。成功企业在推进过程中,大多坚持欲速则不达,”宁愿慢不要烂”的思路,通常按照”急需先行”的原则,从信息化最迫切的业务入手,把最紧要的业务管起来,等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逐渐扩展迭代,这样可以减少阻力,规避风险,增加成功概率。
必须实现业务替代。成功企业的信息化,一定是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业务替代,能给系统使用者带来便利,提高效率。如果信息系统使用中,不是减轻而是增加了工作量,或是使用很不便利,则这个信息系统不会受欢迎,也就很难成功。
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组织和制度保障。信息化不会一蹴而就。成功企业都做好了长期开展信息化的思想、组织、机制、制度准备,都建立了完备的信息化组织,专职的信息化岗位,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拥有自己的信息化队伍。基于目前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现状,出于对成本、安全、便利等多种角度的考量,成功企业推进信息化中,都十分注重组建和培养一支自己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总结这些成功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着眼自身信息化基础,坚持需求导向,不跟风,不盲目,有序推进信息化,顺应了信息化规律。有专家总结其成功的要点,集中表现在”四个重视”:一是重视对信息技术与管理本质特点的深刻认识;二是重视科学推进管理信息化方法的掌握和经验积累;三是重视管理信息化个性特点的把握;四是重视建立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