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人力资源毕业正文

高校“学评教”体系存在问题调查及分析

  • 投稿二涵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822次
  • 评分4
  • 48
  • 0

武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型电子器件与应用研究所 郭红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胡冀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型电子器件与应用研究所

项目基金:本文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教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YB1421)、2014 教学改革试点课程(ZX140110307013)的研究成果。

摘要:科学有效的“学评教”体系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学评教”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学生角度就“学评教”体系的认识问题、评价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评价内容方面等进行了问卷设计和调查后,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后,提出了针对目前“学评教”体系存在问题的若干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学评教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建立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一般地,这个评价主要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的听课评价、学院相关领导与同行所做的听课评价以及上课学生对教师做出的评价等组成。这三部分对整个评价结果所占权重各不相同,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就是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简称“学评教”)。

“学评教”制度一方面用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和控制,把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量化,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了直观数据以进行高低排名,推广排名较高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对排名较低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为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发现自身在教学中的优缺点以提高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学评教”有利于突显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师的教学服务意识,调整高校的办学宗旨和导向。实施“学评教”使学生作为教育消费群体来说拥有了教学服务的质量维权渠道,使教师和学校能够放低姿态倾听学生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教学需求和愿望,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和改革教学教育方法和手段,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方式。因此,“学评教”制度在实际教学管理体系中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意义非常重大。

作为“学评教”体系中的评估者,学生是该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和直接受益人,他们应该非常重视和珍惜这种评教机会,也应该很熟悉该体系存在的意义,以及“学评教”的结果在学校中的哪些方面起作用,并且是如何起作用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实际“学评教”的效果也远离当初设计者的初衷,也就是说当前“学评教”体系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甚至是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何在,作者在我国某高校进行了这些方面的调查,一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8份,问卷对象均是来自于该高校的大二和大三本科生(选择大二和大三生是因为大一新生对此经验不足,而大四毕业生对改进“学评教”体系的关心程度不够)。通过整理、分析这些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目前“学评教”存在的问题,并为将来有效改进该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根据。

二、对“学评教”体系认识方面的问题

关于“对‘学评教’系统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8.19%的学生认为它是评价老师的重要指标;而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学校不重视,作用很小或者不起作用,根本就是形式主义;剩下近一成的人则根本不了解其有什么用途(图1a)。这说明从学校层面来讲,对学生在这方面的宣传没有做到位。通过了解知道,大多数这样的宣讲都是设置在新生开学初进行的,对于这些没有进行过“学评教”体验的学生来讲,几乎不会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所以,建议学校对学生的有关宣传不应该只停留在一次,而应该是每学期都要进行,至少达到每学年进行一次。

在“‘学评教’与自己是否有关系”的调查中发现,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没感觉到或认为根本与己无关(图1b)。说明我们的评价体系在设置上存在单向性的问题,即要求学生只管评价,评价结束后似乎与学生就没有关系了。学生的评价结果也没对学生进行反馈,教师在其评价的基础上做过哪些改进学生也无从知道,因而让学生的参与感大大减弱。而对“是否想知道被评价老师的最终评价结果”的调查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表达了想知道的意愿,而其余的人不想知道或无所谓。一方面说明学生还没有习惯自己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校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学校管理部门除了让学生参与“学评教”的评价工作外,还要把参与的结果和效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有被服务的体验,才能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一般地,“学评教”结果在教师的年度教学业绩考核中能够占到1/4的比例,而且与评职称、评优等直接挂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学生们能够了解这些的只有不到23%,其余的要么认为“学评教”结果对老师影响不大或无影响,要么不清楚(见图1c),这样的现实必然容易导致学生们在评分时的过分随意和不负责任,不仅令评价结果缺乏公平性和参考性,也让“学评教”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而,学校一方面在加强宣传力度的同时,还要将某些老师由于某门课程的学评教分数过低而带来的后果及时反馈给相关学生,这些应该与前面两项内容结合到一起同时来做。

三、评价过程中的问题

在对任课教师的评价过程中,能够影响学生的评估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本课程的成绩、周围同学的影响、某种原因请别人代评、上课次数或对老师的印象等等。比如,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会不同程度地根据本门课程的成绩而对教师评价;有一半多的人会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而失去自己的独立判断;同样也有超过30%的学生有过请人代评的经历而没能反应自己的真实感受;将近60%的学生由于上课次数少而缺乏对老师的印象,只好依赖于别人的判断或胡乱填写。具体调查结果列于表1。

上述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评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为尽量减弱或降低这些因素的干扰,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将评价时间点尽量安排在课程进行了大半或结束后而期末考试前,调查结果也表明大部分(超过58%)学生认为这个时间节点比较合适;(2)在评价系统页面的首页滚动提示学生“独立判断是对老师最公平的评价”等字样;(3)将学生的评价资格与上课出勤率挂购,少于60%出勤率的学生不允许参与本门课程的评价等。

四、评价内容存在的问题

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们针对评价指标或评价内容方面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有70%多的学生都曾遇到对评价指标的表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理解或不清楚,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评价体系太过单一,只有被动选项,而缺乏对教师或课程的主观性描述选项。同样有七成左右的学生希望评价体系的评价对象应该是该课程而非教师,评价指标也应该主要以“在本课程中的收获程度或价值”为衡量标准,且希望学校能将每门课程的以往评教结果向全校公布,以作为选课依据。同时,希望“学评教”能够变为“自愿”和“匿名”而非“必须”和“实名”的学生数也占到了72.47%(见图2)。

五、改进“学评教”的建议

通过统计收集学生们对目前“学评教”制度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分门别类认为值得高校管理部门注意或者可直接采纳的有如下几条:第一,“学评教”的意义和使用要及时告知学生。第二,参与“学评教”的学生应该进行资格遴选,只有具有一定出勤率的学生才具备资格。取消现有的必须和任务性质。第三,改“学评教”为“学评课”,即被评对象应该是课程,而非教师。

总之,“学评教”是一项参与人数众多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学生、教师、学校管理层三方相互制约、彼此渗透的结果,它的制度完善与功能发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群策群力才能充分得到发展。不仅需要在理论研究上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方面的长期稳定投入,而且需要在实践环节上勇于尝试、敢于突破和改变,改革意识和力度都要加强才有可能在最后得到实际最需要的发展方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钟秉林,赵应生,洪煜.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J].教育研究,2009(7):14-21

[2]张灵芝.1998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热点及其知识可视化图谱分析[J].高教探索,2012(2):41-46

[3]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与未来[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5):1-6

[4]贺武华,彭保荣.高校“学评教”制度及教师教学业务发展评议[J].高教探索,2009(4):74-79

[5]滕清秀.“学评教”机制的博弈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4):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