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润玲 张小文
摘要:本文选取人力资本这一技术吸收能力因素,分析区域人力资本影响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外溢效应。本文首先对我国出口贸易促进技术创新的演进阶段进行分析,然后利用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区域人力资本角度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影响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吸收能力在东部地区较强,在中西部没有发挥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出口贸易;技术外溢;人力资本;技术创新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同时出口贸易通过技术外溢促进技术创新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如今全球经济低迷,单纯地追求出口数量上的增长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因此出口贸易如何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文献综述
Grossman and Helpman(1991)通过建立一个动态均衡模型,并将技术创新作为一内生变量引入模型来研究国际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贸易可以通过研发知识的国际溢出、市场规模效应及竞争效应等来促进技术创新。在研究理论的同时,也有一些学者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出口贸易的技术外溢。Levin &Raut(1999) 选取了30 个工业化率在40%~60%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965-1984年这20年间的数据,并将人力资本引入技术外溢模型中,研究证实人力资本对技术外溢的效应具有一定的影响。国内一些学者也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李小平、朱钟棣(2004)在Krugman 技术差距模型的基础上选取我国1990-2000年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我国国际贸易技术外溢效应存在所谓的“门槛效应”:当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出口带来的技术外溢才会显现出正的效应,而进口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则会逐渐变小,即出口和进口分别存在着正的和负的“门槛效应”。
出口贸易技术外溢影响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受到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人力资本水平是影响一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存在着差异,而人力资本作为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将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能力,因此本文将主要从区域人力资本的角度来考察出口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
二、我国出口贸易促进技术创新的演进阶段分析
我国的对外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1979年我国出口贸易额为212亿元,到2011 年增长为122626.78 亿元,增长了约577倍。其间这经历了几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如1984年中共中央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经济体制,改变了原有的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1994年以后,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从原有的固定汇率制度转变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且从1994年1 月1 日起不再征收出口商品的增值税,还对出口商品实行出口退税政策,这些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主流中。而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的《专利法》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专利事业发展和促进了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将我国出口贸易促进技术创新的阶段从1985年开始划分为三个——1985-1993 年、1994-2001年、2002年至今,来分析我国出口贸易和技术创新的相关关系。出口贸易选用出口贸易额来衡量,技术创新选用我国国内专利申请量来衡量,相关关系用灰色相对关联度来衡量。
相对关联度是利用灰色关联度计算出来的出口贸易与技术创新的相对关联度,其计算基本步骤是:
选取原始序列
Xi =(Xi(1),Xi(2)... Xi(n))
进行初值像处理
X 'i =(X 'i (1),X 'i (2)... X 'i (n))
其中:X 'i (k)=Xi(k)/Xi(1),k ?n k、n ∈z 。
对初值像进行始点零化处理,得到初值像的始点零化像
根据模型公式
计算灰色相对关联度
1.起步阶段(1985-1993 年)
这个阶段我国的出口贸易得到了较大发展,表1中显示,我国出口贸易额从1985 年的808.9 亿元增长到1993 年的5284.8亿元,增长了约5.53倍,年均增长率约为61.48%,而同时我国的技术创新指标也反映出明显上升的趋势。我国专利法开始实施以后,1985年国内专利申请量为9411件,到1993年增加为68153件,增长了约6.24 倍,年均增长率为69.35%。从表1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出口贸易和技术创新的相对关联度为0.9175,这个时期的出口贸易和技术创新的相关性已比较明显。
2.发展阶段(1994-2001 年)
在这个阶段中,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我国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不再使用原来的高估官方汇率,这一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我国的出口,而且1994年实行的出口商品出口退税政策也大大刺激了出口,从而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出口贸易取得了较好成绩。从表1和表2来看,在出口贸易额这一指标上,1994 年为10421.8亿元,比1993年的5284.8亿元增长了97.2%,将近翻了一倍,而且到2001年我国出口贸易额为22024.4 亿元,比1994年出口额增长了1.11倍。同时这个阶段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1994 年的68487 件,增加到2001 年的165773件,增长了约1.42倍。这个阶段的出口贸易和技术创新的相对相关度也进一步提高,达到了0.9884。
3.维持阶段(2002-2011 年)
2001 年12 月我国正式成为WTO 的成员。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履行入世后的承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和改革,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出口贸易和技术创新都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成就。
表3中数据显示,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在2008年突破了10万亿元,除了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额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都保持着稳定增长趋势,以年均增长率为35.5%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增长为122626.78亿元。同时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国内专利申请也得到很大发展,专利申请量大幅增加,由2002年的205544件增长到2011年的1479526件,增长了约62.0%。而这个阶段出口贸易和技术创新的相对关联度为0.9597,相比较上一个阶段相关度略有下降,但整体上仍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三个阶段出口贸易和技术创新之间的相对关联度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这说明我国的出口贸易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这也为后文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现实基础。
三、人力资本影响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
1.模型选取
本文选用模型:
1nINNOit =β0 +β11nEXit +β2 Hit*1nEXit +β41nCONTROLit +εit
来进行实证分析,其中i和t分别代表地区和时间(t以年为单位);INNOit :代表各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用各地区专利申请数来表示;EXit :代表各地区出口额;Hit :代表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用各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Hit*EXit :出口贸易和人力资本的交叉项,用来衡量出口贸易与人力资本结合的吸收能力;CONTROLit :代表控制变量;εit :代表随机扰动项;β0为常数项,β1 、β2 、β3 、β4 分别为各解释变量的系数。
样本数据选用1998-2010 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由于西藏数据不全,不包括西藏)的面板数据,各地区专利申请量、各地区出口贸易额、各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等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并通过整理计算而得,其中各地区出口贸易额以每年年末的年平均汇率进行折算。本文的估计结果均通过计量软件Eviews6.0来实现。
2.回归结果及分析
(1)东部地区数据回归。面板数据分析中对于是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通过Hausman检验来决定。将东部地区数据运用模型进行回归,经过Hausman检验后,回归1、2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来估计,回归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同样地,人力资本单独项与交叉项相关系数也很高,达到了0.95,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此在回归3 中将其舍弃,表4为其估计结果。
表4中数据显示,东部地区回归1中出口(lnEX)的回归系数为0.439446,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说明东部地区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具有正的外溢效应。回归2中人力资本(H)的回归系数为0.141737,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说明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
回归3中引入人力资本和出口贸易的交叉项(H* lnEX)后,估计结果中出口(lnEX)的回归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考虑技术外溢效应的吸收因素(人力资本)后,东部地区出口贸易和人力资本对于技术创新没有发挥作用。而交叉项(H* lnEX)的回归系数显著地为0.045681,这说明东部地区的出口贸易也要与人力资本相结合才会对技术创新产生正的外溢效应,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外溢效应更多地体现在出口贸易与一定的人力资本水平相结合后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2)中西部地区数据回归。将中西部地区数据运用模型进行回归,经过Haus?man检验后,此处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来估计,同样地,人力资本单独项与交叉项相关系数为0.9,相关系数较高,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在回归3中将其舍弃,其估计结果见表5。
表5中显示,中西部地区回归1中出口(lnEX)的回归系数为0.096709,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这说明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也对技术创新产生了正的外溢效应,但是相比较于东部地区而言,它的系数明显较小,而且显著性水平较低,说明这种正的外溢效应不明显。这是因为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发展较慢,出口企业出口的产品大多数为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出口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进行贴牌生产和产品简单加工再出口,自主品牌少,技术创新意识不强,因此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外溢效应较小;回归2中人力资本(H)的回归系数为0.037902,为正的,但是它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没有起到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回归3中出口和交叉项的系数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在考虑出口贸易技术外溢的技术吸收因素(人力资本)后,中西部地区的出口贸易和人力资本并没有促进技术创新,而且人力资本也没有有效地吸收出口贸易的技术外溢,说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未能与出口贸易产生联合效应。究其原因,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无论是从存量上还是结构上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结构中,初等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占了绝大多数,教育水平落后,因此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并没有促进当地的技术创新,从而在考虑人力资本这一技术吸收能力因素后,出口贸易与人力资本的联合效应并没有发挥,难以较好地吸收出口贸易的技术外溢。
此外,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lnGDP)的回归系数都显著为正,而研发投入(lnRDK)的回归系数并不显著,说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呈相关关系,但是研发投入并没有促进技术创新,这可能是因为中西部地区研发投入较少,人力资本水平低下,因此较少的研发投入没有促进技术创新。
四、政策建议
1.主要结论
(1)出口贸易对我国的技术创新产生了正的外溢效应,但是各地区之间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外溢效应在东部地区效果明显,而中西部地区效果不显著。考虑人力资本吸收效果后,从区域人力资本来看,东部总体人力资本有效吸收了出口贸易的技术外溢,而中西部总体人力资本没有发挥作用。
(2)研发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
也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研发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均为正,但是中西部地区研发投入并没有影响技术创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研发投入水平也很低,研发投入的量没有起到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
2.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第一,东部和中西部应该实行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外溢效应已较明显,东部地区出口贸易的发展应该继续保持这一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贸易—技术创新—经济增长这一传导机制。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外溢效应较弱,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发展较慢,出口商品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中西部地区应首先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和资源禀赋的优势)来增加出口贸易量,发展其出口贸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提升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第二,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政府应在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支出的同时,将教育经费的杠杆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的财政支出和财政支持,增加对中西部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从而提高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重点提高中西部地区高层次人力资本水平,缩小地区间人力资本水平差距。
第三,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也是促进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研发投入的增加会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活动,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研发的积极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研发投入较少,因此要加大该地区研发的投入,鼓励该地区科研人员加入到技术创新的队伍中。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制定鼓励企业进行研发的优惠政策,并给与研发企业一定的资金支持,这些都将会促进技术创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包群.是否存在出口外溢的结构性差异——多部门外溢模型及实证[J]. 南开经济研究,2007(4):58-71.
[2] 刘厚俊,刘正良.出口贸易的外溢效应及中国数据检验——基于贸易方式和经济区域视角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 2008(12):56-86.
[3] 李平.论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J].世界经济研究,2002(5):79-84.
[4] 李小平,钟朱棣.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门槛效应——基于中国各地区面板数据的分析[J].统计研究,2004(10):27-32.
[5] 许培源,高伟生.国际贸易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J].财经研究,2009(9):70-79.
[6] Grossman G, Helpman.E.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91(2):83-90.
[7] Krugman P. A model of innov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world distribution of incom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9( 2):15-31.
[8] Levin, A and L.K. Raut,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export and human cap ital in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the semi-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99(46):78-90.
(作者单位:南京六合九银村镇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