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企业管理正文

福建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构建研究

  • 投稿唐宝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1039次
  • 评分4
  • 95
  • 0

陈 霖 许艺苹 张明火 陈德金

(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摘 要:在创新方法分析归纳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国内外创新方法研究的发展现状,以福建省为例,分析了福建创新方法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从中心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构建了福建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并给出了加强推广应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183-02

收稿日期:2014-10-23

基金项目:科技部计划项目(项目号:2012IM021500)“福建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建设”、福建省软科学计划项目(项目号:2013R0027)“福建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建设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霖(1953-),男,福建福州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政策、科技创新;许艺苹(1985-),女,福建漳州人,硕士,研究方向:科技产业与评估;张明火(1979-),男,福建莆田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生,研究方向:科技体制改革;陈德金(1983-),男,河南信阳人,博士后,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管理。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创新发展战略,2006年,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了科技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积极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部联合多部门启动创新方法工作,于2008年4月下发《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推进创新方法工作提出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并先后批复四川、江苏、广东、厦门等10多个省市作为创新方法试点省市。

一、创新方法概述

1.创新方法有关研究。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创新方法源于前苏联科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1946年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研究工作,创建了一种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技术创新的各种方法组成的理论体系,并开启了创新方法的有关研究。国外学者起步较早,大致沿着两条主线来加以演进:一是对创新方法的具体操作技巧的研究;二是对创新方法在创新活动的作用过程加以研究(皮成功,2014)。我国学者对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张爱琴(2014)运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多视角评述了国内外创新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脉络,并提炼了创新方法研究的3个主要发展趋势及研究线索。总体而言,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方法内涵、创新方法应用等方面,如芮延年(2007)认为创新方法主要基于创新思维的研究,本质特征就是开拓性和创新性,也具有可操作性、可思维性、技巧性、探索性和独创性等基本特点;刘朝刚等(2011)提出了广东省创新方法工作4体系与4机制的机制导图,并给出了对策建议。

2.国内外创新方法实践。全球各国积极支持创新工作,国外的创新型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创新方法工作,美国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培养、激发创新精神;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将原创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支持;日本2002年就制定了高精密科学仪器振兴计划;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制定了“研究工具、仪器和实施计划”。我国创新方法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受到传统体制机制,以及长期以来套用国外技术研发模式及方法的影响,从而导致创新过程中缺乏内生活力等弊端。2010年,科技部长万钢在“创新方法高层论坛”上指出:“创新方法是创新活动的推进器、创新过程的催化剂,系统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并不断地发现新的方法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经”。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引进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创新方法的成功经验,建立有利于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能有效增强创新发展的内生活力,推动我国创新方法工作进展并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

二、国内和福建省创新方法发展概况

2007年,科技部在全国启动了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计划,批复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市,加快创新方法应用推广工作;之后,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和高校成立了“创新方法研究会”。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已有一批企业和大学开展了TRIZ的研究、培训和应用。中国船舶、中国兵器、中国航天等大型企业集团,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也先后开展了TRIZ理论的推广与应用。河北工业大学檀润华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成功开发出TRIZ理论的计算机辅助创新(CAI)软件InventionTool2.0、InventionTool3.0并推向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7个省(区、市)已开展创新方法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参加创新方法培训的人数超过18万;开展创新方法试点示范企业达300多家;申请专利3479项,已获专利授权1947项;共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800多个。仅2012年,全国利用创新方法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超过6亿2千多万元。

福建省创新方法推广工作2009年开始起步,厦门市2009年获批成为国家创新方法工作试点城市。近年来,全省先后举办40期创新工程师培训班,300多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15000多人次参加培训,辅导企业研发人员运用TRIZ 解决研发难题,取得良好成效。厦门理工学院将TRIZ培训课程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体系;同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创新方法研究所为依托,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取得很好成效。2012年“福建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建设”项目获得科技部批准。并且我省积极推进创新方法进企业,目前已确定星网锐捷、新大陆、厦门钨业、特步、福耀玻璃等5家企业为创新方法区域示范企业。

三、福建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1.主要目标。根据全国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的要求,围绕福建省重点产业和企业创新方法需求,研究提出全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福建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福建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同时完成20名创新方法培训师、10名创新方法咨询师的培养,对全省1万人次以上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轮训;在全省建立100所企业创新工作站,为100个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解决5个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服务并申请专利100件,打造两家创新管理体系样板企业。

2.重点任务。按照我国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原则和要求,重点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在校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采取普及培训与项目攻关实战相结合。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将创新方法基地、企业创新工作站建设、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企业科学创新管理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探索一条“创新师资队伍培育、创新方法普及培训、产业技术难题攻关、企业技术创新指导与突破、典型示范试点”相结合的道路。

(1)建立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机构可设立为虚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建立在工科高校内。主要工作是承担国内外TRIZ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及动态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新一代创新方法应用软件开发;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人才培养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此外,在该机构中建设省级企业科学创新管理工作站,开展基于TRIZ理论的企业科学创新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2)建立福建省创新工程师培训基地。联合全省各设区市科技局和高校师资力量,在全省高新技术园区或具有创新方法基础的地点,统筹建立若干个区域或行业培训基地,邀请国内外TRIZ专家对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不定期的培训工作。

(3)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在高校、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选拔一批熟悉TRIZ、有授课经验的人员,负责基础性培训推广工作;在高校和重点企业中遴选若干名具有研发能力和实践工程经验的人员,经培训后点对点地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问题的求解;同时,在高校中开设创新方法课程。

(4)建立点面结合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在“点”上,以设区市为主,选择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设点成立创新方法TRIZ培训点,开展普及培训。在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建立创新方法工作站,开展高级研修班培训工作,并结合实际工程问题,运用TRIZ工具实战求解。在“面”上,以现有的全省50多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基础,由创新方法咨询师和行业中的技术骨干一同组成攻关小组,开展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攻关工作。

(5)建设创新方法沟通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创新信息处理和创新知识发现服务平台,负责软件开发、信息处理和服务工作,收集行业的技术需求信息,建设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库;建设福建省创新方法网站,开发出功能完善,具有培训、宣传、辅助教学、学术技术交流的官方网站;不定期召开年度创新方法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指导相关工作。

(6)建立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保障体系。重点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经费的投入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推动创新方法学习的普及,并将TRIZ理论作为各级继续教育课程必修课目。

四、加强福建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1.加强对创新方法工作的领导。全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量大、范围广,尤其是在起步阶段,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领导和推动作用。成立全省创新方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科教、经贸、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制定和实施推进创新方法的有效措施和方案;适时成立福建省创新方法研究会,加强组织协调和创新方法的研究工作。同时,营造有利于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社会环境,真正形成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推广应用体系。

2.加强创新方法的基础教育与科普工作。在高校中,通过增设创新方法课程,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将创新方法作为继续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培训等方法,促进各类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掌握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

3.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财力和智力投入。在国家科技和财政部门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创新方法工作投入的同时,省内也要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性投入机制,确立各级财税支持创新方法工作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在智力方面,以高层次创新方法研究团队和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建设为重点,鼓励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创新方法大胆创新。另外,要鼓励和动员社会团体,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创新方法工作建设,形成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多方投入,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4.建立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引导机制和绩效考评工作。根据创新方法的普及和提升的要求,要逐步引导在政府财政项目的立项申请、成果验收和项目奖励中,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创新活动列入重要的绩效考评指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皮成功,别超,侯光明.创新方法的综合评价及应用决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5).

[2] 刘朝刚,等.广东省创新方法工作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7).

[3] 芮延年.创新学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檀润华,曹国忠,陈子顺.面向制造业的创新设计案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 张爱琴,侯光明.创新方法研究的比较分析与发展趋势——基于多学科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2).(责任编辑: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