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人力资源毕业正文

GCDF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 投稿山羊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658次
  • 评分4
  • 10
  • 0

冯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项目基金:郑州航院2015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hjy15-36。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个系统工程,政府也一直在出台方案促进大学生就业。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政府、社会和学者普遍关注的话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提升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在校大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99万,2014年毕业生人数为727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季,2015全毕业生为750万。从数据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在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时代,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毕业生就业,几乎是每一位关心大学生就业的老师、学者都在关注的问题。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已经完全普及的时代,在大学生即将就业时,我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就业,你准备好了吗?大学生到底要准备什么?答案就是:大学生在职场的就业能力。

一、就业能力概述

就业能力(employabi lity)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由英国学Beveridge于1909年提出。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定义,就业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可见,就业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就业力的核心,就是要发展正确就业态度与个人特质,同时持续地积极学习,加强自我行销与职涯管理能力。因此,就业力体现的是能力本位理念,由知识、能力、素养三者的交叉重合部分综合构成。

台湾中山大学政治经济系专任副教授刘孟奇进一步提出“大学生就业力”的完整概念:所谓大学生就业力就是经过大学学习的过程来获得工作(就业)、保有工作(发展)以及做好工作(提升附加价值)的能力。这也体现了为什么当今大学生涯教育的核心要从就业指导走向生涯规划。

2013年7月,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也最新总结了针对近1000家企业在校园招聘考察素质(就业力)指标,按照该素质出现的频次,在《2013年中国企业校园招聘白皮书》中发布了关于企业校招最看重的应聘者素质的调查结果。调查显示,企业最重视应聘者的个人就业力包括“自我提升”、“规划安排”、“积极主动”、“影响说服”、“团队合作”、“目标意识”、“社会适应”、“责任心”、“抗压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十项。这些可以称为大学生的通用就业力。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问卷调查分析

根据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加拿大会议委员会、美国劳工部“获得必要技能秘书委员会”(SCANS)、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理事会等的研究,结合北森人才研究院发布的企业看中应聘者素质调查,作者借鉴国内学者的做法,笔者设计了一套大学生调查问卷,共划分为4个维度、15项指标,主要包括核心知识与任务、基本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职业发展学习能力等4个维度,其中核心知识与任务包括核心知识运用能力、职业任务胜任能力和目标意识能力3个指标;基本能力包括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谈判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5个指标;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我反思能力、责任感、忠诚度、抗压能力4个指标;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行销能力、市场判断和决策能力3个指标。

调查问卷以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为范围,于2015年5月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其中回首486份,有效问卷455份,男女结构合理,年级合理,具有极大的代表性,根据该调查问卷,得出以下结论。

1.专业知识基本掌握,但动手能力与目标意识不足。通过问卷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书本知识,也在不断扩展自己的课外知识,81%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包括基本专业知识、外语和计算机等通用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课外知识等,总体表现不错;在谈到知识运用时,75%的文科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无法直接运用于实践”,79%的理工科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缺乏动手能力”,只有17%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独立操作、独立实践”;在对企业人才能力需求的调查时,91%的学生“不确定企业招聘的具体要求”,只有5%的学生能基本回答出企业招聘时看重的应聘者能力;在求职目标的确定调查中,只有17%的学生有自己准确的应聘目标,且大多集中于大型企业。

2.理解能力较强,沟通能力处于中等,但思维能力与应用分析能力较差。问卷显示,73%的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准确理解其他同学的意思和想法”,能理解他人的意图和目标,82%的学生愿意“积极配合他人”,说明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总体上是不错的;在沟通和执行力上,只有52%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说服他人或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沟通存在障碍时,只有36%的学生能够“积极运用合适的方法去交流”,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在思维能力上,只有21%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归纳、总结,有45%的学生会放弃个人思考,一味寻求他人意见;在应用分析能力上,64%的学生会存在经常性的个人否定,无法拿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3.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在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前,单独增加了一个调查问卷,显示被调查者79%的是独生子女,且大多数家庭都为他们设计好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自我反思上,只有29%的学生会积极思考,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认为“自己基本上总是对的”占到了54%;在责任感的调查中,有70%的学生会“严格遵守承诺,答应别人的一定会做到”,但在假如做不到时会如何的选择中,60%的学生表示“只要尽力就好”,还有19%的学生表示“做不到就算了,无所谓吧”从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责任心有待加强,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在职业的忠诚度调查上,86%的学生认为“市场经济,应该双向选择”,25%的学生认为“应该考虑单位的诚意和做事方法”,还有12%的学生认为,个人的发展远高于单位的发展,应先考虑个人发展;在抗压能力上,认为自己“承受压力能力非常好”的只有7%,“承受压力能力比较好”的只有26%。

4.职业规划能力较好,市场判断和决策能力较差。在是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时,45%的学生选择了“非常确定”,32%的学生选择了“比较确定”,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在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进行的,但是都能比较积极主动的进行规划以及不断调整,使其符合时间的发展;在职业能力要求上,只有15%的学生选择“比较明确”;在市场判断能力和自我营销能力上,85%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相应能力,不具备相关知识,无法及时作出选择,大部分学生无法深入企业,不能了解企业的需求,或则没有机会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三、就业力的提升方法:促进对“就业”的关注以及积极性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会见“马舒克-2013”青年论坛代表时指出:“为什么某些高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如果大学培养的是社会不需要的人才,它就是一所没有效率的大学,应该被关闭。”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也能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的突破口。

从GCDF的视角分析,目前的大学生涯教育,重探索、重求职、轻培养。从现实情况和调查问卷,不难看出,大学对于学生的生涯教育集中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上,其他方面培养处于无意识的自然成长状态。大学的教育目标并非仅限于此。打造一个贯穿于大学求职全过程的持续性生涯教育,充分运用企业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

1.改变教学模式,以客户为中心。假如把高校教育当做一所学校,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在企业中,“以客户为中心”喊破了喉咙,但在高校,客户这个词并不那么熟悉。如果我们把高校当做一家培训公司,就会更容易找到突破口。在一家培训公司,公司的直接客户是参加培训的学员,而真正的终极客户是企事业机构。学校的客户也是如此,内部客户是学生,外部客户是雇主。调整教育思路,摆脱以产定需的旧模式,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终为始,以培养雇主需要的人才为己任。把就业能力的确定、提升作为突破口,提升人才质量,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好口碑”的应届生,对于切实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无疑都是有莫大助益的。

2.提升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企业的模式:“在干中学”。简单地说,在干中学是一个持续的、高度集中的小组学习过程,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依靠相互帮助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从中获得学习。学习的主要来源,是学习者试图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持续的行动,以及对这些行动所进行的反思。显然,这与传统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统的学习总是汇集大量认为日后可能会有用的知识和材料。而在干中学,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解决问题、相互支持和协作,从行动、反思中获得学习。因此,概括地说,在干中学是一个反复进行的、体验的过程,在这一循环的过程中,体现了实践性知识的社会化共享、外化及转化为新的实践性知识的过程。在干中学的循环包括:行动-反思-改进的计划-新的行动。

3.不断总结,加强教师培训。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企业就是一条鱼,毕业生就是钓鱼人。采用什么样的巧克力作为鱼饵,才能钓到你所想要的鱼?有老师说:“钓鱼人总喜欢一厢情愿的用巧克力钓鱼,而鱼是否喜欢巧克力、喜欢什么口味的巧克力,知之不足。”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老师搜集、汇总、更新相关职场信息。

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商学院“英雏计划”案例简析

中国石油大学商学院“英雏计划(Intro Proje ct)”旨在通过帮助学生规划大学学业生涯,培训学生职业素养,塑造具有商务感觉的商学院学生,改善学风,提高商学院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而发挥商学院在校园文化中的影响力,提升商学院品牌。目前,商学院已经毕业3期学员,通过回访,这3期学员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其他同时进入工作岗位的人能够更快、更适应新工作,效果显著。总结“英雏计划”的模式,其主要借助GCDF的思维,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在职场的竞争力。

1.项目化运作。在具体的培养计划过程中,该团队严格按照公司的制度设计自己的培训计划,组建项目,分工负责,职责明确。

2.与企业无缝对接。在培训的过程中,商学院邀请了大量的职场精英、企业负责人为学生现场授课,通过职业任务访谈、职场案例分析、职业技巧等方面,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不断加强引导,实施一对一的辅导模式,让学生真正了解企业。

3.GCDF思路设计,课程更有针对性。团队负责人严格按照GCDF的思路设计课程体系,参照公司实际要求,不断调整课程计划,不断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职场就业能力。

4.兴趣花设计。整个项目的设计和运营,都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采用多种游戏性和互动性的方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其中,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通过一系列的设计,中国石油大学商学院的“英雏计划”已经成为一种典范,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传统思维,正在向着打造一批职场精英的路子不断前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2013年中国企业校园招聘白皮书,2013

[2]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叶晓倩.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英国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2011

[4]陈宇.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知识手册[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冯炯,男,助教,工作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