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经济的结构也都发生了一些很大的变化,旅游行业也得到了全面的迅速发展,所以旅游管理也就愈发的重要的了,本文就整理了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微课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刘建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0)
摘要:微课是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微课建设面临一些问题,诸如资源分散、设计与制作粗糙、缺乏有效评价标准。基于旅游管理专业实际情况,为充分应用微课资源,要适应教育变革趋势,深化认识水平,重视开发微课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旅游管理;开发;应用
微课即“微型视频网络课程”,它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1]。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课例,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2]。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在实践方面进一步探索。
一、旅游管理专业微课建设问题
当前,微课资源建设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推进微课资源建设过程中,一批青年教师大胆地尝试微课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在各级各类微课比赛(包括学校内部的)的推动下,建设了一批微课交流平台,积累了一批微课资源。这是目前微课建设总的状况。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热潮中,微课的生命力来自于破陈出新、适应时代变革需要,同时微课自身的建设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发展。当下旅游管理专业微课建设正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微课资源零散,大多属观摩性,还缺乏比较实用的微课资源库
借助国内微课大赛平台,笔者了解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参与微课的热情较高,用来观摩和学习的微课资源也不少。以“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展示为例,在展出的一万余个微课作品中,与旅游管理相关的微课作品有近500个,涵盖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等主题;从反响来看,如“旅行社计调计价与报价”浏览次数达3000以上[3]。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微课资源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微课视频一般时长在10~20分钟,主题繁多且易分散,具备教学实用价值的资源库尚未成型。这需要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搭建开发团队,整合微课资源,借助微课开发、推广平台,实现微课的时代价值。
(二)微课设计与制作不够精细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水平代表了教育变革的要求。在微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我们不难发现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水平还有待提高。互联网时代下,海量学习资源的背后是较为严重的同质化倾向。优秀的教学资源代表着更高的水平,代表着教育公平的方向。微课在教学变革上的突破在于在学习科学理念下,为学习者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微课的这一时代诉求和定位决定了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视频课程的翻版。然而,目前微课设计并不能充分体现人本化学习、掌握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程序教学、有意义学习、个性化学习等理念和原则,还没有超越传统课堂教学设计,在制作上还显得粗糙和刻板化。
(三)微课还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4]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微课的开发还停留在理念学习与制作模仿阶段,比较侧重的是微课的形式,诸如视频结构以及教学活动进度。首先,在内容上,教学视频侧重于传授理论或实践知识,重视情境创设及问题或任务驱动,较之于课堂教学活动,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其次,开发的微课如何使用也是个实践难题。课外或嵌入式的使用都存在一个评价标准问题,因为微课与整个教学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从实践来看,教师还是难以衡量学习者微课学习效果,导致微课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补充。微课评价标准是微课“合法化”、乐于被接受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提高微课应用水平的主要路径
(一)提高微课认识水平,适应教育变革趋势
要认识到微课建设不是一时的热潮,而是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在教育信息化硬件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优质的资源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微课是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上的一次革新,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举措,它的应用与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所以,要为微课建设提供教学改革上的支持。
微课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内在需要和支撑。一些教学管理者及教师在微课建设过程中持有一种观望态度,不理会微课所带来的教学变革。需要注意的是,微课开发存在一个时间、深度与广度上的问题,微课所代表的碎片化学习有其存在的深刻意义。学习方式上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学做相应的调整。教师参与微课建设,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新变化、新趋势,教师还要从微课中学习变革教学方法、互动交往关系,适应拟像时代教师角色及课程的转换要求[5],如此教学才能够获得持久生命力。
微课有利于满足教学个性化需求。如何利用微课服务教学活动也是提高微课认识水平的重要内容。微课可以与慕课、翻转课堂联系起来,也可以灵活运用在传统教学环节中。微课并不是课堂之外的一个包袱,而是可以用来满足教学的个性化需求和自主学习的需要。基于微课,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突破个性化教学的难题将会有所启示。利用微课,还有助于实现教学由“授”(push)到“学”(pull)的转变。这都是教育变革时代的需要。
(二)重视开发微课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
微课资源开发从流程来看,要解决选题、设计、制作和评价问题,这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的关键。此外,微课的开发还需要建立动力推进机制与应用推广机制。
1.制定科学的微课开发流程
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学、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导游业务等专业核心课程涉及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微课选题环节首先要对这些课程进行一个全面的考察,以清单的形式列出知识点,对照教学重点与难点,按照解释型、解题型及答疑解惑型等微课类型要求选择恰当的主题。突出精心谋划,设计多重妙招,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教学录像、屏幕录制、多媒体讲解、动画讲解及视频剪辑手段。要科学评价微课开发流程,形成标准文件,推动微课向常态化、精品化方向发展。要基于课程开发微课资源,最终形成专业、专业群微课资源库,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价值。
2.形成有效的动力推进机制
微课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需要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又需要团队的、组织的力量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微课是一种微型的教学改革。目前,微课开发的商业化运作比较明显,各大微课网站上的资源一般是有偿使用的。对于学校而言,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基于教学工作的需要开发微课资源。这就意味着微课是教师的一种创作,并不以经济利益为直接目的。因此,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学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发挥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设备优势,从学生需要、教师专业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推动微课建设,释放微课建设内部活力。
3.建立试点推广机制
微课试点推广可以是某门课程、某个专业、某所学校或某个地区。“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省市级各类微课教学比赛是试点推广与经验研讨交流的重要平台。微课建设的基石在学校,在教师。教师团队之间的学习竞争是微课在校内扎根的前提。要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疏通专业发展通道,引导教师探讨教学改革新命题、新问题、新内容,尝试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让微课为学习者学习带来切实的便利效果,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切实的利好。
三、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的概念来源于翻转课堂,在教学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既能发挥微课的价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微课应用过程中的难题。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应用时间上比较灵活。一般微课可以作为课前预习及课后巩固使用。笔者所在学校开发的微课资源大多属于解释型,供学习新课及课后复习使用,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后台监测),课前使用比例不高。调查发现其原因在于微课主题分散,在系统学习一章节之后,微课适合用来突破重点、难点,对复习巩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为此,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微课,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提高课前、课中微课学习参与度,将微课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改变微课沦为教学附庸的倾向。这对微课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四、结语
微课是教育变革中的重要推手。微课建设具有深刻的时代必然性,是教学革新的新宠和内在需要。实践中,微课资源分布不均,开发流程不够规范,还缺乏一定的评价标准,这些妨碍了微课的进一步建设。为此,要以现代学习科学理念为向导,紧跟时代特点与趋势,从微课资源建设、应用的角度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开发流程,将微课融于课堂教学,为教育教学开发新资源、创新新模式,释放微课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活力。
第2篇:浅谈案例法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
张琼,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就是向社会大量输送具有专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法的应用面临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分析了案例法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存在着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案例法;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
旅游管理专业是服务于旅游行业的,一个专业的旅游行业服务者必须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且能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案例法教学能够更好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深入浅出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通过案例法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的培养,因此案例法教学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案例法的重要性
1.1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高职院校的教学往往采取教师课堂传授知识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案例法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加以引导的方式进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可以沉着冷静的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1.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保证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案例法教学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鲜活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1.3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案例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减少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无法适应产生迷茫消极情绪。
2案例法教学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依旧是以教师课堂传授知识为主,即使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案例法教学课程,由于学校和教师不够重视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2优化师资
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参差不齐,且大多是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进行教学,因此教师本身并没有实践经验。由于教师实践经验的缺失,导致教学在教学中课程设计死板,案例讲解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因此,案例法想要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发挥其真正作用,优化教师团队是基础。
2.3学生对案例法不适应
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高职院校想要培养出被社会认可的人才,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案例法教学中,一时很难适应,导致学生产生迷茫消极的学习态度。学生在案例法教学中处于被动状态,不习惯表达自己的观点,阻碍了案例法教学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发展。
2.4案例选择问题
案例的选择对于案例法教学而言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案例法教学质量。由于目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材陈旧,教学案例老化,无法跟上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部分高职院校引用大量国外案例进行讲解分析,但由于文化差异,与我国国情不符,导致案例法教学无法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发挥作用。因此,案例法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本土化典型案例能够加深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了解,更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5课程设置不匹配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案例法教学的开展还处于初步阶段,由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导致案例法课程较少,评价体系占比较少,无法体现出案例法教学的优点。课时不足和评价体系占比少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对案例法教学不够重视,因此案例法教学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案例法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中运用分析
3.1提高案例的针对性
案例法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使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案例的选择时,要选择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学生学习的案例。针对学习目标,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和互联网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3.2补充拓展教材知识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也进入到一个空前发展的时代。然而,高职院校的教材依然较为陈旧,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较为落后,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对于这种情况,案例法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可以补充拓展教材所匮乏的专业知识。通过案例教学的拓展,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情况,学会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因此案例法教学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至关重要。
3.3借助案例法深入教学
案例法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通过自身努力找到解决的方案。[1]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了解教学目的,合理利用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独立思考能力,为我国旅游行业培养出专业能力高,综合素质强的专业人才。
4结语
案例法教学在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将其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然而在案例法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和教师不断努力解决问题,让案例法教学能够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发挥真正的作用。通过高职院校和教师对案例法的重视,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定的基础,为我国旅游行业培养出优秀人才。
第3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彭文喜、江波(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该文首先分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然后提出“一主线、双主体、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学生职业能力成长为主线,通过学校与企业双主体的共同参与,分认知实习、见习实习和顶岗实习三阶段实施人才培养。“一主线、双主体、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旅游人才发挥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一主线、双主体、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新业态层出不穷。“旅游+”“互联网+”的背景下,旅游业面临着转型与升级,各高职院校是旅游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新业态下,主动面向产业,对接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旅游人才任重而道远。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在2002年已较为成熟,人才培养方案也已较为完善,并随着旅游业态的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也在动态调整。纵观全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主要面向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会展及旅游行政等企业,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心素质,掌握旅游行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紧紧围绕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不断满足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很大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需要进一步拓宽和提升,培养复合型的旅游人才迫在眉睫;二是高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高职旅游专业人才的技能需要不断加强。
2“一主线、双主体、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
2.1培养目标
在旅游新业态下,该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智慧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素质,掌握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接待服务、旅游计调操作、旅游销售服务、旅游信息化应用技术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旅游相关服务企业一线工作岗位和基层管理岗位,能够从事旅游产品的信息采集、设计、计价、销售、推广、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2培养规格
在“一主线、双主体、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是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客观辩证的思想意识;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洞察旅游产业或行业的发展动态的行业视野意识的职业素质。三是具有旅游行业服务规范、旅游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旅游线路设计、成本核算、报价、旅游产品营销、推广和旅游信息化手段及应用的专业知识。四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编排设计旅游线路、核算旅游线路成本、制定和实施旅游接待服务方案、导游讲解、处理游览活动常规问题和突发问题、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发布产品等专业技术技能。
2.3培养措施
笔者在分析社会及人才需求的背景下,提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要面向地方产业,对接旅游龙头企业,定位于旅行社核心岗位,以学生职业能力成长为主线,通过学校与企业双主体的共同参与,分认知实习、见习实习和顶岗实习三阶段实施人才培养。
2.3.1搭建“专业+企业群”的校企合作平台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重实践的专业,深化校企合作,把校企合作落地落实是关键。学校和合作企业一起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一起共建课程。企业导师进课堂,共同负责人才培养与就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相吻合,以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工作任务,使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
2.3.2构建“理实结合,能力渐进”的课程体系
围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阶段目标,构建“理实结合,能力渐进”的课程体系。依据旅行社职业工作流程,通过对流程中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完成岗位工作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并形成模块课程。
笔者设计了从认知到仿真到实战的三大课程模块。岗位基础素能认知训练模块为刚入校的大学生向准职业人转变打下基础。岗位核心素能仿真训练模块使学生具备熟练完成各单一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岗位综合素能实战训练模块使学生成功地从准职业人转变成合格职业人(见表1)。
2.3.3建设“虚实一体,校企融通”的实训条件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重实操、重技能的特点,说明传统的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拥有多个高配置的网络机房、“校中社”——“模拟旅行社”、智慧旅游体验店、“模拟导游”等虚拟教学实训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交互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但仅仅依靠校内实训室还往往不够,各高职院校要积极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3结语
“一主线、双主体、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旅游人才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主线,强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让校企双元真正合为一体,充分利用好认知实习、见习实习和顶岗实习三阶段实施人才培养,使高职旅游人才质量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