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琼 陕西华山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各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变革越发迅猛,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培训重视力度逐步提高,努力提升企业人力资本的存量。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员工培训相关事宜与其在提升企业人力资本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员工培训 企业人力资本 作用
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企业的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逐渐向智力与信息含量方向转变,人力资本渐渐变成企业生存发展与竞争的动力来源,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当中的作用也日趋明显,企业凭借培训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员工潜能进行激发,让企业培训投资方面有更大的收获。
一、员工培训概述
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提倡建立学习型企业和“人本管理”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通过培训工作,我们是想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第一,学会认知。培训的目的是为接受培训者提供大量有效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知识与技能,原因是这能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这是员工培训工作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二,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和做事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有很多必然联系,但是可以说学会做事对于企业培训的目的意义更为重大。第三,学会共同工作和生活。培训想要达到的目的还有帮助相关人员对差异性、互相依存性与多样性进行理解,从而对自己、他人、组织与社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共同协作的时候达到生存与发展的目的。第四,促进个人发展。体现个体价值、强调成员本身的发展,它认为只要有足够信息与支持,人们就可以做出正确合理的决定。
二、员工培训对提升企业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第一,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自产品竞争开始至销售竞争再至资本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力资源竞争,对于员工培训工作不重视的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拔得头筹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保障员工和企业发展保持同样的速度。原因是企业培训是通过对企业战略计划与经营目标实现为基准的。
第三,使员工成长与发展得更快。培训可以使员工充分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认可与重视,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每个人对自身发展都充满着热忱,假使这种热忱不能被调动起来,那么员工就不会感受到工作带给他们的乐趣,会觉得工作乏味、枯燥、单调,甚至会离开该企业,特别是表现优异者更迫切想要得到自身发展的机会。
三、优化员工培训工作的对策
做好员工培训,拓展员工知识面,使员工不断地进步与成长,有利于降低员工的流失率,进一步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当然,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的培训效率,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第一,建立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构建学习型企业。企业应当建立主管领导负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培训单位实施、员工参与的培训管理体系。各级组织各司其职,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宣传,通过对员工进行转变观念的教育,帮助员工建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使培训工作成为每个员工自觉自愿的日常行为。通过强化职业道德和人格素养,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自我提高能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和组织氛围。
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的完成是任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发展目标,因此要在设置的过程中对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全面而充分的考虑:培训主管部门必须时刻关注企业的动态,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决策和存在的问题,据此确定企业培训的重点;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提出相应的任职资格和岗位要求,确定培训的目标;加强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找出员工实际工作与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确定培训的内容。具体的培训方式、培训时间以及地点、人员的选择等等,都应该列入企业培训计划,企业只有将培训计划规范化,才能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第三,保证培训实施过程的顺利。培训的实施是培训的主要阶段,也是培训计划的落实阶段,因此,保证培训过程进展顺利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与此同时要做好全程的跟踪,确保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最大化保证培训的顺利。这就要求企业培训管理者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对培训中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工,确保培训工作的进行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并及时跟进学员的反应,这样才能实现培训的价值。
总之,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要想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对员工培训加大重视力度,结合企业培训现状,对培训体系进行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真正发挥员工培训在提升企业人力资本中的作用,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硕,余佳祥,朱弘,刘晓雅.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0-24
[2]田雷.试论企业员工培训面临的风险与防控措施[J].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9):55.[3]王雁.石油企业人力资本管理效能的提升[J].商,2014(3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