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人力资源毕业正文

浅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 投稿heal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991次
  • 评分4
  • 84
  • 0

刘郁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强正面宣传,管好导向、管好队伍,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这引起了更多人对高校意识形态问题的关注。那高校如何做到言论、学术自由和培养有理想、有责任的学子相统一?我个人认为其核心工作就是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水平。

诗人韩愈在《师说》中开宗明义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将“传道”定位为“师”的首要工作,定位可谓准确。

高校教师不同于一般的职业,运用手中的知识权力,高校教师足以影响青年人的一生。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从思想上传递正能量。但当下一些高校教学过程中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恶意攻击自己的祖国;有的教师甚至直接侵害学生。

久而久之,这些错误的情绪和信息就会传导给学生,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我认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明确爱国守法为一切工作的底线

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教育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做有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要深知教师在课堂上、微博、微信中一个不在意的话,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首先一定要自己爱国守法,更要用行动来教育和影响学生。

二、在工作中要敬业爱生

教师清贫的“粉笔生涯”与当下经济社会似乎格格不入,一个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安之若素?这就要求教师以恭敬、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对教育事业一定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高校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关爱,我们的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三、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首先,当代社会大学生获得知识与信息的途径,空前增多。

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以法律专业为例,法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少都涉及社会的阴暗面,如何让大学生在信息海洋中,获取积极的资讯,免受不良信息的毒害,就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教师的重要工作。

其次,当前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不够健康,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等就是其中的极端者。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

最后,部分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存在偏离。不少学生受社会上所谓“实惠”观念和“个人功利”因素的影响,人生价值尺度渐渐向“功利化”偏移。前不久,北大法学院学生会前主席因偷盗获刑,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上述情况都说明高校教师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坚持育人为本。注重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真正加强“育人”的工作。

四、在治学方面要力求严谨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

高校教师作为专门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人员,将人类优秀科学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使之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学生犹如一张白纸,教师不够严谨的话语,不够全面的理论,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说,高校教师必须弘扬科学精神,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秉持学术良知,恪守严谨治学规范。

五、在教学之外服务社会,将社会实践的成果带回课堂促进教学

高校在承担培养人才任务的同时,还担负着为社会服务的社会责任。以法律教学为例,法律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法学院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入社会,从事法律职业的。在课堂上教师就更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把实务中收获的经验、思考同学生们分享和探讨,促进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那么教育的一切就都将变得没有意义。

六、要为人师表,以身立教

高校教师应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不仅要通过言传,更要以身立教,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这也要求高校教师在课堂上要言行雅正,举止文明,以身作则。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正是对高校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完美诠释吗?

综上所述,高校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意见》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只是一道行政命令,而必须要让它内化为教师内心的价值标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课堂“风清气正”,不跑偏,不走歪路。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修养,让每个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正能量的熏陶,也为实现中国梦,为振兴我们的民族,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