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企业管理正文

企业边界的动态化与模糊化演进研究

  • 投稿宁哲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371次
  • 评分4
  • 90
  • 0

余中东

(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州 510006)

摘要:企业边界问题是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关键性前提,合理与符合现状的企业边界理论的提出,将会对现实存在的企业边界规模的安排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营与竞争环境的改变,许多企业对自身原有的组织和结构进行了重构,越来越多中间型组织形态不断出现,一些企业纷纷采取虚拟企业、战略联盟、企业集群、业务外包等形式对自身的规模与边界进行重整,企业边界日益呈现向模糊化和动态化演进的趋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企业边界;动态化;模糊化;组织形态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058-02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成长与企业边界问题是当代企业战略研究的关键性前提。对于企业边界理论的研究源于现实中企业的紧缩和扩张等战略。要使企业战略具备合理性,就必须对企业的边界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与认识。只有在确定了企业边界的范围及其动态性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战略制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看,研究企业的边界动态演进趋势是十分必要的。一个合理与符合现状的企业边界理论的提出,将会对现实存在的企业边界规模的安排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边界理论的概述与延伸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

对企业边界的探讨是从认识企业的性质开始的。亚当·斯密在他著名的古典分工理论中将劳动分工和企业边界联接在一起。他认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益,而生产技术会使劳动分工进一步深化,带来规模报酬递增。新古典经济学根据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来解释企业扩张的动因和机理。穆勒从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的节约视角来探讨大规模生产,分析了规模生产的效益与优势。马歇尔考察分析了工业组织问题,系统论述了工业大规模生产的意义,第一次正式定义了规模经济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了被称为“马歇尔冲突”的命题,指出只有通过改进企业的传统组织形态才能有效解决这种“冲突”。

(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解释

科斯最先将企业边界问题做了内生化的研究。1937年,“交易费用”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他发表的经典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科斯认为市场和企业是两种资源配置手段,而且它们可以互相替代,企业的扩张受制于自身组织成本的增加,而市场的扩大同样也会带来交易费用的增加。所以,企业的最优边界将处在边际交易成本等于边际组织成本的平衡点上,企业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的组织成本的权衡决定了市场与企业的边界。

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科斯的思想做了进一步拓展。威廉姆森和克莱因等人首先对该理论作了开拓性研究,然后格罗斯曼、哈特、莫尔和泰若勒等人又对该理论做了进一步的丰富。威廉姆森等人创立了资产专用性理论,用产权解释了企业的性质及其边界问题,提出了资产的专用性质确定企业规模的假说。该理论认为,当投放专用性的资产时,选择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或企业采取纵向一体化,是可以节约交易成本的;如果不存在资产的专用性,为了节约交易成本,那么则通过市场来配置生产。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是多样性的和异质性的,交易组织形态的选择取决于各种交易的成本差异和交易特征。他认为决定交易异质性的维度是交易的次数、交易的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其中交易的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对解释企业这种组织的效率边界具有重要意义。

(三)企业能力理论的解释

企业能力理论使企业理论在揭开企业内部“黑箱”真相上的步伐上前进了一大步,该理论认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内部资源。潘罗斯认为,相对于市场机制,企业这种组织可以更有效的将员工和团队的知识在组织内交流和共享,企业能力取决于对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有效使用,知识的不对称及由此产生的企业能力差异导致了不同企业间绩效的差异。潘罗斯还提出了著名的“潘罗斯效应”,即企业管理者具备的管理能力和知识决定了企业的边界。蒂斯也认为企业经营领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企业组织具备的知识及相关的能力。继承这个理论思路,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日益被当今企业战略研究所重视。所以,企业能力理论不仅对企业的边界和企业的异质性做出了理论解释,并且还提出了企业存在的条件。

(四)企业边界理论的延伸:企业边界的动态化与模糊化

以上理论揭示了企业边界的影响因素是多因素的,在分析企业边界时,交易成本经济学、新古典经济理论以及企业能力理论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决定企业边界的最终因素是经营效率,哪种组织形式占主导地位将取决于利用企业组织形式的成本与利用市场或组织网络的成本之间的权衡。在知识产品和服务日益主导的环境,有关知识的生产和交易成本日益得到重视。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降低成本,拥有灵活的组织模式和能够建立广泛合作网络的企业网络等中间组织将得到迅速发展。在现代动态经营环境下,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企业,其规模和边界将日趋虚拟化、模糊化和动态化。

三、企业边界动态化与模糊化演进的背景

(一)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迫使企业的边界变得愈来愈弹性化

静态的竞争条件和经营环境的稳定是企业边界维持稳定的前提。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管理的环境是基本可以控制的,产业格局和企业间的竞争态势也是基本可以预见的。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都完全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市场等宏观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空前增加。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变得无所适从,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促使企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有弹性。面临不确定性的环境,企业边界将不断向模糊化和动态化方向进行演进。

(二)竞争本质的演变使企业的竞争发生了变化

当前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在某一具体行业内进行技术、质量、服务和市场份额等方面的竞争,而是已经发展到在一个边界模糊甚至无边界的领域内进行商业机会的竞争;而且,竞争也不仅仅存在于企业之间,竞争更多的是存在于不同的企业联盟之间,甚至在价值链的基础上进行。现代经营形式使产品由整件式产品持续分化成部件式产品,于此同时,价值链一体化也是市场发展的趋势,市场空间和产品空间的拓展演变成为一种潮流和现实。未来的市场领导者会是那种与合作伙伴紧密协作,采取新型经营方式,实施跨公司流程的企业,而这种流程已经迥异并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边界。

(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企业组织变革的条件

自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获得一种新型的交流手段。信息技术为企业相互的信息共享和产品交换提供了技术手段,使企业交流信息的障碍成为过去。以前传统企业只有通过企业内部管理组织才会产生效益的经营活动,现在只需通过市场的调节就很容易获得,企业在生产或采购的决策中倾向于选择采购以节约成本。企业已不再追求纵向规模上的优势,经营灵活和反应迅速已成为当前企业追求的主题。正是在这种网络技术环境下,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等中间型组织得以空前迅速发展,企业的边界也随着动态环境的演变而不断虚拟化。

四、企业边界动态化与模糊化的主要组织形态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网络组织作为获得外部资源、实现资源跨组织共享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日益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并得到迅猛发展。

(一)虚拟企业

传统上企业的竞争优势大都体现于其提供的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等因素,而现代市场需求却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因此,现在企业的竞争优势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于企业满足顾客需求的速度。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采取“敏捷制造”这种全新的战略,快速有效地整合原本分散的各种资源,从而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虚拟企业这种组织形式为企业实施“敏捷制造”战略提供了可能。1991年,“虚拟企业”这一概念首次被美国管理学家肯尼思·普瑞斯提出。虚拟企业是一组具有不一样资源和优势的企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加以联接的风险共担、资源信息共享、协作开发、互利互惠的一种动态联盟体。

(二)战略联盟

在科技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企业界和理论界逐渐发现战略联盟是一种全新而且有效的企业组织形态。企业战略联盟是指为了实现企业各自特定的战略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它以合作代替对抗,其联盟成员内部资源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企业之间达成的超出正常的市场交易,可又达不到合并程度的一种中间的合作新模式。企业战略联盟能够发挥乘数效应,通过有效组织联盟内的资源,使企业资源拥有的范围从企业内部拓展到外部,实现资源要素的共享,从而节约资源并提高使用效率。伴随这种若干主体相联接的联盟体跨越行业界限,联盟内企业的边界也日益动态化和模糊化。

(三)产业集群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逐渐显现,相关理论研究也逐渐深入。迈克尔·波特从经济效率、价值链和组织变革等方面来研究产业集群的价值和形成机理,从而把产业集群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产业集群的群内企业会进行专业化的分工与生产,从而在产业集群内形成产业链或相关的企业网络,产业集群拥有大型企业实施纵向一体化的部分功能。由于产业集群能够发挥企业和市场的双重效用,具有企业和市场的双重属性,产业集群的边界和企业的边界在某种程度上会形成重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集群的边界就类似于企业的边界,企业的边界将随着产业集群的边界变化而变化。

(四)业务外包

20世纪90年代,一些企业面对组织资源不足,为了保持企业的持续核心竞争优势,降低经营成本,采取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外部的专业公司的经营方式。业务外包已经成为企业获取持续核心竞争能力一项关键手段。彼得·德鲁克认为,业务外包是企业的一种经营趋势,未来企业的非高附加价值的经营活动及不具外向发展机会的经营活动都会被逐步外包出去,而企业将仅从事后台支持。

业务外包这种经营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分工形态向信息经济条件下的网络组织形态的演化与发展。过去企业把研发、生产、销售等活动集中在企业内部,是由于企业在市场交换中,所需要付出的分工合作和信息寻取的成本很高。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普及所引发的知识快速传播,使得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的外部环境下获取资源成为可能,这将大幅度降低企业间协作的交易费用,企业间跨越时空的协作日趋变为现实。业务外包使传统的企业边界理论失灵,它给企业边界的演化带来日趋复杂的影响。

五、结论

在信息时代,企业边界将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演变。企业在逐渐放弃一体化战略的同时,企业的很多业务活动正从企业内部剥离并由与企业有长期稳定协作关系的外部企业去经营。这种企业间的联合经营既不需要具备传统的企业严密组织结构,也迥异于单纯的市场交易机制,它是介于市场协调和企业协调的一种中间形式。未来的企业边界必然是以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为中心,通过各种合作和联盟等形式而形成的最优状态。愈来愈多的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等中间组织形态不断的涌现,使得市场与企业的边界变得日趋动态与模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刘向阳.企业边界的确定——交易成本观与组织能力观的比较与整合[J].经济评论,2007,(2).

[2] 喻卫斌.资源跨组织流动和企业边界的变化[J].经济学家,2007,(2).

(责任编辑: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