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学生自主管理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践路径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6-22
  • 阅读量150次
  • 评分0

摘    要:班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通过对班级实施有效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统一的学习认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积极影响。班级中包括各种不同性格、不同想法的学生,并且,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其思想意识逐渐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这使班级管理的难度有所增加。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应当针对初中班级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管理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传统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生自主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管理;实践路径分析;


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意识,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班主任管理活动的开展对学生个人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很有可能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和其他同学或者教师的沟通意识,阻碍学生形成集体价值观念,降低班级凝聚力,对初中生的身心协调发展有不利影响。


目前,自主管理成为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主要理念,该理念重视引导学生对班级内部事务的管理,能减轻班主任工作压力,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打造符合学生需求的班级环境。


一、传统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手段过于单一

部分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会选择利用严格的纪律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约束,这种管理手段过于单一,较为强硬。在该种管理模式下,虽然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纪律,但是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放飞自我”的现象,对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影响。


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如果班主任选择单一、强硬的手段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甚至当众批评犯错的学生,那么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这种单一的管理手段,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环境,甚至让学生出现内向、自卑的性格。


(二)班主任忽略学生的想法

在传统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属于管理者,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状态,这让学生崇尚班主任的权威,可以很好地听取班主任的意见。但是该种模式也会使一些学生惧怕班主任,影响学生和班主任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班主任没有认识到学生内心的想法和独立意识,就会以自身经验和主观意愿为基础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组织班级活动。这会让学生被动地参与进班级管理中,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意识。


除此之外,个别教师认为学生能力较弱,不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在班级中经常会出现班主任大权独揽的现象,这不仅会增加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也难以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在班级内的主体作用,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三)过于依赖班干部的力量

班干部是协助班主任完成班级管理的重要组织队伍,能够为学生和班主任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但是现阶段有不少班主任会过于重视班干部的作用,让班干部代替自己完成班级管理,包括纪律管理、学习管理等。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会进一步减少,导致班主任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情和感受。甚至,个别班干部处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并不成熟,还会导致班干部和学生之间出现冲突,影响班级内部和谐氛围的构建。


二、学生自主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实践路径

班级管理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要素,能影响班级环境、学生想法。如果班级内部氛围过于紧张,那么学生会更容易焦虑,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会进一步出现学习畏难情绪。班主任应当积极实践学生自主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及能力,用学生的力量改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果。


(一)组织自主管理活动

学生自主管理需要利用学生个人力量完成班级管理活动,这和传统班主任管理理念有较大差异,因此,班主任应当改变自身的工作理念,正确认识自主管理的意义。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班主任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让学生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可以主动监督他人、形成自律意识。


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轮流做“班级小管家”,通过赋予其管理责任,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管理角色的对调,能够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使班级内部形成良性竞争、和谐发展的氛围。


(二)由学生对班级文化体系进行完善

1. 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开展集体活动的重要方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当重视制度文化的完善。以往,制度文化通常由班主任制定,学生不会参与其中,而自我管理理念下,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制度制定活动中,让学生更愿意、更主动遵守管理制度,调动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现阶段班级最需要进行改革的管理制度,并提出改革优化的措施。不同小组可以分别制定一套全面的班级制度体系,最后将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并派遣代表向教师和学生讲解为何要制定这些制度,以及相关制度的作用。通过该种方式,能够调动班级内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除制定班级制度外,还应制定班风、班训、班级徽章等,班主任可以利用相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提高班级凝聚力。


2. 环境文化

班级环境也是班级管理的重点,环境文化建设能够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为了给学生营造合适的学习环境,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共同布置班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班级温馨的环境氛围,真正将班级作为自己的另一个家,使学生养成主动维护班级环境和纪律的习惯。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定期对班级内的黑板报进行调整,在特殊节日、纪念日时,将黑板报更换为与其相关的内容,渗透节日蕴含的文化理念,完善环境软文化,在文化渗透下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班主任也可以选择在班级内部粘贴有关自我管理的海报,如自我管理手段、方式以及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等,加强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认知,使其可以在班级管理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管理班级、维护班级。


(三)重视实施自主管理评价

学生在初次参与班级管理活动时,可能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不知道该如何管理,个别学生还容易在拥有管理权利后骄傲自满,产生负面心理,这些都无法引导学生正确、有序地管理班级。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自我管理成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分析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反思,从而不断对自我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评价时应当从自主管理的9个方面入手,对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包括心态、自我激励、时间、人际关系、目标、情绪、行为、自我反思、自主学习。班主任应当将评价结果进行记录,并对某个阶段的自我管理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看到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趋势,以激励学生。在进行管理评价时,除去班主任的评价外,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互相评价,让学生对自我管理模式的应用有更全面的认知。


三、结语

在初中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班主任的个人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念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班级管理是班主任需要负责的主要工作内容,合适的班级管理工作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班级环境,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在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自我管理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同时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最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自我管理的成效进行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在班级内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玉龙.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学生角色定位与任务分配[J].教学与管理,2020(19):25-27.

[2] 李兆峰,王存学.农村初中班级自主化管理的策略--以梁山县小安山镇初级中学为例[J].现代教育,2019(04):41-42.

[3] 刘学翠.学生自我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实践路径探索[J].中国高新区,2018(10):84.

[4] 薛峰.基于学生自主管理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J].汉字文化,2018(03):121+123.

[5]赵东明实施“自我管理”创建特色班级-对初中班级管理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 .华夏教师,2016(01):84.