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企业管理正文

农民工工资的地区差距

  • 投稿张师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353次
  • 评分4
  • 69
  • 0

王建国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87)

摘 要:农民工自由流动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使用最新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发现,东部地区农民工工资高于中、西部。影响农民工工资地区差距的因素除了生产率和生活成本等差异外,还包括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当前需要尊重区域发展规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劳动力流动障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农民工;工资;地区;差距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219-02

一、农民工工资的地区差距的现状

本文使用的数据是2012年5月在流入城市收集的,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部分城市和地区,包括详细的农民工人口、就业和工资信息等。本文将农民工限定为在本地居住一个月以上、跨县流动、16-59周岁、外来农业户籍受雇人员。

(一)东部农民工工资高于中、西部,中、西部之间的差距不大

农民工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87%、4%和9%。2012年,东部农民工工资分别比中、西部高出17%和15%,而中部农民工工资与西部相近,只略低2%。因此,农民工工资的地区差距主要发生在东部与中、西部之间。

(二)女性农民工的地区工资差距高于男性

东部农民工中女性比例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女性比例最低。这可能是因为东、中部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较高,而这些行业不要求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更能吸收女性农民工就业。从东、中部之间的工资差距看,东部男性农民工的工资比中部高13%,但东部女性农民工工资比中部高26%。

(三)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工工资的地区差距相近

东部农民工年龄最小,中部与东部相近,而西部最大。东、中、西部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1.1岁、31.3岁和33.3岁。从不同年龄段农民工工资的地区差距看,尽管随着农民工年龄的提高,东部与中、西部农民工工资的差距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下降的幅度并不大,因而各年龄段的农民工工资的地区差距相近。

(四)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工的地区工资差距更大

中部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中、东、西部农民工的受教育年限分别是10.1年、9.5年和9.3年。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东部与中、西部农民工工资的差距拉大。以东部和中部之间的农民工工资差距为例,东部小学及以下、初中文化程度的工资只比中部高10%和12%,但东部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工资分别比中部高27%和46%。

二、农民工工资地区差距的原因

(一)东部劳动生产率高于中、西部

与中西部相比,东部的资本存量更大、地理优势更突出、基础设施更发达、城市体系更完善、经济集聚效应更明显、市场化程度也更高,因而其劳动生产率也会更大,进而给予农民工更高的工资报酬。

(二)东部生活成本高于中、西部

东部生活成本高于中、西部。以房租和食品开支为例,本文的数据显示,东部农民工家庭每月负担的房租分别比中、西部高22%和19%,自己每月直接支付的食品支出分别比中、西部地区多32%和11%,而单位负担的食品支出却与中、西部相当。与劳动生产率从对劳动力的需求传导到名义工资的机制不同,生活成本的差距从对劳动力供给的角度传导到了名义工资的地区差距上。

(三)跨区域劳动力流动成本的存在

农民工不仅要承担旅费支出和手续费,还可能要承受远离家乡和亲人以及适应当地生活所带来的心理成本。以家庭分居为例,虽然从中、西部流入东部的已婚劳动力家庭中夫妻共同流动的比例分别达到86%和88%,但是“75后”农民工家庭中子女随同流动只占53%和57%。跨区域劳动力流动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工工资的地区差距。

(四)户籍制度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公共服务不均等

尽管户籍制度在不断放松,但是农民工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仍遭受歧视[2],在医疗、教育和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上仍无法享受与当地居民均等的服务。以医疗保险为例,本文的数据显示,东部农民工中有当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比例只有34%,其中,从中、西部流入东部的家庭的参保率分别是15%和20%。户籍制度限制了地区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阻碍地区工资水平均等化。

三、政策建议

(一)鼓励东部率先发展,不断开拓东部经济潜能

加快东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完善产业结构,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优化城市层级体系。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经济活力。只有不断支持东部经济发展,才能为来自中、西部的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发挥东部带动作用,加快中、西部发展

科学有序地将东部相对低端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快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商品和劳动力的流动效率。积极推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提高市场化发育程度,加快建设城市群和都市圈。推进中、西部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缩小中西部与东部的收入差距,而且可以缓解东部地区人口承载压力。

(三)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关键在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消除不同户籍居民在医疗、教育和保障性住房等待遇上的差别,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各地区加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探索符合当地实情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道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完善投入机制,优化支出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构建公共服务多元化的供给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市场功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实、罗楚亮,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短期变动与长期趋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4).

[2] 邢春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08(5).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