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企业管理正文

株洲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探讨

  • 投稿hina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24次
  • 评分4
  • 56
  • 0

刘青松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029-02

在市场化、工业化、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等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将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党和国家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总体目标,我们根据这些要求和目标,结合株洲的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认为株洲社会管理创新应该在以下一些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探索和勇于实践。

1、构建株洲本土化社会治理体系

株洲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决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解决株洲社会、民生问题为基本目标,且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标准。切实解决人们当前的基本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株洲人民。近年来,株洲在这些方面虽然进行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离根本宗旨和群众的满意还有较大距离。因此,一是特别需要紧密结合株洲实际,建立或完善各种具有株洲特色的、可持续的能解决株洲现实问题的社会治理机制。如已经开展的“城市社区及农村村委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管理考评问责机制”的初步尝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突出本地特色和可持续性。二是特别需要形成一定的株洲社会治理体系。株洲的社会管理创新有突破、有亮点,但离社会治理还有差距,更没有形成具有本土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如需要建立、完善公民社会和社会自治发展的引导机制以及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育,如何强化社会监督与制约机制、多元的社会管理主体培育机制,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治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等。还有如何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制度环境,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员培训等方式,为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等。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开辟多种渠道,调动、吸引广大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管理等。且需要加强政府对多元主体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多元主体间的依法、有序、高效的良性互动。等等。所有这些相关的体制机制只有从整体出发、从株洲的实际着手进行系统化的建构,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创新,才能构建一个具有株洲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

2、加强株洲社会管理主体能力建设

如前所述,株洲的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实践亟需体制上的突破。考察各地近年来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从单一的行政管理或单一部门的碎片化治理转向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与复合治理。总体而言,到目前为止就是政府行政唱独角戏,市场和社会的力量仍然薄弱,甚至缺席,使得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过度行政化。过度行政化的结果就是社会资源配置模式过于单一,从而使整个社会运行僵化和低效化,并且很容易在社会冲突中把自身置于矛盾的焦点、引火上身。就社区治理来说,过度行政化,不仅影响了社区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与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的法律定位相违背。然而,我们的社区资源匮乏。一方面是相关人力资源不足,大多数相关工作者缺乏专业培训,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工作方法比较单一,工作效率相对低下。另一方面是相关政策资源短缺,政策支持不到位,政策之间缺少有效衔接,使得政策难以落实,相关配套支持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治理的要求。同时,社区自治能力较弱。我们的城市社区在政策、资金、人员配备等方面都严重依赖于政府,很难说有社区自身的发展。因此,株洲急需构建一个由多元、多层次、多界和多领域行为主体联合或结合而成的复合型社会组织。即以推进社会性项目建设、知识创业、事业发展为目的,社会效益与经营运作相统一,由党、政界、知识界、行业界、媒体界等不同身份的人员共同参与、主动关联而形成的多层次架构、网状联结、功能融合、优势互补的新型创业主体。那么,培育社会复合主体就需要社会运行和社会组织结构的重大创新,也要求经济运行和社会创业机制的重大创新,更需要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社会治理的重大创新。所以,今后几年株洲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艰巨任务就是要加紧培育多元化社会治理的主体,以及主体能力的建设,以适应和满足株洲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

3、注重株洲公共服务文化建设

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之一。在高度集权的政府管理模式下,效率和公正的冲突、官民关系的紧张等,已经产生了越管理,问题越多的囧态。而公共服务理论对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也更直接地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还原为如何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议题。由于公共服务的缺乏,我们的社会已经积累下了诸多的公共问题,其突出表现就是安全、福利和官民关系的紧张。只有服务型政府才能够真正担负起社会管理体制体系创新的责任,改善和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社会事业和民生事业一样,都是公共服务。因此,需要坚持机会、权利、资源均等配置、公平共享的原则,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株洲的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而加强公共服务文化建设则是其基础。

社会管理是人的管理,即人与人的关系管理。而社会关系管理则离不开文化和伦理道德。因此,社会管理创新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特别需要文化的引导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从文化战略上去考虑,只有紧紧抓住人心、人性和文化精神这些最为根本不变的因素,才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目的的关键。

株洲的公共服务文化建设应该以培育公共精神为主线,重塑公共价值理念。公共价值理念是社会管理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在社会结构分化加快的时期,多元价值观催生了价值混乱和理念冲突,公共精神的缺失成了引发社会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因此,以培育公共精神为主线重塑价值理念的公共服务文化建设,是株洲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艰巨任务。株洲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塑造具有株洲特色的公共服务文化,必须达到一种文化共识。只有形成了一定公共服务文化氛围,才能保证在管理决策和行动上实现合理优化配置公共资源、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为公民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另一方面,株洲的社会管理创新也需要共同的社会心理基础,建构社会大众的“公民意识”也是培育株洲公共服务文化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和拓宽公共空间交流平台,才能使人们获得社会共同体的认同感,增强人们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和彼此合作精神,以提升公民的社会互信度,从而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

4、整合株洲城乡社会管理资源

实现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之一。株洲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需要进一步建构新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理念、方法、机制、体制,以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新目标,为此特别需要整合株洲城乡社会管理资源。

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城乡资源与利益的配置,形成了诸多矛盾,给城乡社会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城乡二元体制造成城乡社会利益失衡进而引致城乡资源配置极不平等、城乡二元体制形成的城乡身份歧视造成了城乡一体化社会融合艰难、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弱化了社会一体化发展转型的聚合力。等等。这种城乡二元利益分化所带来的严重不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变革的基本动因,利益分化和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也唤醒了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提高了人们对社会公平的期望度。所以,如何整合城乡社会管理资源,加快社会管理创新,实现城乡一体化就成为整个社会的期盼和要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杨雪冬,关注各国社会管理创新趋势,来源:文汇报,2011-04-27.

[2] 席娟、李抒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趋势,来源:中国领导网,2013-05-27.

[3] 郑杭生、黄家亮,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2013-09-17.

[4] 孔繁斌,中国社会管理模式重构的批判性诠释,2013-05-13.

[5] 张林江,社会管理战略重心的转变,2013-01-07.

[6] 潘加军、蔡小慎,从社会管制转向社会权利 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走向,2013-08-01.

[7] 段华明,发达国家社会管理对中国的借鉴意义,2013-09-29.

[8] 陈文胜,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2013-10-07.

[9] 李程伟,中国社会管理创新路向思考 基于社会建构的思维方式,2013-10-09.

[10]李静,解构官僚制 我国社会管理体系创新的路径选择,2014-01-09.

作者简介:刘青松 (1962-),男,汉族,湖南新邵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企业成长。

(中共株洲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