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企业管理正文

境外中国企业与商户遇袭应急措施与安保体系构建

  • 投稿二哈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243次
  • 评分4
  • 36
  • 0

张杰 姚述 晁阳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2.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00)

摘 要:随着中国积极外交战略的推进,将有更多华企赴境外开拓市场。海外安保的重要性凸显。企业遇袭应急预案、日常安保管理、制度性防范措施的构建,成为境外中国企业生存的必经之路和中国与各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安全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境外;企业;安保;应急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2-0139-03

收稿日期:2014-07-12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3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防范新型恐怖主义的地区警务合作》的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BGJ025,项目主持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张杰。

作者简介:张杰(1971-),女,汉族,山东阳谷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研究海外安保问题。姚述(1975-),女,汉族,山东黄县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讲师,研究涉外警务。晁阳(1982-),男,河南开封人,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海外安保问题。

在境外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对安全环境要有足够了解和先期研判。中国企业和公民在境外活动日渐频繁。然而,一些开拓市场的中国企业所在国家本身也存在政局不稳、社会秩序动荡的不容乐观的形势,国家治安能力脆弱,使得中国公民面临巨大治安风险,使政府加强安保合作的压力在上升。此外,内部也存在影响安全的因素,有时积累的矛盾比外部更尖锐,并可能造成重大失误。

一、境外中国企业与商户安全保护体系

体系是宏观的综合的对策的集合。企业与商户境外安全是通过多元防范体系获得的。它包括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组织机构责任、作业安保责任、设施工地安保责任)安全防范标准体系(一些企业已有部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但目前尚无国家级标准)监测评估体系(进行安全风险的辨识、分类、分级、评估)应急体系。

海外最大的安全风险来自于突发性的袭击、绑架。近年一系列恶性事件暴露出华企在驻外安全管理与安全防范上的疏漏:店面、商铺和工厂不设防,缺乏足够的安全条件和设备。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犯罪分子出于成本考虑,发动袭击或绑架前一般会踩点和观察一段时间。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会使袭击者因考虑成功率问题而自动放弃行动。人防、物防、技防、信息防作为境外日常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应被考虑在生产和经营成本中,逐步形成有效安保制度,从被动型保护模式向应急型自我保护模式转变;从应急式处置机制向常态化安保机制转变;消除威胁安全因素和开展安全防范并重,以达到商铺、驻地、设施“零伤害、零事故、零破坏”目标。

1.物防与技防

根据中国商务部、外交部、国资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境外中资企业机构与人员安全保护工作的意见》规定,在工作、生活区域配备必要的安全保卫设施。企业、私有宅院均应设有安全设施。物防上,通常采取人防工事,在商铺等经营场所四周筑起铁丝网,甚至在偏远地区工厂四周要挖深而宽的壕沟,在工程区和生活区建设高院墙、养看护犬等。华企应彼此善于效仿。同时,为企业与商户编制的防范措施指导要有可操作性,如,根据周边治安情况确定加高的实体墙高度(指导性数据一般是2.5米到3米),重要基地院墙还要加固铁丝网,安保要求高的基地、工地或油井等,需安装电网和24小时电子监控设备及报警装置。

技防上,除安装固定摄像监控,还要视情考虑是否采用跟踪监控,可疑人员活动情况只要进入视野,摄像头会根据其活动范围而自动转动,还可安装具有提醒功能的固定报警系统。

2.人防制度

根据中国商务部、外交部、国资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境外中资企业机构与人员安全保护工作的意见》规定,境外企业应雇佣有防护能力的保安,或请武装军警,增强防护能力。企业、商业机构在海外招投标过程中加强安全成本预算,将安全保障的专门条款纳入到工程合同中,如在非官方背景下聘雇具有一定武装级别的安保公司,这是海外公司保护自身安全的国际通行做法。

人防具体包括人员管理制度和保安动态的巡线防范。企业要建立进出人员的登记制度;严格的外出请假制度及旅程管理制度。在安全风险高、政局不稳、秩序混乱的地区,要加强员工危机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的培训,必要时进行逃生和自救的防恐演练。

企业与商户编辑安保手册,提醒员工在境外生活和工作的注意事项。个人外出时避免单独出行,不夜间出行,不穿能直接辨明企业员工身份的服装外出,避免携带大额钱币出现在银行等显目地方。

交通工具的安全防范要注意:一是常临街停放的车辆应采用防弹或防爆措施;二是外出时不在车辆上悬挂显示身份的旗帜或标志;三是发生乱局时配备防弹衣和防毒面具,汽车油箱油量要保持70%以上,行车路线要有临时变换。

设有工厂、生产基地的华企应落实巡防工作。巡防包括巡视与巡护,方式包括对周边环境变换的、定期与随机的几种。这可降低突发事件的烈度和发生机率。在对驻地设立严密人防、技防的基础上开展巡防,完美的技防可提供具体报警信号的频度,管理者据此修改巡线次数。

人防更重要的是制定有规划的人才外派制度。外派人员既要符合企业与商户需要,又要能适应目的国特有的人文社会,这需从以下方面加以考量,见图1。

企业选雇非本国籍员工的考量因素如下,第一,考察当地雇佣员工背景,减少不必要危险因素;第二,签订雇佣合同,避免境外劳资纠纷。

中国企业与商户往往因国内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认为比外籍员工能更快熟悉公司企业与商户内部文化环和环境,又因外国籍员工背景考察难度大,所以常常从国内自带工人。但实际上中国籍员工比当地人对外部环境和安全状况的熟悉度低,融入度慢,国籍属性附载的目标显著,尤其具有国有背景的华企对以扣押外国人做人质的犯罪组织来说更具吸引力。

3.信息防范

许多问题出现后,往往不是企业与商户能独立解决的。目前尚缺乏企业与商户对外协调的制度保障。有资源掌握暴力袭击信息的驻外使馆,和有信息需求的企业与商户之间,缺乏多层次的沟通渠道。一般大的企业与商户一般能主动与驻外使馆建立密切联系,而私人的中小企业与商户往往忽视与使领馆联络,其实必要的信息沟通是保障安全的重要途径。

企业与商户信息防范的困境在于即便本身有信息搜集和管理能力,但也多数处于信息归档管理阶段,缺乏信息研判。此外,信息搜集途径和研判不应局限于企业和商户与中国使领馆的关系基础上,还应拓展至与驻在国同胞企业与商户、团体或个人建立横向联络关系,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研判资源。

中国政府不可忽视境外华企对海外生产经营单位所在地社会安全风险信息的庞大收集、获取、记录、整理的能力,应建立更加专业的服务于海外企业与商户的安全风险防范的信息情报机构。搜集风险信息的渠道主要包括:

a)政府通告;

b)外交部门、使(领)馆、政府有关部门和驻在国政府部门;

c)新闻媒体;

d)来源于本单位各级组织和员工的信息;

e)作业伙伴;

f)各海外项目基层单位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

g)社区团体和组织;

h)相关安保机构和国际组织。

公司总部或国内总部对信息分析研判后,确定发出预警的必要性,并根据事态变化调整预警级别、预警的解除。同时,针对可能存在的社会安全风险,与我国外交机构、驻在国政府机构、合作伙伴、相关的安保机构和国际组织之间,建立信息通报和交换机制。

二、企业与商户在境外遇袭应急预案与措施

应急预案目标是解决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财物安全,因此内涵应涉及资源(财物)配置、力量调动、储备金调用等环节。不同等级的风险应急预案是有别的。

境外企业与商户可分配资源往往匮乏,因此要合理综合参照相关标准、国际惯例和本国规定指导实际工作,并设立企业与商户国际业务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储备金,建立本集团国内总部遇袭预案和境外应急预案体系。

企业与商户国内总部在境外机构遇袭时的作为空间体现在如下方面:对于海外分支机构较多的企业在国内总部设专门防恐部门,接收境外企业有关社会安全形势的报告;根据需要组成境外安全巡查组,检查和调查本企业与商户驻外机构所在地公共安全事件危险源、危险区域,登记、评估、监控风险,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与当地有关部门加强联系,组建权威的救援指挥机构,编制遇袭处置预案。

企业与商户境外遇袭应急措施则包括启动应急小组(事先建立,预急生效)开展人员疏散、组织撤离路线,进行企业与商户自救、互救的先期处置。

企业与商户境外遇袭应急措施具体包括:

最短时间内安置受袭人——组织营救受害人,疏散、转移、撤离、安置受威胁人员;关闭易受袭的场所,或限制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活动;尽可能向受到袭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等。企业与商户受袭后,需跟踪险情,判断安全形势,视情公布危情和发布采取的特定措施,必要时对人员劝离,提出可将伤害降至最低的建议。

及时报告——受袭后,立即报告企业主管国际业务的领导,并按中国国家规定报告相关部门;同国内企业总部组织事件调查组,分析原因、认定责任,提出防范对策。

建立热线——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及时上传下达指令,确保通讯工具畅通;援建单位与被援建方联合安全防范。

物资保障——应急小组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调用应急物资,事后据实予以补偿。物资要囊括伤员现场急救所需的药品及器械;供驻外人员两周使用的食品、水及生活必需品;有关人员撤离、转移、疏散的路线图、地图、交通工具;所在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如,当地医院联系信息)。物资事先保存在相对隐蔽的地点,防遭袭或被哄抢

三、遇袭应急原则

遇袭应急原则如下:第一,生命安全保障原则。武装分子索要钱财、个人物品、武器、车辆等,保安人员以保护被绑架人生命为第一原则,避免与暴徒发生冲突,必要时立即交出物品。第二,自我应急原则。在建筑物内遭遇枪械袭击时,第一时间发出“报警“、“隐蔽”警示令,并选择墙角等可提供保护的地点隐蔽,尽量远离窗户和可能跌落的物体。若在建筑物外遭遇袭击,则立即卧倒并匍匐到安全隐蔽地点。袭击停止后,继续保持至少5分钟隐蔽,或接到警报解除指令后方可认为暂时安全,等待救援。第三,平息事态原则。安保人员要迅速评估事态,决定是否使用武器击退入侵者;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收缴武器并尽快撤离。若不能保证安全,则不作收缴武器的尝试,而是等待警察到来,服从警察指令,尽可能不拘留闯入者。第四,尽快通报和沟通原则。通报对象包括本国使领馆、项目企业管理层、值班主管;沟通对象是驻地国警务机构。保安人员应尽快把受害者从现场转移,若受害者无法被解救而最终被绑架,应立即通知值班主管;遇见非法携带武器者,必须及时向保安人员或管理层报告。第五,保持镇定。不尖叫、不慌乱、不与匪徒对视,不看其面部;舍财保命。当夜间有陌生人或有危险的人闯入驻地,应先立即藏身,熄灭室内灯光,再查看确认安全状况。第六,拒去危险地区原则。尤其处于危险的人(有同胞、亲朋被绑架的人,遭勒索、被追杀的人)更不要去治安混乱地区活动,不去经常发生绑架案的地区,不住治安不好的地区;掌握并牢记使领馆固定电话;保持通讯方式畅通。

四、企业的安保培训

国企在安保方面做得较成熟,但更多私人中小企业与商户因追求低投入、高回报而对安保较茫然,且缺乏风险应对经验和计划。

企业与商户要对拟派出员工进行正规、定期、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培养海外员工在学习、生活、出行、交友时的安全自护能力,以提升其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自防能力。从近年来发生的案件看,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防卫能力欠缺,给了犯罪嫌疑人可乘之机。借助外力的保护往往需要若干时间做出反应,而自身快速应对可为己赢得处置时间。

培训目的是为企业与商户建立一个以预防为主的有效防范体系,提高管理者安全管理能力、给个人构建海外项目安保管理知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方法。外交部领事司和一些企业与商户推出“不培训、不派出”政策,即员工派出前必培训,将安全成本纳入企业与商户走出去计划中。美国外交学院与海外安全顾问曾共同设置了一门特别的对公众开放的课程---为国外工作的美国人培训安全防范能力。美国等西方安保培训内容是实践与理论兼顾。中国尚缺乏给有海外业务的安保公司提供高度专业的培训,安保公司一般根据业务需要自身开展培训。中国政府应着手考虑这一项目,鼓励和引导像中石油这样安保实践起步较早的企业与商户推广经验,担当社会责任;同时建立专门的海外安保培训机构,以促进中资海外安保公司开拓国际市场。

因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治安形势不同,防范对策有别,所以要根据派赴国治安特点确定培训课程、考核标准,形成完整培训方案。

培训计划根据培训对象的资质、身份可分为普及培训、“海外安全官”培训、专职安保人员培训、针对项目经理的培训、给基层管理者的培训、强化和规范中介机构安全责任的培训(使之担负起安全督促和教育的责任)针对现场操作员工的培训(内容侧重于防恐安全基本知识和个人防卫与自救技能的培训)。

培训时间有周期性和空间性,分派出前与派出后培训、定期与不定期培训。派出前培训目的是增强因海外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心理问题的应对。又如,海外项目经理和专职安保管理人员还须接受不定期强化培训。

培训科目是应对能力培养的关键,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体能与战术科目,包括要人保护、自卫术、惯有手法、反监视、车队安保、急救、进攻流程、安全操作平台、职业杀手刺杀分析、地形分析以及安保人力运营和管理等。

二是防范技能的实战科目,安保人员要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复杂环境的能力,能随时关注所处环境的变化并对风险作出评估,并提出安保措施建议和协助处突。如,准备具有防弹功能的避难室,防什么弹?防直射火力还是曲射火力?此处侧重对复杂环境分析和安全计划制订能力的培养。训练科目涉及室外教学、室内训练(使学习者掌握应急技能与知识)格斗、体能与战术训练(如,如何穿越逆流人群到达救援地;如何对可疑人员搜身——不能用手紧贴被搜身者身体,而要轻拍,以防止犯罪嫌疑人身上利器刀或艾滋病患者身上藏的吸食毒品针头刺穿自己手指而被病毒感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内地首批海外安全官接受以色列教官培训,http://news.ifeng.com/shendu/fhzk/detail_2012_05/16/14566184_0.shtml,访问日期,2013年2月3日。

(责任编辑:陈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