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春景 张 莹 朱小华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19-0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精神粮食,遂川县的民间灯舞名目繁多,异常丰富。既有“单龙舞”、“二龙戏珠”、“五龙下海”、“香火龙”等龙灯,又有“麒麟狮象灯”、“鲤鱼灯”、“兔子灯”、“香火灯”、“茶篮灯”、“马头灯”和“旱船”、“蚌壳”、“高跷”、“斗牛狮”等民间舞蹈。采用体育人类学的研究范式,运用田野工作法,通过查阅县志及有关遂川灯舞民俗的资料,并运用访谈(包括结构性访谈与非结构性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式深入到民俗村,对民俗的传承人遂川县珠田乡珠溪村的村民邹震、邹良进行访谈,在民俗表演的主要时间节点,如春节期间,特别是元宵节等节日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五龙下海”民俗项目的地点深入实地进行调研,采集最原始、最可靠、最真实、最基本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五龙下海”民俗灯舞的调查研究,力求唤醒遂川民众对民俗体育的文化自觉,有利于对其进行保护、开发和传承、培育人文精神、丰富老百姓群众生活。
一、遂川的民俗形成区域环境特征
遂川县传说“有二龙戏于武陵泷,土崩石裂、冲成泉道”,因“龙”、“泉”的原因县名曾为龙泉县,民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遂川还是我国革命的摇篮,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井冈山的南大门,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遂川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已有人类栖息。其位于与湖南接壤的江西西南边境、庐陵地区西南部,地处罗霄山脉南段东麓,县境东边为万安县,南面是赣州南康区和上犹县,西边雨湖南省桂东县和炎陵县相邻,西北边是井冈山市,北面泰和县,是个群山纵横、丘陵起伏的典型山区县。境内山高林密,水网交织,南北走向的罗霄山和脉,横卧于遂川边界,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险要的地势,丰富的物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民间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自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建立县,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遂川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有汉、畲、蒙古、回、壮、彝、苗、朝鲜、土家、藏等19个民族。上述特殊的历史人文地理造就了具有区域特征的遂川灯舞。
二、“五龙下海”渊源探寻
据《遂川县志》记载:“遂川县灯彩以珠田遐富境村‘五龙下海’最具独有特色,并以此作为遂川的特有节目于1986年收录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吉安分卷”。民俗体育项目“五龙下海”也称“五股龙”,发源地位于县城南部20公里的珠田乡遐富境村,据传由该村村民邹氏约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从南康县邹家地移居遐富境村后发展起来的,至今有近500年历史。“五龙下海”与民间节日祭祀活动紧密相关,蕴含着浓郁的民俗色彩。“五龙下海”主要是在遂川县的泉江镇、珠田乡、禾源镇、巾石乡等乡镇。表演时间主要集中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刚过后,表演队开始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尤其是元宵节。
“五龙下海”又叫“五股龙”,相传以前有一皇帝遇难,在逃难途中,皇后生下一太子,寄养在当地一户老百姓家里。太子幼时练得一身好剑术,武艺高超。快10岁时,他离家去寻找亲生父母。途中遇一神仙,问他去哪里,太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神仙。神仙告诫:“此去途中,你会遇上三难:第一、二难你要退却,第三难务必勇往直前”。太子听后继续赶路。走了一程,遇一猴子,先子退避再向前走。第二次遇一小鹿,太子也先退避再上路。第三次在他面前突然出现一条大蛇,张着血盆大口要吃掉他,太子一时惊呆了,连退5步后,在他面前又出现了4条青蛇,转眼间,四周也成了一片汪洋。太子很快镇定下来,想起神仙说的话,顿时勇气猛增,拔剑向前5步,连砍5剑,一剑砍死一条蛇,每条蛇又砍为5节。蛇砍死了,顿时大水也退去了,太子前面一片光明。
三、“五龙下海”表演形式
“五龙下海”灯舞主要由五条龙组成,共28人组成灯队。5条龙分别为黄、红、蓝、绿、白色,每条龙分为5节,由一条长绸连接,外加1只鲤鱼灯、3颗龙珠,制作力求精巧,制作上融剪纸、彩绘、竹艺,并选用极富地方色彩的音乐伴奏。表演时,一条龙一个乐队,每个乐队配有两支唢呐,四件打击乐器,场面热闹,令人振奋。舞龙动作在“双龙戏珠”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发展、提高,舞龙开始后,二龙珠飞快舞动、遍地开花、此起彼伏、倒海翻江,五条龙时而跟着红鲤鱼穷最不舍,时而向着龙珠你争我夺,时而又纠缠在一起相互维系。5龙上下左右穿插,有条不紊,气势雄浑,粗犷有力,展示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高超技艺以及勇敢无畏,拼搏腾飞的精神。
图1五龙分水
图2团龙
图3麻雀钻杆
图4二龙戏珠
“五龙下海”灯彩表演形式是通过全场紧密相衔,其动作组成包括“五龙分水”、“五龙出场”、“双龙戏水”、“二龙戏珠”、“一变化”、“二变化”等十二个花节组成。“五龙出场”意味着恶蛇发现太子后急向太子扑来,“双龙戏水”表示五蛇采取车轮战术轮番向太子进攻。“五龙分水”像绽开的五朵金花,说明向太子进攻失败后恶蛇又一齐向太子扑来。“二龙戏珠”表明太子突围,五蛇苦思冥想、思考战术。“一变化”说明五蛇设下伏击圈,企图引诱太子上钩。“高车滴水”像悬吊在半空的明珠,说明太子没有上恶蛇的当,见此情景,五蛇急得团团转。花节“二变花”“三变花”、“四变花”、“五变花”“对角线”说明五蛇抖出所有邪术,企图征服太子“团龙”花节是红鲤鱼居中高高跃起,摇头摆尾,急的舞龙团团急转,由里圈至外圈,一圈一圈慢慢矮下来。精彩的“麻雀钻杆笼”花节表示太子沉着应战,将计就计与五蛇周旋,最后各个击破。这些十二个变化多端的精彩花节动作,再现了当年太子不顾艰难险阻只身斩恶蛇的壮丽情景。
四、“五龙下海”民俗项目开发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现代城市文化向乡土社会浸透,不少民俗体育项目日渐消亡。各种民俗体育文化的源泉和土壤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碰撞。遂川民俗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五龙下海”的传承同样面临着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龙下海”是遂川县的文化“明珠”,具有较大的无形资产价值,对其开发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民俗表演与旅游结合开发。遂川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境内有著名的白水仙风景区、汤湖风景区、大汾热水洲风景区和南风面景区,其中汤湖风景区还是国家AAA级风景区。在旅游景点引入“五龙下海”等民俗项目,既拓宽了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同时又为民俗项目的传承提供了经济基础。
第二,各级政府继续大力支持民俗项目的挖掘与开发。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国家和省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文化宣传和经济支持,江西省成功进行了四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评审。各级政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开发取得不俗成果,“五龙下海”就是其中的受益项目,政府部门一如既往的引领是“五龙下海”传承的重要保证。
第三,“五龙下海”民俗项目与高校课程开发结合。“五龙下海”动作气势磅礴,催人奋进,参与者众多,是一个非常适合大学校园校本课程的内容,也是高校校园有能力开发的项目。可以把“五龙下海”传承人请进校园,采取“大学——地方政府——传承人”伙伴协作的形式进行。当地高校井冈山大学曾在非物质文化传承方面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如永新“盾牌舞”、“板凳舞”的校本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吉安分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2.6.
[2]曾琼英,邓德模等.遂川县志[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3.
[3]王俊奇.论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特点及其现代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
[4]遂川民俗[OL].城市遂川网.http://www.scw.ccoo.cn/bendi/info-34474.html.
[5]涂春景.庐陵舞龙民俗体育文化的现状与发展[J].人才资源开发,2014(11).
[6]雷军蓉.舞龙运动[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7]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析[J].体育科学.2004.(1).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艺学项目(编号:YG2011107)《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的人类学研究》
作者简介:涂春景(1971.5-),硕士研究生,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
(责任编辑:陈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