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人力资源毕业正文

基于协同创新的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构想与实践

  • 投稿sima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345次
  • 评分4
  • 59
  • 0

常军武 余克强 陈玉平 李玉刚 申树群 南方医科大学

201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强调要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障。要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到2015年,全面建立聘用制度,完善岗位管理制度,普遍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和竞聘上岗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到2020年,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用人机制和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

纵观当今各校的综合实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校移交广东省办学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始终将人才列为各类资源开发之首,确保人才优先发展的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促使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我校以建立人事管理新体系、创新人事管理新机制为重点,积极探索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式,稳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统筹引领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动人才队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校党委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坚持把人才队伍的建设、稳定、发展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由书记、校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各级党委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出人才就是出政绩的观念,在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学校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依据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在广东省人社厅和教育厅统一部署下,圆满完成了第一轮岗位设置和全员聘用入轨工作。在此基础上,去年底,学校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学校人才工作的成绩与不足,认真分析了学校人才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台了《南方医科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南方医科大学2014-2018年“强师工程”建设规划》、《南方医科大学专业技术岗位聘期考核办法》、《南方医科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暂行规定》和《南方医科大学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等人事制度改革配套文件,为进一步深化我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目前,高校人事制度主要还是实行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运行模式,在推进协同创新中,我们发现不同行政单位之间的人员,由于现行岗位的条块设置、聘任管理、绩效评价和薪酬分配制度等方面的限制,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力量分散、封闭分割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岗位设置不够科学,人员编制固化

普遍存在“因人设岗”的情况,各单位工作任务变化较快,以编制办法控制规模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没有对教学、科研、产业、后勤等不同性质部门予以科学分类、灵活设置岗位。

2.引人机制不够完善,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

限于学校本身的平台高度和财力水平,无论工作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无法满足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3.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人员分流不畅

虽然实行了岗位管理,但由于社会保障体系未完全建立,对不适合高校岗位的人员无法推向社会,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岗位管理的效果,也使得一些优秀人才不敢到新的岗位上去创新工作。

4.考核体系不够合理,存在急功近利的评价导向

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难以鼓励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成果的产出,制约学校的内涵发展。由于考核周期短,使人才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动力,造成一部分人无法潜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学问和从事风险性高、原创性强、研究周期长的科学研究。

二、改革的主要思路

1.重点、难点

如何突破现有的人事管理体制,在人员遴选、人才流动、薪酬分配及考核评价机制上实现真正的创新,处理好协同创新中心编内编外人员的关系,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

2.主要创新点

第一,创新人才遴选聘用制度,推行“引人与引智相结合”的灵活聘用模式。推行人员分类管理,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第二,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建立以工作任务为依据的人员进出通道和人才合理流动的有效途径。第三,创新人才薪酬激励体系,打造宽松适度的学术环境,建立规范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和完善的保障机制。

3.主要内容

(1)建立适应协同创新的人员管理机制。根据各协同创新中心的特点,以协同创新战略任务为牵引,在校内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协同创新团队,以科技前沿和市场的需求作为引领,按交叉互补的原则设置创新项目。确定项目负责人(PI)后,团队成员由PI招聘并与PI签订工作任务合同,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待遇,其职务聘任不受原专业技术资格限制。

(2)建立适应协同创新的人才合理流动机制。除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PI和部分骨干外,创新团队成员按项目组织的工作任务实行聘任管理,设立特聘教授岗位,根据工作任务合同确定薪酬。对于聘用的全职工作人员,在工作任务完成后,暂时无接收单位的,学校提供市场化的人才流动服务,对有意向留校工作的,优先予以考核纳编;设立就业风险基金,按工作时限由就业风险基金给付一定比例的就业风险补助,一定程度上解除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3)建立适应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加大国内外访问学者培养力度。积极推动中青年优秀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留学进修,也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访学,建立与国际高水平机构的留学访学、交换培养,以及与国内高校互相接收访问学者机制,促进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增强优秀青年人才的整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实行博士后联合培养模式。进站博士后由多个学科联合培养,并可自由选择研究方向,对于表现优秀,工作成绩突出的博士后,出站后予以优先接收安置。

(4)建立适应协同创新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机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按照“整体控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科学评价、择优聘用、聘期管理”的原则,淡化资历和身份,以品德、能力和实绩为导向,结合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按岗位管理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5)建立以创新质量与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和薪酬分配机制。改变单纯以论文、项目经费、获奖为主的考核和晋升职称的评价方式,注重原始创新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效,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机制。一是建立涵盖教学、科研、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多方面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全面评价。二是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针对性评价与考核,使从事协同创新的各类不同的人才都能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中找到自己位置并实现自我的价值。三是在研究成果的贡献评价中,充分考虑群体成员在成果产出过程中的贡献,充分考虑第一作者与合作者的关系,体现实际贡献,激发群体成员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主要配套政策措施

1.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健全和完善“全员聘用、公开竞聘、科学考核、岗位管理”的用人制度,鼓励以德为先、唯才是举、见贤思齐,营造积极创新、宽容失误、充满生机的科学氛围,将各项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落到实处,努力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2.全面实施岗位设置聘用管理制度

随着高校学科平台的对外开放和全球性的协同创新,外聘人员所占比例将逐步增加,体制内、体制外,编制内、编制外人员将在项目任务牵引下集聚到一起协同创新,此时身份的淡化和岗位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同一协同创新体内所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都要按岗位实行聘任管理,同工同酬,同岗同酬。国家确定了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也可自主确定岗位,自主聘用人员,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加快完成聘用制度推行工作,聘用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要把聘用合同作为人事管理的基本依据,通过聘用合同规范单位和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对关键岗位人员、骨干人员可按有关规定实行长期聘用,以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加强聘用合同日常管理,着重规范聘用合同订立、变更、续订等重要环节。

3.大力推行竞聘上岗制度

根据《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广东省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广东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等政策精神,全员聘用入轨后,按照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实行聘期考核和竞聘上岗将成为事业单位内部人员选拔聘用的主要方式。聘期考核结果是续聘、缓聘、解聘、调整岗位的依据,也是新一轮岗位聘用的基础。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个人自荐或群众推荐及组织提名等方式产生人选,根据岗位不同特点,灵活运用笔试、面试、民主测评、专家评议等方法实行竞聘上岗。要以岗位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为标准,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依据,严格条件,规范程序,择优聘用。通过竞聘上岗,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实现能上能下。去年底,我校出台了《南方医科大学专业技术岗位聘期考核办法》,全面实施以岗位责任和岗位聘任为核心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岗位聘任后,任期考核工作是我校干部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聘后任期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是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聘任制度有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是人员履职情况的总结和检验,是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管理的重要手段。我校聘后任期考核随着人员从2013年开始入岗进轨后,将在全校逐步展开。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岗位管理将严格按各级各类岗位职责聘期要求严格实行聘期考核,一评一聘定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定编定岗、竞聘上岗、聘期管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岗变薪变的事业单位人事革新。这项改革,必将影响少部分人的利益,也对那些庸懒散奢的人必将敲响警钟、触动灵魂。

4.健全考核奖惩制度

完善人员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内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人员岗位、工资以及解除、续订聘用合同的基本依据。考核结果与聘用、奖惩相结合,体现按劳分配、奖勤罚懒、择优聘用、优胜劣汰。结合年度考核工作,全面考核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综合评价岗位绩效。岗位聘期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其中优秀等次不超过考核人数的15%,完成《岗位说明书》所规定的岗位职责与工作目标的,可评定为合格。岗位聘期考核合格以上的人员与新达到该级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条件的人员,一并竞聘该级专业技术岗位;连续2个任期考核为基本合格的人员原则上低聘一个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期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人员不得在原岗位续聘,学校岗位聘用考核委员会将依据具体情况对其作出调整岗位、低聘或解聘的决定。低聘上岗者若下一聘期在所聘岗位上完成了原岗位规定的岗位任务,可在新一轮聘任中申请竞聘原岗位。

5.优化绩效分配制度

以国家和广东省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基于岗位重实绩、重贡献、重产出的绩效薪酬分配体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校内津贴绩效分配制度,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吸引、稳定和激励优秀人才,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热情。切实贯彻“按岗设薪、岗变薪变、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科学设定各系列各级岗位人员的教学、科研基本工作量标准,对完成基本工作量、年度考核合格的核补岗位津贴,对基本工作量以上的教学学时超劳部分按绩效优先实行奖励分配,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院绩效津贴二次分配方案,凸显多劳多得、优质优酬,高职高酬,推动教授上讲台,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6.完善人员流动退出机制

要畅通人员流动渠道,破除阻碍人员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与聘用制度相适应的人员流动政策和管理办法。未聘人员安置应坚持内部消化为主、多种渠道安置的原则,在解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扩大社会安置的渠道和办法。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营造环境。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化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做好事业单位与机关、企业及其他组织间人员流动的政策衔接,促进不同类型单位、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的人员流动。要畅通人员出口,拓展人员正常退出渠道。规范解除、终止聘用合同的条件、程序和经济补偿方面的规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依法解除聘用合同,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社会保险关系建立或接续工作,办理档案接转手续。研究建立与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参照公务员法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制度。要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事业单位流出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障机制要跟上,不然一方面阻碍了创新人才引进的热情,另一方面,岗位不再需要的人员在高校逐渐堆积,将影响人事制度改革的效果。同时,希望进一步简化外籍专家来华工作的居留手续,完善高层次外国专家在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政策。

7.加快推进职称评聘制度改革

统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健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严格评价程序,实现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的有机结合。完善建立符合各系列人才职业特点的分类职称评审体系,根据广东省关于各类院校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的规定和要求,实行各系列各等级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指标的定编定岗。随着岗位设置工作的推进,以专业技术职务定编定岗、竞争上岗、任期管理为抓手,我校出台了《南方医科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调整、完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对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和聘任期满人员实行全校范围的统一竞聘上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将按照“整体控制、按需设岗、公开竞聘、科学评价、择优聘用、任期管理”的原则,淡化人员资历和身份,注重品德、能力和实绩,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进一步优化。实施这一制度后,每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定额是基本固定的,只随二级单位编内人员基数变化而变化。

8.建立分段式阶梯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要形成持续的创新发展能力,必须建立梯队整齐、后劲充足的人才队伍。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中,既要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又要下尽大力、倾尽心血关心重视中青年人才的培育,并且要以自身人才培养为主体。人才引进工作必须服务于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服务于学校发展战略,符合学科建设的急需;专业学院和学科在人才引进中应该发挥主力军作用,在计划制定、推荐人选、考核使用中唱主角。要注重青年人才队伍的激励和培养,通过人才争取项目、项目带动人才发展,分层次精心遴选培养具有潜质的优秀中青年人才;要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成长环境,树立人才重在使用的理念,着力构建人才施展才华、充分发挥作用的事业平台,促进人才岗位成才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工作的推进,我校出台了《南方医科大学2014-2018年强师工程建设规划》,全面展开“引才引智、领军人才培育、优青培育”三项人才工程,实施“高端专家培育、杰青培育、骨干人才培育、青年人才培育、海外研修、国内访学”等6项人才培育计划,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我校人才培育计划,实施分段式阶梯培养模式,加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扩大师资博士后及科研助手岗位覆盖,加大海外留学或国内访学的力度,认真遴选国家、广东省人才项目人选,落实培育和支持政策,力争实现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大幅提高和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新进人员入校后,要参加教师岗前培训,通过考试并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认定,扩大专任教师队伍,缓解生师比问题;通过“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让新进博士人员进入师资博士后或科研助手岗位开展2-3年的科研工作,使之通过规范的科研训练,进一步拓宽知识和技能,培养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博士后出站或科研助手出岗之后,按照“海外研修计划”和“国内访学计划”,支持其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教育科研机构进修学习,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在留学访学归来后,对具有显著创新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实施“骨干人才培育计划”,培育其成长为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促进其获得省级人才项目;对在省级人才项目中脱颖而出的学术骨干,择优实施“杰青培育计划”、“高端专家培育计划”,推动其获得国家级人才项目,成为高层次人才专家。通过分段式阶梯培育,实现从新进人才、到青年骨干、到高端专家的全覆盖立体培养,为青年人才队伍的整体提高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坚实保证。

9.推进四支队伍协调发展

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知识传承和知识创造的灵魂。管理本身就是一门科学,管理人员需要专业化、职业化,高校管理队伍是实现高校组织目标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战斗力,建设一流的大学既离不开一流的教研队伍,也离不开一流的管理队伍,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平时我们关注得多的就是这三支队伍,其实在这之外,还有我们往往容易忽视,但却同样重要的一支队伍,那就是实验技术、工勤保障队伍,他们不是主流,却影响主流,他们不是主体,但服务主体。要通过岗位设置、公开招聘、纳编聘任、职称评聘、任期考核等方面的政策倾斜,逐步稳定实验技术队伍,提高整体素质,为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和保障。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工勤人员岗位,严格招录程序,严禁超编违规使用合同工;理顺人事关系,实行工勤人员的分类归口统一管理;推行社会化保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产业集团改制,有效剥离企业人员,实现减员增效;严格合同管理,实施年度培训计划,提升工勤人员能力素质;按省岗位设置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将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优秀工勤人员通过公招、竞聘上岗等形式,聘任到实验技术等岗位,有效盘活人力资源,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