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企业管理正文

推行劳动定额标准化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 投稿答完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52次
  • 评分4
  • 57
  • 0

徐 波

(北京铁路局劳动和卫生处,北京100000)

摘 要: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果。劳动定额标准化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劳动定额这一科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的深化。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形势,企业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劳动定额标准体系,推行劳动定额标准化,用劳动定额标准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本文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企业现状和特点,对推行劳动定额标准化,促进企业管理进行了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劳动定额标准;劳动定额标准化;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2-0071-02

收稿日期:2014-07-15

作者简介:徐波(1982-),女,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一、劳动定额标准和劳动定额标准化

1.劳动定额标准的慨念

劳动定额标准是对劳动定额制定、实施、统计分析、考核和修订的各个环节中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是以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

2.劳动定额标准化

标准化是以制定,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其含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的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践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所以劳动定额标准化就是以制定和贯彻劳动定额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

劳动定额标准是劳动定额标准化的核心。制定和完善劳动定额基础标准和时间标准,是劳动定额标准化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劳动定额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都是通过制定和贯彻各项劳动定额标准来体现的,所以说没有劳动定额标准,也就不可能实现劳动定额标准化,因此制定劳动定额标准是推行劳动定额标准化的起点。首先要根据企业管理状况、编制、补充、完善定额标准。贯彻实施劳动定额标准是标准化活动取得效果重要阶段。通过制定和实施劳动定额标准,开展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劳动定额标准化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不仅要制定、实施各类劳动定额标准,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变更、劳动者技能的提高,还需要修订标准,组织新标准的实施,通过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深化,力求建立新的秩序和统一。

实行劳动定额标准化,其目的在于促进企业建立正常的生产和管理秩序,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随着劳动定额标准化的开展,通过制定和贯彻劳动定额标准,使企业各有关管理部门和生产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在技术上、组织上与生产活动保持统一、协调一致,保证生产秩序有条不紊,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劳动定额标准化所要建立的秩序包括: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艺流程;科学合理的作业规范和操作流程;劳动定额标准制定、贯彻、统计、考核、修订等工作秩序。这些秩序的建立必将促进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之间关系的协调和统一,保证全员劳动生产率的稳步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劳动定额标准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工业生产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后的必然结果,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商品的交换是按照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来进行的。商品生产者要使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克敌制胜,其产品必须高质量、低价格,即产品的必要劳动消耗低于社会平均的必要劳动时间。因此,研究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状况,确定科学、合理的人力、物力消耗定额标准,是每个商品生产者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市场经济越发达,劳动定额标准化将越重要、越发展和越深化。劳动定额标准化的功能在于有效节约活劳动消耗;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推广应用科学合理的作用程序和操作方法,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劳动效率提高;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确立共同遵守的劳动规则,协调各方面关系;为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奠定基础,为劳动组织科学化创造条件;开展科学的劳动成果考核,建立公平合理的工资分配机制;促进劳动条件改善,保障劳动者健康,实现以人为本。

二、劳动定额标准化的意义

1.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劳动定额标准化的意义在于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使劳动定额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通过全面系统地推行、贯彻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使各企业的劳动定额制定工作具有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可以减少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产品、工种,工序之间的(下转80页)(上接71页)矛盾。充分发挥劳动定额的激励作用,进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目的。

2.保证劳动定额工作持续发展

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只把劳动定额工作作为一种管理方法看待,置于行政部门管辖下,成为政府行为,采用行政管理手段推动劳动定额管理工作,而企业是被动执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通过行政手段,搞突击整顿,进行修改产品工时定额,提高劳动定额水平,降低定额完成率。过后又出现回落,反反复复,造成劳动定额工作在较长时期内处于时好时坏的状态,很难稳步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后,企业已进入市场经济中,一切都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因此在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早已成为企业行为。因此,企业要想在经济市场中站稳和发展,就要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严格推行劳动定额标准化,提高劳动定额管理水平,降低人工成本,以适应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快速发展的需要。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为确保定额水平的统一性、先进性、合理性,只有通过推行劳动定额标准化才能实现。贯彻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使工时水平趋于一致,从而更好发挥劳动定额在企业中的作用,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提高劳动定额制定和管理的科学性

企业开展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在劳动定额的制定、贯彻和管理过程中推行劳动定额标准化,可以消除传统管理的不足,如“经验估工”制定产品定额所带来的不平衡性和随意性,客观反映产品工时消耗规律,使劳动定额水平先进合理。通过贯彻系统的劳动定额标准,可以使企业各工种定额水平趋于平衡一致。推行劳动定额标准化,提高劳动定额制定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劳动定额工作在具体管理中易于掌握和操作。

三、做好劳动标准化工作

1.明确劳动定额标准化的定位

劳动定额标准化是国家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标准化的功能,就必须明确劳动定额标准化的定位。只有明确劳动定额标准化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才能提高企业强化定额管理的积极性,才能根本解决指标经营过程中因经营亏损造成的职工出力拿不到钱的问题,扭转一些效益差的企业出力也拿不到钱的心态。

2.建立健全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体系

在劳动定额标准化运作滑坡的条件下,建立健全各企业的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机构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企业是标准的使用主体,因此,建立与完善企业的劳动定额管理机构是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在恢复与发展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时期,使用行政手段建立完善劳动定额标准化机构,做实基层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机构,对劳动定额标准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3.加强定额员队伍建设

人才也是生产力,培养造就一批懂生产、懂技术、懂管理的定额员队伍,是劳动定额标准化事业的组织保证。通过不断完善劳动定额管理的环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广纳贤才,凝聚英才,将思想道德好、敬业爱岗、技术素质高、专业技术精的优秀人才吸引充实到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中来。加大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标准化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素质,更好地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和新形式的要求,要形成广泛的标准化人才阶梯队伍。

4.技术发展迫切需要改进劳动定额管理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信息数字化、工具和作业的智能化、集成化成为企业技术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劳动定额标准化研究、制定方法已不能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要自动化、智能化、模块化的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方法和先进的工具,把经济、技术、数学结合起来,应用计算机、概率论、运筹学、信息论、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把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安全的可靠性充分应用于劳动定额标准化,使劳动定额充满生机活力。

(责任编辑: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