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妍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东总队,广东 广州 510403)
摘 要:表外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因为其隐蔽性强,表外融资常常被企业利用,以达到粉饰报表的作用,极大地影响了报表使用者的正确决策。本文介绍了表外融资的一些常见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表外融资;负面影响;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063-02
一、企业表外融资的内涵与形式
表外融资是指不需要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融资方式,从会计处理的结果来看,融资形成的某项资产未被纳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同时,融资本身也未引起负债项目的增加。随着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衍生工具层出不穷使表外融资方式日趋复杂 现阶段常见的企业表外融资形式有:
(一)经营租赁
经营租赁的租赁期通常较短,公司通常仅获得一定时期的使用权,与资产相关的全部风险与收益并没有转移到承租公司,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不需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因此,成为表外负债。融资租赁时表外负债,许多公司在进行融资租赁交易时,尽量将融资租赁构建成经营租赁。
(二)合资经营
合资经营是指一个企业持有其他企业相当数量,但未达到控股程度的经营方式,后者被称为未合并企业。人们通过在未合并企业中安排投资结构,从事表外业务,尽可能地获得完全控股的好处,而又不至于涉及合并问题,不必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未合并企业的债务。
(三)证券市场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进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证券化融资业务通常是对银行的信贷资产、企业的交易或服务应收款这类金融资产进行证券化的业务。比如,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本质上它是一种以应收账款为抵押的借款,但在现行会计实务中,企业对售出的应收账款作为资产转让,而不确认负债。
二、企业表外融资的负面影响
(一)掩盖重要的财务信息
融资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投资者对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财务信息,例如,企业的表外融资行为可能表明企业的资金链条出现问题。但是,由于会计处理的问题,表外融资不需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投资者就很难知悉融资形成的资产、负债的情况,而投资者的决策正是建立在财务信息基础上的预测,重要数据的缺失会使投资者的决策出现很大的偏差。因此,表外融资的存在,掩盖了重要的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特别是,当企业出现业绩下滑时,如果企业利用表外融资的手法掩盖不良的财务状况时,那必然使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二)粉饰财务状况,夸大企业的偿债能力
表外融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负债未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这样造成的一个结果是,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负债规模与实际的负债不相符,反映到财务指标上,就是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被增强。企业常常利用这一特点,构造某类交易,将表内负债转移至表外,掩盖企业的真实负债水平。例如,某些公司在进行融资租赁交易时,通过修改合同部分条款,使得该项交易成为法律意义上的经营租赁,这样就不需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一项长期应付款,企业实际上承担未来的付款压力,但是财务报表却没有向报表使用者传递着一信息。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表外融资无形中夸大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这对于企业的债权人和潜在债权人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企业大量使用表外融资的话,就会造成低资产负债率的假象,误导债权人。
(三)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误导投资者
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表外融资方式引入的资产不需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但是企业确实取得了资产的使用权,而资产带来的收益必须在利润表反映,这样的话,企业的投资规模被掩盖,投资收益率无形中被夸大。在“安然事件中”,安然公司通过设立大量的子公司,将母公司的融资转移至子公司,产生了大量的表外融资,又通过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大幅度提高了投资收益率。表外融资的存在阻碍了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真实的投资回报率,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经营成果被夸大,就会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最终使投资者遭受损失。
三、企业加强表外融资管理政策与建议
(一)推进会计理论研究,完善会计准则
目前,在我国,表外融资的规模非常庞大,如何科学地披露表外融资至关重要,而现行的会计准则在这一方面存在缺陷,许多企业也正是利用这一漏洞,大力引入表外融资。这说明会计理论没有走在实务发展的前列,因此,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要在会计要素确认上有所突破,尽量使表外融资能够在资产负债表体现出来,例如,代销商品原来一直以表外负债的形式存在,后来的会计准则做出规定,代销商品需在资产和负债科目中核算,这样就成功地规避了表外融资;另一方面,对于会计要素的界定,尽可能地具体、明确,减少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弹性解释范围。总之,要根本上解决表外负债的报告问题,必须加强相关的准则建设。
(二)加强表外融资信息披露
准则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可以通过加强表外信息的披露来弥补,我国目前对表外融资的披露存在不足,这也是今后的一个努力方向。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披露文件有: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表外融资可以通过以上的三个文件进行披露,但是应注重传递的效率,从形式上,表外融资一定要突出,使得报表的使用者能够在大量的信息中轻松识别;从内容上,披露的内容要完整,格式一定要严格规范,例如,表外融资的披露要包括内容、性质、财务影响等多方面的信息。
(三)加大监管力度,引导企业进行表外融资
随着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企业的融资需求不断加大,企业也在不断想办法拓宽融资渠道,表外融资具有隐蔽性,缺乏有效的监控,因而具有一定的风险。监管部门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建立对表外融资的有效监管制度。在监管手段方面,监管部门可以利用银行等金融部门的工作,及时获取企业的资金动向的信息,也可以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等业务时,密切关注企业的表外融资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表外融资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有关部门应引导企业的表外融资行为,加大宣传,使企业正式意识到表外融资的目的仅是筹措经营资金、降低资金成本等,建立起出发制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与表外融资相关的舞弊行为,有关部门要给予严厉的处罚,使得三思而后行。同时,还要引导企业树立风险意识,合理利用表外融资。
(四)普及相关知识,提高识别能力
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债权人、投资者了解了解企业的重要窗口,由于表外融资具有隐蔽性,特别是企业有意在隐藏负债状况时,普通人很难从报表中获取信息。因此,提高公众的识别能力,对于保护公众的利益非常重要。社会应加快表外融资知识的普及,尽量选择简单通俗的教育和宣传方式,使公众清楚地了解表外融资的内涵和形式,并能使之从财务报表中把握企业的表外融资,从而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这样公众就能容易识别出表外融资的风险,降低自身的风险,同时也是对企业利用表外融资进行舞弊的行为的制约。
四、结语
企业和投资者本来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表外融资会掩盖企业的重要财务信息,还会造成良好的财务指标的假象,降低了公司的透明度,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的严重性,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因此,应重视表外负债的披露问题,减低投资人的风险。一方面要从制度方面出发,完善会计准则,实现由“表外”到“表外”的过渡,加强对表外融资的监管;另一方面,要使公众充分认识表外融资的特征,由能力独自识别表外融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姜英兵,严婷. 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研究[J]. 会计研究. 2012(04).
[2] 郑伟生.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0(06).
(责任编辑: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