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企业管理正文

创新驱动宣酒快速发展的成功实践

  • 投稿Su S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237次
  • 评分4
  • 60
  • 0

王成吉

中图分类号:F76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040-05

宣酒自2004年改制以来,呈现几何级数式的增长,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成长为中国白酒工业50强,安徽白酒行业前五名。宣酒快速发展的奇迹,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宣酒何以发展如此之快,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去宣酒集团进行了深入调研。 调研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宣酒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敬亭山麓,水阳江畔,在这积淀着深厚历史人文底蕴、充满着经典传奇的土地上,一个充满朝气的中国酒业后起之秀安徽宣酒集团正在快速崛起。在山青水秀的江南山泉的滋润下,“宣酒”这一充满地域文化魅力的中国白酒品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品质,走向公众的视野,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继驰誉国内外的“宣纸”、“宣笔”之后展露头角的皖南“三宝”之一。

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国营宣城酒厂在1962年10月扩建酿造车间时,工地上发掘了7个窖池,排列成网格形,每个坑容积不到8立方米,更令人惊奇的是,通过对坑中窖泥的化验发现,虽历经几百年,窖泥中的微生物还具有活性。宣城自古以来就是江南著名的酿酒之乡,发现古酿酒发酵池也不足为奇。而令宣城人引以为豪的还是1200多年前唐代古宣州当地一位酿酒高人纪叟与李白之间莫逆之交的友情。大唐天宝年间,李白应其弟李昭之邀来到宣州。一次,与李昭同登敬亭山,忽见山下树林深处酒旗飘展,随入店品饮。只感到酒入口香醇甘美,李白连称“好酒”,于是开怀畅饮。店主纪叟闻得李白大名,欣然搬出陈酿任李白豪饮。饮毕,李白感纪叟慷慨,提笔赠名“纪叟老春”,一挥而就。后李白七上敬亭山,皆畅饮“纪叟老春”,每一次李白离去时,纪叟也都会送上两坛。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纪叟仙逝,李白悲痛万分,写下唯一一首歌颂酿酒工人的诗《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时,宣城的大小酒作坊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合作化改造,公私合营成为水阳酒厂,这是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统管的国营酒厂,到改革开放后企业改制,2004年正式重新组建成民营安徽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中国白酒界泰斗、中国白酒专家组组长沈怡方首次来到安徽宣酒集团考察,当他走进酿造车间看到近千个成片的发酵窖池群,蹲在窖池边观察良久,神情从震撼到惊讶到激动,冒出了一句边上人还未能理解的话,“终于找到了,这就是我们原以为失传的江南小窖池啊!”陪同的宣酒集团董事长李健不解地问,“多年来我们就是用这种窖池发酵酿制生产白酒的,难道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沈怡方激动地说,“那可不一样,你们的窖池,是江南地区特有的一种窖池,特点就是体积小,这种窖池能使酒醅、原料与窖泥充分接触,使原料发酵更充分,从而能产生出更多的香味物质,进而使酒体更加醇和、绵柔。这是我头一次见到这样大规模的江南小窖池,也是继承保护最好、最完整的一部活生生的江南酿酒史书啊”。正是这一新发现,使得宣酒很快被列入了国家、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受到重点保护。

2009年8月,宣酒集团举行了隆重的封坛大典仪式。在酿造基地广场上,新落成的一尊高达18米的宣酒祖师纪叟青铜雕像,昭示着后人饮酒思源,数典祭祖。同时也是崇拜、感激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这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宣酒集团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的大批窖池和地下酒窖也同时建成启用,在喜庆的锣鼓声中,上万坛新酿制的原酒进入地下酒窖进行封坛存放。时为宣酒形象代言人、我国著名的影视巨星李幼斌也专程前来参加了封坛大典,这个以刚毅男子形象将“宣酒,喝出男人的自信”的经典广告语通过央视传到千家万户的影视巨星,在这种氛围里,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宣酒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发出了“品宣酒,就是品江南文化”的由衷感叹。

为充分发掘宣城宝贵的自然财富,造福于现代人群,宣酒集团组建后,投入巨大的建设资金和科研力量对宣酒酿造技艺进行开发、不断提升品质、扩大白酒产能,目前的企业规模达到占地1000余亩,拥有7800余条固态发酵池,10条现代化包装生产线,成品酒年产达到3.2万吨。建起了研发、检测功能齐全的科技大楼,拥有省级技术中心和以中国白酒业著名专家沈怡方为所长的小窖酿造工艺研究所,成为目前江南最大的白酒专业生产厂家。2014年总资产达10个亿,上缴税收1.91亿,跨入中国白酒工业50强。

二、宣酒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径

宣酒自2004年改制以来,在品质、技术、质量、营销、管理、文化等方面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成为白酒行业的饺饺者.

(一)坚持品质创新,打造小窖酿造之品牌

“小窖酿造更绵柔”,这是安徽人耳熟能详的宣酒广告语。如果说江南小窖是宣酒生存与发展的躯体,那么,建立在小窖这一物质载体之上的小窖酿造工艺则是宣酒的灵魂。宣酒专注小窖工艺研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2007年12月,中国白酒专家组组长沈怡方来到宣酒考察,首次揭开“小窖酿造”之谜,为宣酒的品质发展奠定了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沈怡方认为:“宣酒小窖是江南地区特有的一种小窖池。特点是体积小,糟醅与窖泥接触面积大,发酵充分,能产生更多的香味物质,酒体更加醇和、绵柔。”“宣酒小窖酿造工艺”历史悠久,至今传承已有1200多年。宣酒人一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口传身教的形式传承着这一古老的工艺。正是由于沈怡方的指导,让宣酒集团认识到小窖独特的价值。随后,集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强了小窖酿造工艺的保护与研究,不断提升小窖酿造工艺水平,使宣酒品质越来越好。2008年12月,宣酒小窖工艺作为江南地区一项独特的酿造技艺、传统手工酿造的典型代表之一,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小窖宣酒”通过省级地方标准并正式发布。2014年底,“小窖宣酒”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二)坚持技术创新,提升酿酒技术水平

在科技研发上,宣酒从不吝啬。宣酒工业园区内有一座2000平米的科研中心,目前是省级科研中心,正在申报国家级科研技术中心。里面的设备标准、人才配备完全按照国家级标准配置,达到了国内酿酒行业先进水平。?2010年10月,江南小窖酿造工艺研究所在宣酒成立,这是我国首家小窖酿造工艺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白酒专家组组长沈怡方担任所长。随后成立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成为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科研教学实践基地,安徽白酒行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加速宣酒集团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提供有利条件,宣酒邀请中国白酒专家组组长沈怡方担任质量总顾问,定期梳理生产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同时加强对酿造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使整个技术创新不断迈上新台阶。首创“小窖池覆盖罩技术改进”技术,荣获2012年度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项目和技术改进成果奖,解决了行业生产上的一道难题,使古老的酿酒技艺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三)坚持质量创新, 确保每一瓶宣酒达到国家一流标准

宣酒按国际化标准建立了质量、环境、食品安全和测量管理体系的"四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培养全员质量和食品安全意识,落实严谨的管理制度,对原辅材料进厂、酿造、包装、仓储、销售和服务进行严格的监控,夯实品质管理基石,确保宣酒优质,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从原料的选取、酿造的工艺到摘酒的严谨,从勾调的细致、成品的检测到产品的包装,宣酒品质在这种无微不至的监测中得到了保证。宣酒产品首先要经过公司质量检测中心和安徽省江南小窖工艺研究所的检验,在自检合格之后,每个批次还要经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检测合格率100%,为消费者提供多重质量保证。宣酒还与国家质量检验中心进行战略合作,确保每一瓶宣酒达到国家一流标准。宣酒集团技术人员不仅把好产品质量关,而且在酒体的优质化、绵柔化、健康化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宣酒形成了自己稳定独特的优良品质,为争做健康白酒领跑者奠定基础。

(四)坚持营销创新,提高市场占有率

1.立足本地市场, 主攻中低价位,

作为宣酒大本营的宣城,处于皖南山区,县域众多,整体白酒容量相对较大,而且外地品牌销售渠道相对较长,未实现扁平化。对此,宣酒借鉴宗庆后的“非常可乐”模式,深入广大县级、乡镇市场,通过人海战术,在县级市场成立办事处,主攻中低价位,让宣酒在当地家喻户晓;资助乡镇小学和慈善事业、初步建立企业公信力,并赢得当地政府、消费者的关注与支持。宣酒集团在商贸运营阶段,拥有一批能战斗的业务精英,但这些精英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深度分销的需要,后来,通过合理且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吸引本地优秀人才加盟,同时招聘一批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充实市场销售一线; 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产品铺市陈列、销量、盒盖兑奖、挂灯笼、贴POP、挂条幅等都严格纳入绩效考核; 

2. 构建江南板块,建立“1+4”(宣城+芜湖、黄山、常州、湖州)战略市场。

在稳稳占领本地市场后,宣酒开始着手对外围市场的扩张。在品牌定位上进行调整,重新升格为”江南美酒“的定位,符合江南区域特有的文化属性。恰在此时,一部风靡大江南北的电视剧《亮剑》颇受关注,于是,宣酒集团花重金聘请《亮剑》的男主角李幼斌担任宣酒形象代言人,极大提升了宣酒品牌和企业的知名度,宣酒很快进入江南市场;同时行业内经销商也看到了宣酒敢于“亮剑”的精神,为宣酒的顺利招商进行了铺垫。在市场拓展上,宣酒在常州、湖州、芜湖市场通过市场预算制组建类“分公司”办事处,实行市场前置性投入,并在周边市场通过细分价位实现汇量式增长。

3. 亮剑合肥跨江北上

2009年底,宣酒系列产品赫然出现在合肥市场上。与此同时,宣酒的广告在省级新闻媒体及合肥市区的户外媒体上高调亮相. 2010年,宣酒在合肥的销售业绩已排到了第四的位置,成为本年度成长最快的白酒品牌。“江南白酒之王”以一己之力撼动了合肥市场;以“小窖绵柔”的独特品质,俘获了皖北广大消费者的心.仅用半年时间,宣酒快速建立了以合肥营销中心为龙头的江北市场板块,在巢湖、蚌埠、淮南、滁州等地均设立了营销机构。打开市场速度之快、市场反响之好,使得宣酒远远超出了预期的目标,从地方性品牌升级为安徽区域性白酒品牌,提升了品牌影响力,有利促进了团购资源的开发;同时,建立以合肥为省级根据地市场,催化了宣酒北上的步伐。

(五)坚持管理创新, 建立标准化管理团队和高素质员工队伍

1.对高管团队采用“金手铐”。所谓“金手铐”,是指高管团队成员普遍持有公司的股份,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当年买下这个企业时,股权设置董事长占有90%,现在董事长仅持公司57%的股权,其余43%用于对高管团队的激励.这样做一是不让股份过于分散;过去国有企业改制,往往让企业的所有人持股,决策上有隐患;第二是避免股份过于集中。很多民营企业是一股独大,当企业做到几亿、几十亿的时候,高管团队如果仅限于拿年薪,心态就会失去平衡,出现高管成员之间的代沟、跳槽. 通过”金手铐”锁住他们的心,构建了一个和谐团队.

2.向普通管理及技术人员发一双“金跑鞋”。在一个成熟的产业链中,资源配置应当是不均衡的,理想状态是能够打造一条独特的“微笑曲线”。一般情况下,在一个产业链中最有价值的两端是产品研发和品牌打造。在宣酒集团,最有才干的人员基本上都聚集在了这两块。为此专门为他们设计了职业生涯。最多的岗位拥有多达十级晋升通道。干得好可能拿到十几万元的年薪。这种激励措施相当于企业为他们打造了一双“金跑鞋”.

3, 为员工创造幸福. 在现代工作环境下,员工也可以是知识工作者。为了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宣酒在安徽省率先确立了“为员工创造幸福”的目标。公司从2007年起相继推出“幸福六条”,“幸福八条”,公司郑重承诺:员工工资年增长13%以上,除工资增长、和谐用工、就业保障,还有奖励奋进、帮扶解困、培训提升、评优激励、福利改善等方面,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六)坚持文化创新, 打造幸福宣酒

2009年,宣酒首次提出“责任、分享、尊重、感恩”核心价值观。经过不断升级,目前宣酒的价值观提升为“聚焦、诚信、务实、简单”。从2005年提出的主题教育“讲执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始,提出“勇于挑战的亮剑精神、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无缝切合的团队精神、自我超越的学习精神”,企业文化建设如火如荼,企业执行力也不断提升。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提炼出四大法宝和二十四字要诀的执行文化。其中,“马上就办,立即就干;落实到位,执行到底;关注细节,及时跟进”这24字要诀,已融入到每个员工的观念之中,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一个团队一定要有统一的思想、统一的理念、统一的价值观、统一的目标。这样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的目标才能实现.宣酒倡导“对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价值,对内着力构建企业文化,为员工创造幸福”。文化是离人心最近的一种东西,重视文化就是重视人的感受及其潜能的发挥。改制之初,老国有企业的员工存在着不安全感,宣酒自觉地走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定不移地将改革发展成果让员工分享”的道路。自2005年起,宣酒每年一个主题,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就是理解人、尊重人、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三、宣酒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给我们的启示

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关键是创新驱动。宣酒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意识。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载体. 实施创新驱动,必须加快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宣酒集团快速发展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如没有创新动力,不主动创新,将在市场竞争中寸步难行.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增强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创新,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加强创新与市场对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充分发挥企业科技人员在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新工艺运用方面的作用.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从而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

二要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创新成果不断转化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市高新技术项目不多、科研资金不足、科技人才缺乏,导致创新能力不够等实际情况,要注重建立完善的科技创业、中介、融资平台,优化公共科技服务机构的结构,努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创新平台体系,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深入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极大程度地发挥现有创新要素的作用,使其科技创新平台更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真正发挥创新平台对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和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科技进步和创新。

三要进一步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建设好一支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对企业家实行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要不拘一格,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紧缺的人才。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促进高校,科研院校的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突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使之成为创新驱动的中坚力量.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采取学校培养,企业培训,个人自学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对员工在科技,营销,管理等方面作出创新贡献的要给予奖励,以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

四要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企业自主创新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要求企业在市场化机制中进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通过市场化渠道发挥创新促进作用。企业要完善公司治理、优化契约设计、重视企业家精神,充分利用资本、产权、经理人和劳动力等市场进行创新要素的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政府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重点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和提供公共服务,要注重发挥战略制定、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障价格信号机制的高效运行,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原动力。

五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创新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和习惯的表现。适应经济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自然离不开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宣酒之所以成功,正因为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宣酒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价值观,容忍“背叛”、宽容跳槽的职业伦理,吃苦耐劳、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竞争与合作并重、更重合作的协同意识,尊重人才、能力至上的人力资源理念,宽松自由、快乐创业的创业氛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激励每个人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使企业永保生机和活力。

作者简介: 王成吉(1955-),男,安徽泾县人,原副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安徽省宣城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