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照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一)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
日照“蓝、红、金”重大发展战略的组合叠加必将开启今后较长时间的“黄金发展期”,而新时期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要素稀缺性和要素价格上升对发展形成制约,要求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劳动力要素方面来看,2010年,日照在岗职工工资为33239元,同比位居全省第9位(2009)。相对于日照GDP的规模与排序,日照劳动力成本较高。日照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596.4立方米,比全省稍高,但约为全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27.1%,并且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000立方米水资源最低保障线。人均耕地0.91亩,为全省、全国的87%和72%。日照已经形成了造纸、化工、能源、钢铁等为代表的临港工业体系,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仅森博浆纸、电厂、钢厂就耗水资源5.7万立方米,占市区总供应能力的25%。从万元GDP能耗来看,日照市由于传统的重工业基础,能耗要远远高于国内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土地价格的升高、矿产等资源的消耗等,决定了日照不能再简单依靠廉价要素推动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二)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日照与连云港同是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城市发展目标、港口吞吐货种、泊位建设等极为相似,临港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钢铁、石化、造船等是港口城市发展的重点产业,竞争十分激烈。这对于日照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日照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存在认识误区。日照市转方式缺乏应有的力度和深度,从很大程度上由于存在认识误区。认识误区一:按照日照市的区位优势要大力发展临港工业,而临港工业是重化工业,因此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是相悖的;认识误区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求“新”,日照市要转方式就是要淘汰以往落后产业,今后只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产业结构层次低。日照市本身产业配套环境滞后,制约着产业转移速度,也制约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2012年,日照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8.7:53.5:37.8。日照市海洋产业中占优势的在于第一产业渔业上,而一些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业和以海洋技术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明显不足。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钢铁、石化和造船等规模还不足,通讯与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器器械与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与交通设备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4%。
3、城镇化水平较低。2012年年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84%,低于同期全国52.57%和全省52.4%的城镇化水平。并且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规模体系不合理、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城镇布局分散,空间辐射作用差。规模经济不足导致地区市场分割、地区环境、设施等使用粗放,利用效率不高,交通成本提高等,不利于要素聚集,制约经济发展。
4、经济总量较小。从经济发展状况上来看,日照由于建市较晚,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人均水平也不高。2012年,日照GDP为1352.57亿元,仅仅高于莱芜市。从山东半岛沿海城市的经济规模总量来看,日照处于沿海城市的末尾。2012年青岛GDP为7302.11亿元,约是日照的5.4倍。从鲁南经济区的枣庄、临沂、菏泽、济宁、日照各城市来看,日照的GDP也位于末尾。
(二)原因分析
对于日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日照市长期受儒家文化熏陶,在“开放创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方面思想不够解放;第二,日照市建市时间较短,底子薄,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不足带来低水平陷阱,制约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质量;第三,周边城市仍处于要素集聚阶段,对日照竞争大于合作、带动,争夺了日照转方式所需要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第四,日照市城市开放层次低,在对外开放中缺乏政策优势。
三、日照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发展观念
1、发展临港工业和转方式并不相悖。日照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日照的发展重点是临港工业,临港工业大都属于重化工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发展重化工业和转方式的提法并不相悖,一方面,在沿海港口集中布局发展重化工业,这本身就是整个国家战略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转方式并不是完全不发展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重化工业,而是不能像以前一样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通过通过技术、市场、法律和行政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做好环境防护工作。
2、转方式中求“新”不等于求“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改变传统经济发展中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东西,产业选择上往往表现为求新。但“新”不一定等同于“好”。因此,一个地方好的产业选择应该是最适合当地条件的,而不宜一味求新,否则这些新产业一是引不来,就算来了也留不住。
(二)优化产业结构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产品,重点培育茶叶、瓜菜、果业、桑蚕、黄烟、药材、花卉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着力打造“北方绿茶之乡”。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培植一批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业,积极发展工厂化养殖,打造一批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区和良种基地。
2、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日照市应对几大传统产业进行市场调研,成立技术改造专家指导小组。由专家组帮助企业对技术改造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指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提升,并为企业提供各阶段、全方位的资讯服务。要简化企业申报技术改造的流程,降低进入门槛。制定并推行更为全面的技术改造政策,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在传统产品里加入品牌要素,加强品牌的宣传和营销,全面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
3、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即代表科学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长远来看是日照转方式的战略依托。以自主创新体系和产业基础为支撑,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双百项目”,突出发展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海洋新兴产业及环保产业,建立一批国家或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培育特色明显、竞争能力强的产业集群,使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日照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要突出三个层次、三个重点,第一层次是把港口物流和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第二层次是将交通、通讯业和金融保险业、科研教育事业作为基础产业大力改善和提高;第三层次是把会展业、文化体育产业、房地产业,信息咨询业作为配套产业进行开发。三个重点是着力对服务业三大载体(园区、企业、市场)进行重点培育,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努力打造综合服务新格局,提升服务业园区的能级;引导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做强核心主业,坚持多元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提高综合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做好统筹规划,建设一批专业性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市场,逐步形成一批生产基地与市场相连结的产业集群。
作者简介:孙明燕(1982-)女,山东沂水人,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共日照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中共日照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