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企业管理正文

社区社会工作创新教学模式探索

  • 投稿晏耀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1003次
  • 评分4
  • 79
  • 0

史金玉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社会工作学院,重庆 401331)

摘 要:本文从社会工作学科特点入手,分析现有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以互动教学为基础,以小组学习为补充,以社区实践为提升”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期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从事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与实务技巧,培养出优秀的社区社会工作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区社会工作;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230-02

收稿日期:2015-03-10

作者简介:史金玉(1989-),女,辽宁沈阳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专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

一、问题的缘起

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是指献身于增加非专业人士的知识、增强人们应对困难和窘境的能力、使人们能够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有更大控制能力的一种专业;其特征是以社区为对象,工作重点是解决社区内群体面临的集体问题和居民共同关心的社区事务,包括六大模式:社区照顾、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计划、社区教育和社区行动。

由上述概念可知,社区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社会工作服务,这就为社区社会工作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明确的方向。社区社会工作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在社区中从事社会工作的社工,这就对课程设置提出了理论与实务并重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多数学校以理论课程和教师教学为主,实践课程不仅课时偏少,而且多数流于形式,并没有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技巧,这使得很多学生毕业后在社区社会工作岗位上深感困惑和迷茫,面对服务对象无从下手,发现自己只具备理论知识,根本不具备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很多用人单位也表示,从校门走出去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和他们想要的社会工作人才有很大的差距,不接地气,不懂实务,不懂如何和居民交流,不知道如何开展服务。

高校开设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相应领域的专业能力并能顺利在该领域就业,上述现状的广泛存在不得不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探索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良方。

二、现有教学模式分析

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应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分析。

(一)理论教学相对扎实

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教学课时相对充足,使得学生能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随着社会工作事业在我国的发展,社会工作教材体系也变得相对完善,这为教师参照教材进行理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学生也更能系统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课程的考核方式方面,多数高校仍沿用最传统的闭卷书面考试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学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加以巩固。

(二)实践教学明显不足

相对于理论教学课时,实践教学的课时就显得明显不足,有的学校没有对实践课时做出明确的安排,除个别高校达到与理论课程课时数持平外,多数已经明确设置实践课时的高校的实践课时数远远不及理论课时数,而在实际执行中,实践环节就显得更加不受重视,广泛存在实践课时上理论课的现象。由于社会工作从国外引进的时间并不长,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领域,很多教师不是社会工作本专业出身,就算是本专业出身的教师亲身做过实务的也是少之又少,教师社会工作实务经验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实践环节从课程设置到课时量上的缺失和不足,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因教师实务水平有限而受限。

(三)教法单一

受以往教学惯性的影响,社区社会工作虽然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多数教师反应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并不高,在课程教学的学生反馈意见中,也有很多学生提出老师的教学存在方法单一的缺点,从中也不难看到学生对参与式课堂教学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的期待。

三、创新教学模式探索

结合社区社会工作课程的特点以及用人单位的需要,我们拟对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模式进行创新以满足各方需求。

(一)理论基础

行动研究法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其强调将实践与研究相结合,以质疑、探究和批判的态度,不断进行反思以改进工作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对自身工作的理解,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与进步。在教育学中,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本位以行动研究法作为提出创新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将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及经验与教学模式探索相结合,使教学模式的创新更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模式

为了改进以往教学模式的限制,笔者尝试提出了“以互动教学为基础,以小组学习为补充,以社区实践为提升”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1.课时分配:教师将总课时量分成两半,一半用于理论教学,一半用于实践教学,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课时量分配上的均等,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均等。在设置顺序上,采取交互式设置的方式,即一节理论课,一节实践课,以保证学习理论后有相应的实践环节,在实践后,有相应的理论提升。

2.教学方法:采取小班分组式教学,教师将全班同学以5-7人为一组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般不超过五个组),每个小组民主选出一名组长,负责该学习小组的管理工作,教师会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内容包含理论学习和实践两个部分)。为了避免组员之间互相推诿,促进小组整体和组员个人的全面发展,每次小组学习要求各小组留下学习记录、明确记录组员分工并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由组员轮流作为记录员和汇报员。教师采取模块式教学的方式,细分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注重运用启发式提问等技巧,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3.实践指导:选择学校家属区或就近的社区等作为学生实践平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社区探访做起,紧紧结合课程,学习相关理论后,立刻到实践平台进行实践,教师以亲身到实践平台进行跟进指导及听取小组汇报、主持社区活动集体分享会等方式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反思,提升学生社区工作实务技能。

4.课程考核:采取百分制,满分为100分,期末仍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但对试卷占总分数的比例进行了控制,采取的计分方式如下:课堂考勤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帮助,占总分比重的10%;小组学习部分用于考察组员之间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和小组行动能力的综合考量,小组学习任务包含理论探索类和实务操作类,综合的考察了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务技能,此部分的比重占总分的40%,为综合考量小组学习成果和个人学习成果,教师将此部分的评分再次一分为二,组员个人表现和小组整体表现各占此部分分数的50%,另外增加学习小组内部的匿名自评互评环节,以反应小组课后自学情况,并作为教师评分的参考;课堂表现考察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待知识的态度等,占总分的20%;闭卷书面考试考察了学生的文案写作能力、理论水平、实务操作流程、案例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占总分的30%。

(三)优势与成效

为印证该模式的有效性,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为期一学期的创新教学模式实践后,笔者明显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之前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上表现的更专注,更愿意和同组组员共同探讨问题,主动学习与提问明显增多。

2.在实践中实现了教学相长。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实践的参与和指导弥补了教师实务经验的不足,在巩固和提升了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同时实现了教师实务能力的提升,为教师的后续教学积累了宝贵的实务经验。

3.知识掌握更牢固,运用更加灵活。在尝试创新教学模式后,经过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磨练,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明显加深,实践能力与技巧也明显提高,本年度试卷平均分也较上一年度提升了4.5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陈欣.浅谈如何开展行动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

[2] 夏建中.社区工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1-10.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