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人力资源毕业正文

公司元老——你让我爱恨交加

  • 投稿石二
  • 更新时间2015-10-19
  • 阅读量453次
  • 评分4
  • 57
  • 0

吴东 三行智慧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公司元老,是公司最特殊的人群,特殊就在于老板的心里欠他们一份人情,甚至要用一辈子来还的人情。元老可以没有功劳,可以只是因为坚持、忠诚下来了而有了“苦劳”,元老对于公司而言,一定是有特殊贡献的。

本人在企业工作了十年之久,也算是元老级员工,因此感悟颇深。在此,站在老板和元老中间的角度,将公司都会遇到的、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公司元老的这一现状,做一剖析和心灵互动。

其一,对元老的取舍两难。“公司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淘汰元老的过程。”说这话需要勇气,因为它残酷、理性、不近人情乃至于伤人心,但确实是大实话。有一句名言想必大家听过:“公司元老啊,没有你,就没有公司的现在,但现在有了你,公司就不会有未来。”不淘汰不称职的人,公司就有可能被市场淘汰。这是外部的残酷决定了内部的残酷。

其二,头痛在于取舍的两难。如果把元老当作普通不适任的员工对待,则有可能被批评为忘恩负义、卸磨杀驴等,毕竟中国的文化氛围可以对人性进行扩大解读;如果委以重任,则可能妨碍公司持续发展。

历史上的开国帝王,都曾面临这样的两难,像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就留下了负面评价,但多少人又能理解他的难处呢?对公司元老的处理,或许不会像帝王那样腥风血雨,但却足以酿成心灵之痛。

其三,用职务奖励功劳的错误。干部任用,遵循的是能力原则,即谁的能力强则任用谁;奖励遵循贡献原则,即谁有贡献就奖励谁,谁的业绩好就奖励谁。简而言之:奖励人,看的是他的过去;任用人,看的是他的未来。但是两种情况下,能力与贡献可能不对等:一是历史贡献与现实业绩;二是原有岗位的贡献与现有岗位的业绩。对元老与元老的任用与奖励,恰恰发生在上述两种情况下:

第一,特殊的人群。元老的贡献不在于业绩,而在于在特殊的时期进入了公司,在创业时期与老板建立了特殊的感情。只有创业者才能体会创业期的艰辛,创业者最能体会社会的冷暖辛酸。而创业元老,不论职务高低,贡献大小,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可能与职务无关,与贡献无关。老板感激的是创业元老的风雨同舟、不舍不离、无怨无悔。有些老板一定在心中自许:等我发达了,等我有钱了,我一定好好报答他们。同时,从社会评价来说,人们会合理推测:如果不能善待元老,未来也不会善待我们。

元老是公司最特殊的人群。价值在于关键时期的忠诚,不弃不离。当公司做大后,忠诚不再是评价员工的基本要素——因为大公司对求职者的吸引力更强,所以对员工离职的担忧下降;因为管理日益标准化、流程化,员工的替代性增强,所以公司不害怕员工离职——这个时候,给大家的感觉,好像是老板已经开始不近人情了,和以前不一样了。

同样,公司元老的价值在于特殊时期的特殊贡献,而特殊时期往往是危险时期。但公司做到一定规模时,公司在逐步远离危险,进入正常化管理,元老的价值在降低,元老的价值也在被逐渐稀释。

第二,撇清情感。夹杂情感、历史恩怨和未来追求的价值体系和企业文化,是及其危险的企业管理模式。

对公司元老的奖励就属于此类。如果老板对未来没有强烈的追求,那么,面向情感的、面向历史的奖励也未尝不可。但是,又有多少老板没有未来追求,又有多少老板能够忘记过去呢?问题恰恰发生在混乱的价值体系之中。

在此,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我提出两个价值体系:

一个是面向未来的价值体系,职务的任用适用于这个价值体系。对于在公司有历史贡献的人,可以参照在公司的历史表现,但不能参照历史贡献。即使没有在公司服务的历史,只要对公司的未来有价值,就可以任用。二是面向过去的价值体系,对员工的奖励属于此类,只要有历史贡献,就给予奖励。

但是价值体系的混淆经常发生于:把面向未来的的价值体系适用于有历史贡献的员工(元老),即以职务作为对员工历史贡献的奖励。

历史上,商鞅就提出过这个问题,说一个战士立了战功,就要奖励他。奖励他什么呢?可以让他当长官。另一个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不完全同意商鞅的观点。说战士立了功,表明他会战斗,现在奖励他当长官,他有没有能力当长官呢?问题来了:公司里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真的就能够胜任领导岗位吗?

第三,倾轧不如顺势。有的公司,发展的不同的阶段引进了不少职业经理人----也就是空降兵,不可避免的是,由于理念不同,不可避免的与元老们会发生冲突,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中小型规模时期。大型公司一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或者说,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公司是难以做大的。与公司元老相处,必须明白他们内心最需要什么。老板不怀疑元老的忠诚,但往往怀疑他们的能力。他们如果无法在思路与业绩上取得突破,那么就会不断在忠诚领域巩固自己的地位,导致忠诚无限、业绩有限,成为尾大不掉的“虚彗星效应”(释义:前面很亮的部分,是行星正在燃烧,后面的也很亮,但只是好看而已,没有具体的贡献)。

无论如何,公司元老的地位和现状,是公司的历史发展形成的,不能够一言蔽之,元老的功绩也不能够随意抹煞。如果老板处于公司的利益,需要公司元老必须让路或离开,那么,也请老板们艺术化一点,策略化一点,不要处理的过于生硬,毕竟,企业还要顾忌本身的正面的社会效应。笔者有一些方法和建议愿和各位老板共勉:

一是让有能力并有老板心态的人,成为公司分支业务的股东。起初老板掌控大股,让元老持小股,待分支公司业务做大,老板逐步退出,然后让元老全盘操作,给这样的元老以独立空间,并与公司形成利益互补的关系。这样一来,既不伤感情,也不损利益。公司元老有了根基和基业,感恩老板的心态将伴随他一生——这何尝不是老板在胸怀方面的另一种成功?

二是对于年事已高或者难以胜任岗位的元老,他们的心态是:因为和企业外面的接触很少,所以全部的爱和心血都倾注在了公司内部,担心自己不能适应公司外部的残酷竞争,对于公司外部的恐惧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也就成了主流,害怕改变和被淘汰也就成了心态的主体。因此,这个时候可以“杯酒释兵权”。让他们安心的逐渐退出,并给足退休金或给股份,使之拥有满意的收益,从而化解他们对引进新人及其改革的抵触。这个举措,也是做给公司后来的职业经理人看的,表明公司不是“多情剑客无情剑”,是既有人情、又讲战略的。

三是利用“鲶鱼效应”,给这些元老学习提升的机会,让年轻有能力的公司元老在企业内发挥第二春,激发他们的工作潜力和激情,然后再视具体情况重新安排岗位。这样一来,元老们往往会做出出色的业绩,这是个管理公司元老的好办法。

四是需要深谋远虑,统筹运作。企业老板要根据发展战略、经营环境的变化,对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作战略性规划,一方面要重情义,更重要的是制定元老退休制度,并取得尽可能高的共识度,不能给职业化管理的推进形成自我障碍。

五是成立元老基金,支持员工自主创业。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以成立元老基金,公司出于对元老(前提是该元老的确有创业能力)本人的支持,可以公司出一部分资金,公司员工们自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公司元老基金,支持到元老出去创业,当然要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员工们要行使监督的权利。毕竟每一位员工都可能会成为老员工,都可能面临离开公司和创业。这样,既可以增加企业和员工们之间的信任度和黏度,又能够支持到元老们创业的信心。还能够稳定团队在企业的工作热情。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企业在不断变化中,如履薄冰,需要我辈永不停步。创业之初的老兄弟们只有不断地提高能力,不断地接受挑战,承担困难的任务,适应和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如此才能在企业新的发展阶段中占有一席之地。毕竟有这样一句话:企业人才大多还是要从内部产生。公司元老们如果跟上队伍,是企业的最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